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虎  王炬 《文物》2001,(12)
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针织厂综合楼工地基建工程中,发掘清理出一批东周时期墓葬。该墓葬区位于洛阳市唐宫西路北侧20米、解放路东侧100米,原东周王城内东北部(图一)。其中编号为C1M5269号墓葬较为重要,现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 C1M5269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曾被盗扰。墓葬开口于汉代层下,距现地表深1.8米,墓壁光滑,口大底小,墓内填土为经夯打的五花土。方向0°。墓口长7、宽6,墓底长5.8、宽4.9,深12.8米。葬具为一椁二棺,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冬,我馆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中,于洛阳棉纺织厂西,距五女冢村一公里处,发掘了一座墓葬,出土了“合背”五铢钱等文物。简介如下: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方向270°,距地表深2.7米。墓底长1.76米,宽0.6米。填土为夯土,不甚坚硬。骨架已朽,头向西,直肢,个体长约1.1米,可能为一小儿。骨架下有灰白色木板痕,四周育铁棺钉数枚,钉长0.27米。  相似文献   

3.
1983年7月,安徽省无为县虹桥乡发现一座古墓。我所得知后,经上级同意,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清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一虹桥乡政府位于无为县城南10公里,东面是地势低平的圩田,西面是起伏的土丘。墓葬就在乡政府两面不远的一个土丘上。墓向163度。墓顶南端距地表0.5米,北端距地表2.5米。填土较厚,并被晚期墓葬叠压。墓为双穴石室,长4.4、宽3—3.5、高1.5米。用条石压缝平砌九层。条石大小不等,一般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队在配合航空工业部 61 3研究所、洛阳得天置业有限公司两个单位基建考古工作中 ,发掘清理出东周时期的墓葬 5 0余座。这两处墓葬区位于西工区凯旋中路南侧 30 0米 ,涧东路南头西侧 60米 ,原东周王城遗址区内 (图一 )。其中 C1 M72 2 6、 70 39、 72 5 8、72 5 6、 72 5 7五座墓葬较为重要 ,现报告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墓壁光滑 ,口、底等大 ,墓内填土均经夯打 ,夯层清楚 ,每层厚 6-1 0厘米。除 C1 M72 2 6为东西方向 90°(以头向为准 ) ,其余均为南北方向 0…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南岸区的两座西汉土坑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8月,重庆市南岸区长航疗养院内挖土石方时,出土了青铜剑等器物。重庆市博物馆随即派人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该处为两座墓葬。这两座墓葬,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马鞍山山腰,编为马鞍山一号墓和二号墓。一号墓方向北偏东30度,墓室已遭破坏。墓口离地表深1.48、长4.77、宽3.18、墓底距地表深2.07、长4.77、宽2.44米。填土为五花土。在随葬品附近有白膏泥和炭黑泥,棺  相似文献   

6.
北魏董富妻郭氏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元月,我队在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合春都集团饮料厂基建工程中,发掘了一座北魏墓,墓葬编号为96GM287。该墓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和墓葬形制该墓位于洛阳市西南郊区张庄村东北,距市区约2.3公里,北依三山,南襟洛河,居坡向阳,地理位置优越,古墓葬分布密集。该墓由斜坡墓道、土洞墓室组成(图一),方向360°,平面呈“T”形,墓口距地表深2.4米,墓道位于墓室之南,长5.3、宽0.8、深2米。墓道内填土为黄褐色,土质松软。墓室为土洞,位于墓道之北,平面呈长方形,平顶,长3.1、宽1.40、高1.4米,墓室中部残存有棺灰痕迹。棺灰长1.7、前宽0.7、后  相似文献   

7.
1989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了黄冈地区黄冈县黄州龙王山砖厂取土揭露的一座战国墓葬。墓葬位于砖厂北部山坡的顶端,带有斜坡墓道,墓向为北偏东68°。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四壁向内倾斜,墓口长6.10米、宽5.70米、深5.68米;墓底长3.56米、宽2.72米;墓道长7.60米。填土上部为掺杂白膏泥的呈红色或黄褐色的五花土,椁室上部和四周填塞青膏泥。葬具为单棺单椁。椁室长3.O4米、宽2.17米、深1.03米,由椁盖板、挡板、壁板、底板组成。在椁内有纵横两根  相似文献   

8.
洛阳北窑村西周遗址1974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3年秋,为配合洛阳铁路中学的基建工程,我们清理了一批西周墓葬。墓葬填土中发现了破碎的铸铜陶范,引起了重视,经调查,这里是一处重要的西周遗址。遗址位于北窑村外西南,东傍瀍水,西及孟洛公路,北倚邙山,南距洛阳老城东关一公里,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图一)。我们于同年冬开始发掘,至1974年夏结束,共开探方十一个,面积八百平方米。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一文化堆积和年代分期西周遗存出现在今地表下1米左右,上  相似文献   

9.
197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发掘禹县吴湾龙山文化遗址时,在T2内清理了三座西周晚期墓葬(编号为M1、M2、M3),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概况三座墓葬的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且东西并列,错落有序,间距为3—5米。三座墓葬中,M1保存较好。其墓口位于地表下0.26米,墓室长3.40、宽1.66,残深1.90米,方向为南偏西11°,墓内尚存有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西工区东周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4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房管局基建工程的考古工作中,发掘清理了一座东周时期墓葬(编号CIM4028)。 CIM4028位于洛阳市八一路北端与唐宫西路交汇处北侧60米,东周王城遗址区内。为正南北向,方向0度。长方形土圹竖穴,壁垂直光滑,填土经过夯打,土质坚硬。墓长3.2、宽2.05、深7.3米。葬具为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具会侯马工作站自1956年末成立至1958年秋一年多的时间里,配合侯马市基本建设工程中,在铁路东西两侧,共发掘清理了历代墓葬四十余座。因为过去大部分发掘材料没有得到卽时整理,现在随着库房的清底工作,将这些材料简要介绍如下。一、春秋墓葬共发掘八座,位于牛村南二里许,墓被压在丰富的春秋遗址下面,方向大都为正南北(仅有一座为东西),墓室为长方形土壙竖穴,填土多经夯打,墓室一般较深大,长3.10、宽1.80、深7.30米,(58.H4.M3)墓室内有棺、槨,但都巳腐朽不存。墓为单人仰身伸肢葬。墓葬中有四座是成为两个一组而埋葬的,两墓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宝鸡市渭滨区石坝河乡石嘴头村农民在挖地基盖房时,发现一批古代铜器。宝鸡市博物馆闻讯后,多次到出土文物的地点勘查,判明这里是一处西周早期墓葬,并将出土文物征集收藏,现简报如下。石嘴头村位于宝鸡市区渭河南岸,距宝鸡市区约10公里(图一)。据了解,这批文物出土在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中,距地表约1.2米。填土经夯打。墓约长2、宽1.2米。  相似文献   

13.
<正> 1991年3月13日,遵化县苏家洼镇闫家沟村农民李福在宅基地挖井时,距地表2.8米深处,发现明代古墓一座。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勘察,现将勘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遵化县苏家洼镇闫家沟村村北台地上,墓为南北方向券顶砖室墓,壁厚0.4米,为磨制青砖错缝平砌,墓室完好。墓葬平面为长方形,通长7.86米,宽3.36米。高2.46米,有两道券门,前门有一对高1.87米,宽0.9米,厚0.14米的汉白玉石门,门被  相似文献   

14.
孝感黄土岗战国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土岗战国墓地位于孝感市城南约10公里处的三汊镇涂店砖厂,西临澴水。墓地在一椭圆形台上。台地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500米,高出四周约1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为砖厂取土场。1991年孝感市曾配合工程清理战国时期土坑木椁墓5座,编号M1—M5。京珠高速公路从台地东部穿过,1998年7月对京珠公路经过地段及附近进行了勘探,对已暴露在外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编号M6。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6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270°(图一)。(一)墓坑及填土墓口因砖厂取土破坏,西面的椁盖板局部被铲掉,…  相似文献   

15.
1957年8月,长沙市建设局在长沙南郊修建宿舍,据工人反映:这里有一座大型木槨墓,1935年曾被盗掘过,当挖至墓室底部时,发现墓很早以前已被盗掘了,在填土中并有很多汉代碎砖,因此没有继续盗掘.盗坑椭圆形与近代方形盗坑比较,显然有很大的区别.推测这个墓大约在宋代就被盗掘了.解放初期,有人在这座墓里盗走了一个镇墓兽的木座子.由于墓的形制较大,虽被盗数次,我们仍然进行了清理,现报导如下:墓葬形制结构该墓距地表深7.45米,为斜坡形墓道的长方形土坑墓,墓室四周有二层生土台阶,墓口长9.21、宽8.5米,距第二层台阶的深度为1.45米.墓底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山西省襄垣县煤运公司在家属楼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县文博馆工作人员闻讯赶到时,墓顶已被破坏。经观察,这是一座前后室砖墓,后室已经在早年被盗,遂通知建设方停工并做了抢救清理。墓葬编号2001M49,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襄垣县城新建西街中段(图一),墓葬坐北朝南,为双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图二)。墓道长约103、宽约11米,斜坡状,南高北低,两壁修整较平。甬道砖砌,长18、宽113米,拱形顶,高155米,甬道南端砌有砖墙。墓门宽113、高约135米,从09米的高度开始用砖砌出…  相似文献   

17.
松园村在昌平镇东二里许,据文献记载,这里是明代培育松树的苗圃。1956年10月和1957年8月,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挖白薯窖和取土,先后发现了两个较大的战国墓葬,一个在村西南角,一个在东北角,两座墓葬相隔约半里。据当地老乡谈,过去耕种和挖土时,经常发现残破的陶器,我们估计这可能是墓葬被破坏后出土的,除此之外,这附近东山口一带,也发现有战国墓,据测可能是一个墓葬区。现将上述两个墓简介于下: 一.墓葬形制两座墓葬(东南角的简称一号墓,东北角的简称二号墓)都是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式,口部比底部稍大,四壁倾斜,一号墓有壁龕,坑口长5、宽3米,底部长4.2、宽2.2米。二号墓坑口长5.6、宽3.7米,底部长4.9、宽3米(图1),坑底棺槨四周,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春,喀喇沁旗驼店乡(现合并为锦山镇)西沟村村民在辟建房基时,发现一座小型砖室墓.旗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赴实地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报告如下: 一、墓葬位置和形制 墓葬位于西沟村中一条黄土梁岗的阳坡上,东距S206公路约2公里,梁岗呈东西向,高约10米.墓葬GPS测点为东经118°45′ 30″,北纬42°02′ 40″,海拔712米(图一). 墓葬开口于距地表约0.2米处,墓葬方向180°(图二),墓圹平面呈“凸”字形,长3.85、宽2.95、高4.15米.  相似文献   

19.
洛阳五女冢新莽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文物》1995,(11)
1992年12月~1993年4月,我队在配合西工区玻璃纤维厂宿舍楼基建中,发掘了一座新莽时期墓葬(编号:IM461)。此墓西距涧河约600米,南距五女冢约500米。墓葬随葬器物摆放位置未被扰动,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IM461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两耳室组成,方向180度,为单穹隆顶小砖券墓(图一、二)。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秋,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讷河县二克浅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的墓葬。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座形制、葬俗、随葬品与其它墓葬不同的M6。该墓出土了一些骨器和3件石镞,无陶器和铜器随葬。此外,在其它墓葬的填土中及墓地地表上发现了一些碎石片和石叶。M6中的石镞及其它石制品的工艺有些是属于压制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