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用毛泽东词起笔,籍以颂扬山的雄壮,山的巍峨,山的挺秀,山的磅礴,山的峻峭,山的庄严。  相似文献   

2.
花花  路曹 《旅游》2007,(3):86-93
不是旅游,不是目的。 只是上路。四个人。一部车。 2006年7月23日,我们从北京出发,9月29日,抵达湖北宜昌。历时69天,跨越8个省,行程2万里。途中,偶尔同事给我发短信,说正在等客户审片。而我抬起头,看到的是蓝天下连绵不断的丹霞地貌。这时候,真的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身在何世。甚至,我是谁,也答不出。 你会明白,生活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种。 存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没办法选择,只能活着,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 真正的旅行者是那些为出门而出门的人,他们轻松愉快如同飘游的气球,然而他们绝不会偏离自己的目的地。 也不知为什么,他们总是说:“上路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地龙的传说     
蛐蟮的学名叫蚯蚓,药名又叫地龙。你晓得这蛐蟮为啥会叫地龙呢?在我们水西地区,流传着一个精采的故事。滔滔乌江上游的三岔河,在很早以前,是天帝派来管辖乌江的小青龙住的地方。这条小青龙初来上任的时候,还勤勤恳恳,三晴两雨,风调雨顺。住在乌江两岸的彝家,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牛羊成群,日子过得热呼呼的。时间长了,小青龙慢慢就变坏了,成天寻欢作乐,不理正事。这样一来,乌江两岸,不是洪水滔天,就是晒得田地开裂,颗粒无收。彝家人只好淌着伤心的眼泪,拖儿带女远走他乡。从此,乌江两岸变得荒凉冷漠。三岔河的对面,有堵高插云天的大白崖。这堵  相似文献   

4.
蓝天。白云。湖水。草地。油菜花。随处可见的,悠闲的马儿,牦牛。车速极快,在耳畔回响着的,只有呼呼的风声,静寂。风里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和马儿的嘶鸣。不忍错过这流动的美景,于是停车。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抛进这片绿色和黄色交融的色彩里面。撩起袖子,将裸露的肌肤接触到空气,似乎也沾染上了这草原的氤氲湿气。我攥紧双手,对着天空用力挥舞……  相似文献   

5.
那日,初见昙花。月光如水,凉风习习。她缓缓舒展开自己的羽翼,温柔宁静,那是种怎样的美啊……但这样的美如此短暂。而她为这短暂的美付出的代价,却是生命的无悔。昙花没有流泪,没有犹豫,依然微笑真诚。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无论多么娇艳夺目的花,都是会凋零的,而昙花之所以能美得惊心动魄,是因为她展现给  相似文献   

6.
明十三陵陵区,埋葬着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有人死的轰轰烈烈。有人去的不明不白。一杯黄土。将一切画上句号。只是即便是画句号,也画得身不由己。 清明小长假,北京明十三陵景区游人如织。2013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晚,地处北郊的天寿山陵区更是如此。即使到了4月上旬,仍感受不到太多的春意。尤其当我置身于荒废已久的皇家陵园时,喧嚣褪尽,眼前只剩下颓垣断壁,萋萋荒草。那一刻,历史的厚重与苍凉,伴着不时袭来的北风,直教人寒意渐生。  相似文献   

7.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寒来暑往,草木枯荣,时过境迁。斗转星移间,漫长的华夏五千年已如流水般逝去。科技飞速发展,车,科技的造物,使我们得到了便捷,失去了一份美好,失去了一份一去不复返的美丽。古代,“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坐着马车,欣赏鱼龙的彩灯飞舞。车,带来了多么惬意的享受。那时的马车,给人增添一份观赏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夏日颜色     
正夏天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吗?在小朋友的眼里,夏天是红色的。在烈日炎炎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冰冷的西瓜,红红的果肉真好吃!所以,夏天是红色的。在大人眼里,夏天是蓝色的。在暑假里,带着孩子去海边玩。跳进海里,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身体舒服极了。蓝蓝的天空真美!所以,夏天是蓝色的。在老人眼里,夏天是白色的。早上锻炼的老人闻到栀子花香,啊!真香。向公园走去,池塘里的荷花好看极了,千姿百态,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9.
我是1969年初从四川到青海当兵的,在西宁附近的第二野战医院度过了新兵生活。参军后的第一次远征8月31号,部队领导通知我去西安学习。同去的还有一个1968年入伍的女兵,外科的,属于北京来的干部子女,不熟悉。先到附近的青藏兵站部集合。去兵站部有一条马路,还有一条田间小道。小道近,我们自然选择近道了。高原的天空,洁净晴朗,蓝天白云。路两边长着蔬菜,绿油油的。那时战士出门都是全身装备。背包、挎包一应俱全。女兵手里还多一个网兜儿,里边盆呀,缸呀,还有女孩儿用具什么的,总之一大兜。她带着一副白边眼镜,斯斯文文的,走路不在行,一会就有…  相似文献   

10.
我不是看红云,是看那成群的拖拉机飞奔。四化的曙光从阿低山升起,温暖着阿低人民的心。世世代代的幸福党的话—播种季节的春雨,落在哪里,绿在哪里。党的话—收获季节的阳光,照在哪里,丰收在哪里。攀上高高的阿低山,才能采到挺拔的金竹。游进滚滚的澜沧江,才能找到璀灿的珍珠。山山水水美如画党的政策落实了,才有年年丰收的五谷。荒凉的山顶栽绿茶,茶香飘千家。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才有世世代代的幸福。干旱的山腰挖大渠,玉带云端挂。心中的春雨水涝的山脚筑大坝,一片好庄稼。从前,.在阿低的神话里,有神奇的绿叶;如今,那绿叶化成耕耘的拖拉机…  相似文献   

11.
是敬天祭祖的供品,是沟通情感的礼物,是解饿垫饥的小食,是点缀生活的闲趣。中国人的点心,吃在嘴里,体味在心中。点心,处处都是心意。图为一组经典中式点心,既有北方风味,又有南方特色。色香味兼具,令人垂涎。摄影/黄小黄节日里的点心节日是时间的仪式,中国人用形形色色的点心,为时间献上礼物。每逢佳节,总有适宜的点心,倾诉心意,点缀生活。  相似文献   

1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这是歌里唱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也是歌里唱的。这些老歌,如今很少有人再唱,很难听得到了。但是无论唱与不唱,自然界万物,周而复始,四季轮回,该种的种,该收的收,只是科技发达了,不再靠“天”收了。这个季节,是爱的季节,同时又是收获的季节。满园的枝繁叶茂,满园的瓜果飘香。城中的人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水果摊上新上市的葡萄大枣,还有叫不出名字的色泽各异的水果,大概是引进的洋种吧。圆的长的,绿的紫的,煞是诱人。汽车站旁,街心公园的长椅上,对对男女,…  相似文献   

13.
雾乱黄山     
雾是黄山的影子。游人甲说。 雾是黄山的衣服。游人乙说。 雾是黄山的恋人。游人丙说。 叫我说都对。影子须臾离不开,衣服时刻穿在身,恋人朝夕相处。黄山72峰,峰峰有雾。一年365天,天天有雾。一天24小时,时时有雾。雾恋山,山恋雾,雾与山难分离。我更喜欢雾是恋人的说法,雾成了有灵魂的生命,有生命的景观,山和雾  相似文献   

14.
芦苇群落的变化是江南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汉唐时期的水环境丰富,沼泽地甚多,芦苇群落分布广大。秋天的江南,大量的鸟类伴随芦花飞扬。到宋代,开发加强,沼泽地减少。在吴江长桥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淤浅,淤浅初期,芦苇丛生,后期则成为稻田。宋代的江南有丰富的芦苇、林地与飞鸟,环境优美。到明代,随着农业集约化进一步加强,太多的芦苇地消失,湖滩地不断发生着从芦苇转化成稻田的现象。在河道区域,淤积形成的洲渚之上有芦苇发生。芦苇群落对江南环境史上的景观构造,物种平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央民族大学赵展教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版,定价8.40元,是一部研究满族精神文化的专著。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满族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满族的教育。第三章,满族的文学。第四章,满族的艺术。第五章,满族的习俗。第六章,满族的宗教信仰。本书采集史料详实,论述全面,堪称满族文化史之力作。章下分节,节下分目;节多者五节,少者二节。目,多者四五,少者二三。书中教育部分和哲学部分,多有以前著作所未道之处。前有前言,前言几乎是本书内容之缩写。概括全面,导人正文、族源部分。分析尤为详透。(李琳镐)《…  相似文献   

16.
静心斋     
马力 《旅游》1998,(10)
我近日得了一点闲,忽然有兴趣跑到北海,人静心斋转了一圈。静心斋在太液池北岸,靠东北角。清代,春夏之季,乾隆帝要来这里住上一阵,伴书而居。这个地方很背静,过往的人不多。后墙外,稍北就是什刹海。入夏,粉荷正鲜,随风的茶香淡不了。推门,可以南望琼岛上的白塔。我小时,家住西四,就近常来北海,却没有进过静心需。它的门一直是关着的,路过,视线总被遮断。我望着翘出墙头的几片檐脊,常常觉得里面有些神秘。不知道从哪年起,静心斋司以放人进去了。我闻之过晚,这是初次往里迈脚。一晃,我都是革过40的人了。静心带自一个旧抑…  相似文献   

17.
浓浓夏夜情     
正浓浓夏夜情,带着一丝柔和的感觉。月色之下,映着荷花,小小莲蓬,亭亭玉立,充满生机,巨大的荷叶,撑在花间,淡淡花香,令我难忘。浓浓夏夜情,带着一丝魅力的感觉。月光洒在众山、群树、河流之上,晶莹透亮,无比闪耀,十分漂亮。浓浓夏夜情,带着一丝优雅的感觉。微风吹绿叶,千里鸣蝉音,今夜之约,共同歌唱。清脆的声音在我耳边不停地回响,让我无比舒畅。浓浓夏夜情,带着一丝自在的感觉。坐在门前看星星,观月亮,听着婆婆说的故事,进入甜美的梦  相似文献   

18.
枣花之恋     
又到了枣花盛开的季节。枣花开在初夏,米粒大小,色白微馨。比之牡丹、月季的富丽,玫瑰、米兰的芳香,枣花几乎算不得花,只是一种果蕾。即便如此,枣花并不自卑,仍是浓烈、繁茂地开着。30多年前,并不爱花的我,却对枣花产生了一种深挚的感情。枣树耐干旱,大多在瘠薄荒漠的土壤上生长。50年代中期,在我就读的西北师范学院,广阔的校园里有一片枣树林。学校所在的十里店,是兰州市郊的果菜区,干旱的山丘上枣树很多。当时,学校只有很少几栋楼房,学生全住在干打垒的土平房里,食堂、书亭、商店也全是平房。学习生活条件都较差,但教师、学生的教学热情都很高。学校就像荒漠上的枣林,不畏艰苦,蓬勃生长,充满生机。枣树生命力强,不但能在干旱地带扎根,而且能结出累累果实。要求少,贡献多,很有点奉献精神。这犹如教师的职业。大概出于这种对枣实、枣树的认识,我对枣花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恋情。一天,同班几位爱好文学创作的同学在枣林漫步,由国花、市花谈到校花,我提出把枣花当作校花,得到一致赞同。虽然未进行全校公决,也未载入校史,以花喻志,以花达情,枣花深深印进我们这群莘莘学子的心灵。1956年,国家第一次发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动员在职干部、现役军人报考大学,...  相似文献   

19.
风雪八角城     
腊月二十六,一夜瑞雪,黎明初睛。 站在房顶极目远眺,朝阳下的远山,积雪如玉,微风吹过,松涛阵阵。大夏河两岸冰凌四结,晶莹剔透,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雾霭淡淡,宁静而恬淡。桑烟弥漫,佛乐如天籁之音,徐徐传来,拉卜楞的金顶光芒万丈。早起的人们,围着寺院和贡唐宝塔朝拜的身影虔诚无比。置身这样的环境,如入世外桃源,彻底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冤案平反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是一条河,曲曲折折。你是一条路,坎坎坷坷。你是一首诗,平平仄仄。你是一只船,颠颠簸簸。你是一团火,蓬蓬勃勃。你是一张帆,起起落落。你是一首歌,风风火火。你是一颗星,闪闪烁烁。天地在说,日夜在说。你是一把剑,永远有光泽。昨天在说,今天在说。几经磨板,永远有光泽。这是电视剧《潘汉年)的主题歌。这首歌概括了潘汉年革命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一代英才,千古奇冤,株连多达千余人。对于建国后第一大冤案,文革前就有人向党中央写信,对潘汉年的问题表示怀疑。由于过去党内存在“左”的思想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