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1983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寺发现两件石刻佛像。一、释迦牟尼坐像(图一)。像雕刻于石门寺右面的一座崖壁上,高于地面约20米,佛背光处刻二层台式石罍纹饰。佛面部已毁坏,双手合十,披袈裟,露胸,袖宽大,双腿下垂,脚踏覆莲,端坐于叠涩  相似文献   

2.
夏吾卡先 《文物》2015,(2):74-83
<正>坚利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鲁卡堆村(图一)。由于地处鲁卡堆村,且寺内主供弥勒佛像,也有人称其为"鲁卡堆强康"(意为鲁堆村的弥勒神殿)。距该寺东南方向约6公里处有杰拉康寺(rgyal lha khang),始建于1012年的杰拉康寺为西藏后弘期"下路弘法"主要传播者鲁梅·次成迥乃的四大弟子之一——尚那囊多杰旺秋(976~1060年)所建。该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直门外的五塔寺(图一),创建于明永乐元年至二十二年间,明代称“真觉寺”、“大真觉寺”,后因避清帝胤禛名讳,改称“正觉寺”、“大正觉寺”,因寺中有五塔林立,故俗称五塔寺。寺中的金刚座宝塔,闻名遐迩。据历史文献记载,真觉寺是为一位西番僧人向明成祖朱棣献贡金刚宝座规式而建立的。明宪宗即位后,“念善果未完”,于成化二年(1466年)“命工督修殿宇,创金刚专座”,成化九年告成立石。自此,真觉寺已形成以金刚座宝塔为中心,前有牌楼、  相似文献   

4.
周斌 《文物世界》2013,(5):33-35,19
作为中国五下多年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一朵奇葩的石窟寺,分布广泛,充分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佛教的雕塑艺术。中国各地的石窟寺尽管地域与开凿时间不同,但都以雕刻、彩绘、或泥塑、壁画等生动自然的造像,留给后人丰富的研究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
《临淮王像碑》通高444、宽160、厚19厘米。青石质,原碑座已佚,现有碑座为后配(图一)。碑首作半圆形,高129厘米,以高浮雕技法刻两条俯首盘旋的巨龙,中题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3行12字(图二、三),字径17厘米,中有界格,题额两侧各有一小佛像。碑的正文为隶书,29行,满行58字,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图四、五)。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厘米,正书,原系唐代李邕书青州龙兴寺寺额,金皇  相似文献   

6.
1975年在密县超化公社河西村,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一座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建的智公和尚塔塔基(见图)。通过实地调查和当地群众介绍,可知智公和尚塔所在的地方,原为超化寺和尚墓塔组成的塔林。明代万历三十七年袁宏道在《游建化寺记》中提到“……寺(超化寺)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6,(5)
杭州是元代藏传佛教在南方的弘传中心,当年江南的藏传佛教寺院至今仍有迹可循的唯有杭州吴山宝成寺。本文首次公布了宝成寺摩崖南段的一组重要造像,考证其为观音或度母救难图中的诸难图像,凡八难;进而结合相关史料与崖面状况确定南段摩崖已毁的系列造像最可能为以观世音为主尊的观音救八难组像;再由摩崖雕刻的内容、格局与艺术风格,揭示了宝成寺救八难造像为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9)
在北京西直门外一公里处,北京动物园北面,有一座建筑奇特的石塔。这座塔下部是高大的石砌平台,台上矗立着五个形象突出的小塔,这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图见封底)。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原是真觉寺的主要建  相似文献   

9.
普定风景谈     
金寺鸣凤 十二营有金鸣寺,后山如立凤,左山如飞风,俗呼为双凤朝阳。寺前有银杏树二株,皆元、明古物。翳日参天,大可数十围。寺中有十二石鼓,上镌五狮捧球,惜乡愚无识,疑其食谷,将唇齿捶碎,良好雕刻,视若尘土,殊为可惜!然阡陌成遍,佳木成林,风景幽美,是有足称道者。  相似文献   

10.
四川各地的古代桥梁数以千计,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要算泸县的龙脑桥了。(图见封底)龙脑桥在泸县城北福集区九曲溪河上,河水自北向南流经福集镇后归于沱江。桥的东端山坡上原建有龙脑寺,桥依寺名,均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①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桥,桥墩由四层灰砂岩石条垒砌而成,每块石条长310、宽80、高125厘米,最上一块石条的中部凿成凹形,以便在桥墩间安放石板作梁。整座平桥用墩座十四座,总长54米(图一),桥墩首朝上游,并凿有分水,以杀水势。石梁板共三十块,每块长360、宽95、高60厘米,每段由两块并列安置在桥墩槽口内(图二、三),使桥面平整,石梁不左右滑动,增加其稳定性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都是利用石块自身重量垒  相似文献   

11.
在中岳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三公里的嵩阳书院门外西南隅,座落着一通艺术丰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它不仅是嵩山一带最大的古碑,而且在造型、雕刻与书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座道观巨碑怎么会立在书院门外呢?早在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际这里原是高僧生禅师首创的嵩阳寺,隋唐之后改寺为道观。唐高宗李治游幸嵩山,曾以此为行在,并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移东魏《嵩阳寺碑》于会善寺,在此营造了奉天宫。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华县文管会所藏的宋代舍利石函(图一),雕刻纹饰精美,构图别致,集佛故事与各种花卉于一体.石函内再置盛放舍利的舍利塔,舍利塔也是用青石雕刻(图二)  相似文献   

13.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县城西北苍山脚下,耸立在苍山洱海之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身姿,展示了我国古代西南边疆各族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图见封底)。崇圣寺三塔建在原崇圣寺前面。寺东为千寻塔,即大塔;南、北为小塔,排列成三角  相似文献   

14.
陕西延安地区安塞县1987年以来发现石窟寺15处(图一)。现将颇有艺术、考古价值的石窟介绍如下: 一、樊庄石窟樊庄石窟位于安塞县王窑乡,樊庄村,距县城47公里,坐北向南,依崖凿石而成,石窟与南面石崖相对,中间形成50米宽的一条峡谷,长尾河从东向西流经窟前而过。樊庄石窟,现存四个洞窟,由东向西顺序编号为1—4号。第1、4两窟为空窟,第3号雕刻较简单,窟室宽2.8、进深3.3、高1.75米。在正壁及左右侧壁造有长方形坛基,顶为园形八卦莲花藻井,主像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左右侧壁坛基上各有五尊造像,均留正身,头、手毁于“文革”。第2号窟,是樊庄石窟中的最大者,而且保存完整。窟室宽6.8、高3、进深6.8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新乡、安阳两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黄河以北,习称豫北。这里地上地下文物都很丰富,留存的古代石雕艺术品很多。现将十四座雕刻精致的石塔及两座石幢介绍于后。一、福胜寺双石塔福胜寺双石塔位于浚县城西北25公里翟村西南隅福胜寺内。东塔:方形单层密檐式(图版伍:1)。通高3.45米。束腰基台的底部为青石板铺砌的  相似文献   

16.
灵岩彩壁动心魄——岩上寺金代壁画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2)
山西繁峙县岩上寺,坐落在五台山北麓,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当时朔漠地区佛教信徒,每于四月初八纪念佛诞,纷纷越长城、跨北嶽,远道前来朝拜五台,岩上寺是香客进山第一个接待站,所以颇具规模,香火很盛。其后佛教衰微,这座寺院也就渐趋败落了。经过八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这个荒僻山村,几乎已被人们所遗忘,除寺侧一株参天古杨和院内五棵苍劲古松,依然枝柯峥蝾、生机盎然外,庙宇多巳毁坏,只余一座南殿是原来的建筑(图一)。  相似文献   

17.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主慕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临汝有风穴寺,在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寺或云创自北魏,名为“香积寺”,隋改称“千峰寺”,至唐始称“风穴寺”。背负嵩山少室,面对颖汝平原,群山环抱,清泉涌流。深山古刹,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中佛殿”内有五代后汉乾裙三年(公元9 50年)八月十五日所镌古碑一通。龟跌圆首,双龙蟠回,通高128、宽61、厚15厘米。为寺中现存最古之碑刻,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颇有价值(图一)。  相似文献   

19.
济宁铁塔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铁塔寺内(图一)。寺原名崇觉寺,又名释避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乙酉年(1105年)建铁塔,故习称铁塔寺。当时建塔没有铸顶,因故停。至明万历九年(1581年)增建塔身二级和鎏金塔刹,全塔告成。铁塔为楼阁式,通高23.8米。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塔身九层,亦为八角形,砖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一铺《弥勒说法图》(彩色插页),原是山西省稷山县兴化寺的壁画,作于元代。兴化寺现已荡然无存。从该寺保留下来的壁画,保存在国内的还有一铺《七佛说法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原系马衡教授于1926年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室购藏,当时他曾撰写《山西稷山县兴化寺壁画考语跋》,详述收购的经过,并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