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5年9月2日,清廷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寥寥数语,宣告了科举制的终结。从确立到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整整1300年,长期占有极重要的社会位置。探讨一下它之所以在1905年最终被废除的深刻历史动因及其带来的重大历史影响,将有益于我们的近代史研究。本文即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论述。科举制度在隋朝创始之初,曾起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自明代以降日趋腐朽衰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欧风美雨”汹涌而人。中国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已经是不可避免。咣进的中国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主动迎接挑战,促使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转向近代。厦门是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五个口岸之一,它的教育变迁既是近代中国教育变迁的一个缩影,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编修的《厦门志》(以下简称《道光志》)和解放前夕成稿、市方志办2000年整理出版的《厦门市志》(以下简称《民国志》),保存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厦门的教育史料。本文试图以这两部旧志为依据,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前后厦门教育变迁的轨迹,对厦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文教发展史上,晚清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著名人物,他就是对流誉至今的贵州遵义“沙滩文化”①及贵州独山“影山文化”②的奠基及流播卓有贡献的“清代著名的教育家”③、贵州独山市依族人氏莫与传。莫与诗(1763——1841),字犹人,号杰夫,又号寿民。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次年联捷为进士,授庶吉士。嘉庆六年(180年)散馆后改官知县,先署四川茂州,后改任四川盐源。嘉庆九年(180年)荐任四川甲子科(即1804年)乡试同考官。不久父死,即返乡奔丧。服满后则以奉养老母为由留居乡里,在其旧居独山兔场辟“影山草堂”教育乡里子弟…  相似文献   

4.
《广西文史》2007,(1):17-17
陈钦(?-公元15年),字子佚,世居交州苍梧郡广信县(治所在今梧州市)。陈钦自幼即受到良好教育,熟习《易》、《书》、《诗》、《春秋》和《礼记》。西汉成帝刘鳌时(约公元前32年至公元7年),被交州刺史以“茂才”(即秀才)荐举,到京城长安后被任为“五经博士”,不久,又获举荐为教育刘汉皇家子弟及族戚和掌管朝廷君臣祭祀宗庙礼仪的太常官员。陈钦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对《左传》一书尤为精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心扬 《世界历史》2007,(2):148-150
由美中教育基金会(U.S.-ChinaEducationTrust)和香港大学联合主办的“美国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香港大学举行。研讨会的题目是“架设跨越中美分歧的桥梁(肼dgingtheSino—AmericanDivide)”。这个会议系数年前经中国学所建立的美国研究联络会首先发起,本年是自2004年以来所举办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会议由美国驻港总领事馆11月3日晚举办的酒会和随后在香港大学举行的为美中教育基金捐款的宴会拉开帷幕。参加宴会的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美国驻港总领事郭明翰(Jamest3.Cunningham)、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JamesKelly)、美中教育基金会会长朱丽亚·张·布洛克(JuliaChangBloch)和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专门寄来了录像讲话。各方对此次研讨会和中国的美国研究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欧洲的近40位学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书面论30余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自隋代开始,行科举取士之制。唐朝初年,取士的科目较多,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唐高宗、武则天以后,秀才、俊士两科停止,明经科也日渐被人轻视,只有进士科的地位日渐重要,天下士人纷纷竞集于是科。当时,进士科的考试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地方上的“初试”和中央的“省试”。唐玄宗时,“省试”改为“礼部试”,我国古代由礼部选士,自此开始。宋代仍沿用礼部试之制。元代开始“会试”,“省试”的说法日渐消失。明洪武时定会试之年为辰、戌、丑、未年。至此,会试的称谓正式使用。会试之后,天子亲临策士之制,为“殿试”。唐高宗、武…  相似文献   

7.
1965年,我在湖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这年1—7月,中共湖南省委衡山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眦简称省委社教工作队)组成,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第一次参加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在农村开展社教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005)年初,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拙中,首次提出了“同质社会”假说,但未及展开论述。在我看来,自先秦至明清,长达三、四千年的我国古代社会,可以按其经济形态划分为四种先后相续的同质社会。这就是(一)以“井”、“邑”即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先秦族群社会;(二)以“编户齐民”即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唐吏民社会;(三)工商业明在农业社会母胎内全面成长的宋明租佃社会;(四)插在汉唐和宋明之间的辽金元(西夏亦应包括在内)社会则带有程度不等的游牧明色彩,  相似文献   

9.
李利锋 《百年潮》2008,(8):23-27
1963年11月至1964年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化名董朴)随河北省委“四清”工作队到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搞“四清”试点。1964年7月5日,她在河北省委地委书记座谈会上作了《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报告》(即桃园经验)。9月1日,经刘少奇审核、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了这个报告,在全国各地推广,轰动全国。当时王光美为什么要到桃园进行“四清”试点呢?  相似文献   

10.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13,(5):158-159
谁是最早的“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1963年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或(即围),自之义民。”何尊为成王追述武王功业所制,可见中国一词最晚于两周前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2.
1936年9月,因为“成都事件”(1936年8月,成都人民为反对日本在成都强行设领事馆,而自发殴毙两个日本人),中日双方重开外交谈判。日本企图借此机会压迫南京接受“广田三原则”(由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提出,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13.
晚清直隶的查学和视学制度——兼与日本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地方视学制度虽源于欧美、日本,但“省视学”的职权范围不仅超出了对教育的内在事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指导、监督的一般定义,扩大到教育的外在事项(校舍、校具、学校财政),而且有权检查各地学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各地办学经费收支等等。特别是“省视学”兼及人事权,对于不称职的教员、学堂管理员甚至劝学所总董(县视学),可商由提学使即行撤换。这一方面反映了此制度建立伊始,对职能、权限的界定模糊;另一方面也符合清朝试图通过地方“视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教育控制之本来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海门濒江临海,初名东布洲,公元958年建县.因屡遭江潮、海潮袭击,县境涨坍无常。自宋至和年间(1054—1056)修筑“沈公堤”后.北部沿海的坍塌已基本停止,但南部沿江地区江潮侵袭却愈演愈烈,自明代中期以后。坍塌特别严重,至清康熙年间,本是一个大县的海门(时有土地1556顷),由于坍塌土地已所剩无几,只得于康熙十一年(1672)裁县为乡(时仅剩土地39顷)。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春,湖南“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地处湘中偏西南的隆回县也雷厉风行,“破除六害、破除迷信”是社教工作的重点。我作为一个“师公”(道教徒),自然成了教育对象,进了法制学习班,罚了款,并上缴了一些行教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自1912年8月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者兼飞行员冯如失事后,中国人并未停止对制造飞机的追求,特别在抗战期间,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在重庆,就有1200多人在制造着飞机。重庆制造飞机的地点在今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抗战时南川县境内),村里有个海孔洞,70年前它被命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又叫“海孔飞机厂”。  相似文献   

17.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朱元璋据应天(今南京),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同时,“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后,即吴王位。“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价值观是动态观。日本的教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经历过许多改革,其中,大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是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教育尚未形成近代学校的体制,那时只有被称为“藩校”、“乡校”、“私塾”的教育组织。明治政府为了赶超西方列强,举起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旗帜,倡导“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教育是强国之本”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揭开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在战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清除日本…  相似文献   

19.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谢必震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古名流虬,以其万涛蜿蜒,若虬浮水中,在中国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洋,顺飙利船七昼夜可至”。①明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朱元璋“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国,诏曰:……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上,茶道文化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日本自荣西禅师从宋朝输人菜种,著(吃茶养生记》以后,饮茶风习就以禅林为中心而逐渐推广起来。到了元代,通过日本人元僧的介绍,中国的品茗方式唐式茶会(或简称“茶会”、“茶寄合”)也传人了一衣带水之隔的邻邦。后来唐式茶会又逐渐单纯化、日本化,形成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之汤”(即“日本茶道”),“普及了静寂闲雅的趣味”,予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以深刻、久远的影响。在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历程中,在日本国曾留下了许多与茶道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陶瓷器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