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汉考古》2021,(3):52-57,107
二里岗文化时期是向外扩张的时期。通过和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可以看出汉中盆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从器类的增加、器物形制、器物变化的幅度和方向、工艺以及器物的消失时间,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同步性。从而可知,汉中盆地的铜器来源当是盘龙城,汉中盆地的商代青铜器亦是二里岗时期商人向外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甲骨卜辞中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3.
最先对黄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黄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黄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黄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黄君孟铜器群。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黄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
洋县出土殷商铜器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端,南、北、东三面环山,西与城固接界。境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汉江及其支流(氵党)水、溢水、酉水,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灌溉资源,具有优越的生活环境。1964年来,洋县先后有三批铜器群出土,这些器物数量多,质量好,为进一步研究汉中地区商代社会面貌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依据,现分别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汉水上游巴文化与殷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水源于蟠蝝(宁强县境内),流经汉中盆地及安康地区,经鄂西北而达汉口入长江。在汉水上游两岸,通过考古调查与出土文物资料证实,它是我国古代西部南北文化重要的汇聚区之一。在汉中盆地的城固、洋县、勉县、汉中市及西乡县等地都发现有殷周及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与汉中相邻的安康地区部分县亦有出土,这些铜器的造型、纹饰内容和布局,经过研究分析,部分器物则与中原地区出土殷、周时代的同类型器物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处湘江流域下游的宁乡不断出土商时期青铜器,形成了所谓的"宁乡青铜器群"或"沩水铜器群"之说,引起了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宁乡出土的青铜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5,(1)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商代铜器,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铜器的埋藏性质很有可能是墓葬。从形制和纹饰上来看,这批铜器具有鲜明的商代晚期特征。此次出土的铜器,均为典型的殷墟式铜礼器,应来自于商文化核心分布区。子洲关王岔出土的商代铜器,是近年来陕北地区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商代铜器群之一,为研究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河南潢川县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潢川县陆续发现了几批春秋战国之际的铜器。其中有上油岗公社老李店磨盘山出土的黄国铜器,隆古公社高稻场出土的蔡国铜器和彭店公社刘寨出土的潘国铜器(图一)。潘国铜器已在《文物》1979年第9期作了介绍。现将黄国铜器和蔡国铜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鸟兽龙纹壶,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出土.浑源出土的铜器群早已被帝国主义劫往国外,此为仅存.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对西周青铜礼器时代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铭文所记载的人名、地名、王世、事件的考证,结合铜器自身的形制花纹,再征引文献中的有关记载,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另一种是通过若干器群的分析排比,根据共存关系、组合关系以及形制花纹,再参考与之伴出的陶器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前一种方法采用的主要是宋代以来出土并见于各家著录的有铭铜器如解放后出土于扶风、岐山等地窖藏的铜器;后一种方法主要采用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成组随葬铜器,而这些铜器绝大多数没有说明自身年代的铭文。实际情况是:出土于窖藏中的铜器主要是西周中晚期的,而出土于墓葬中的则大多是西周早期和中期偏早的。这并  相似文献   

11.
高家堡出土青铜器研究●张懋钅容一陕西省称得上是中国青铜器的故乡。从西汉迄今,青铜器层出不穷。本世纪70年代出土最多,如著名的微史家族铜器群、裘卫家族铜器群等。以西周青铜器最负盛名。进入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发掘工作开展较少。比较重要的西周青铜器有长...  相似文献   

12.
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内出土的大批铜器,是近年来四川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给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资料。 在这批出土铜器上,未发现有铭文。考古人员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铜器、陶器的分类比较和测定:一、二号祭祀坑的时代为殷商后期中前段,即殷墟文化第一期和第二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的游凤七器是关中地区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的重要铜器群。游凤七器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在殷墟文化铜器群组合基础之上的损益,是"周因于殷礼"的重要表现。根据游凤七器等铜器群的空间分布可知,武功县游凤镇以北的漆水河两岸区域应是探索先周文化的重要地域。  相似文献   

14.
陈雪飞 《江汉考古》2023,(3):103-108+102
本文梳理分析了考古出土的春秋晚期具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吴国铜器,认为此类铜器主要有三种:吴国仿制的中原铜器、带有中原文化元素的吴国铜器、产自中原流入吴国的铜器。总体上这类铜器数量不多,中原文化对吴国铜器的影响远不及楚文化、群舒文化,而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更多的是地缘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山王 墓铜器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文物春秋》2003,(1):59-69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西发掘了中山国国君 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及其它质料的器物。中山王 墓出土的铜器是战国时期北方晋系铜器中数量最多、品级最高、年代最明确的铜器群,它为这一时期晋系铜器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0年第1期刊载的《河南潢川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简称《蔡国铜器》)一文中,将两座墓葬出土的十三件蔡国铜器,误为一座墓葬出土,只报道了七件铜器。读后,感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特补正于下:  相似文献   

17.
深圳铁仔山古墓群出土铜器腐蚀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深圳地区海洋气候及土壤环境影响,铁仔山古墓群出土铜器锈蚀情况严重。为了给后续的保护修复处理提供科学依据,需研究出土铜器锈蚀情况。为此,通过硝酸银定性分析、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铜器矿化严重,其锈蚀成分以孔雀石为主。其中一件铜器表面锈蚀物中含有氯磷钠铜矿,这在潮湿地区土壤环境出土的铜器中较为少见。此外,在另一件铜器表面锈蚀物中还发现疑似纳米SnO2成分。实验结果可对该批铜器的保护修复处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为深圳地区出土的其他青铜类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陕西省博物馆的几件青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省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历年来收集时商周青铜器(截止1957年)已经出版了《青铜器图释》一书。近几年扶风、武功一带不断的发现青铜器,并且有成群的器物出土。博物馆在1957年以后(截止现在)新收集的除扶风齐家村出土窖藏西周铜器群将另  相似文献   

19.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都平原本土原料类型完全不同,而与殷墟、汉中、新干等铜器群所用原料关联密切,由此可知,至少部分祭祀坑铜器的原料是外来的。此外,祭祀坑中还发现非三星堆特征的铜尊,其圈足上有疑似铸造的三星堆特色的圆孔,暗示有“定制产品”的可能性。三星堆祭祀坑铜器的来源应十分复杂,可能包括殷墟、长江中下游以及三星堆本土等地点。铜器的风格、技术、原料、器用制度在不同层面实现了极为复杂的流动,这同时映射出晚商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的资源流通和文化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2)
正湖南宁乡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宁乡地区出土的商代与西周铜器,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地方特色,学界称其为"宁乡铜器群"。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乡的横市、黄材、老粮仓、枫木桥等地不时有商周铜器出土,但相关报道简单而分散~([1]),且对铸造技术方面关注较少~([2]),目前学界对这些铜器的性质与来源也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沩水流域史前及商周时期遗址分布情况,探索长江中游地区、湘江流域在商代晚期及西周早期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我们选取宁乡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