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姆渡残陶画的释读──兼论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崇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物质、精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原始崇拜则是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河姆渡一、二期,人们以鸟为图腾物;同时,也崇拜太阳,有学者指出:河姆渡遗址的形符,“介”形冠状符等,与大江口文化、良诸文化的类似符号非常相象,牟永抗先生近年撰写的《东方史前时期太阳崇拜的考古学观察》一文,对太阳崇拜的若干种符号,也作了归纳与分析。这些研究,使我们拓宽了眼界,认识到河姆渡一、二期的某些文…  相似文献   

2.
赵宾福  丁风雅 《文物》2023,(2):48-59
<正>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是辽西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查海遗址进行了首次试掘[1],1987~1994年又进行了六次不同规模的发掘[2]。201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3](以下简称《查海》),系统地报道了查海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全部材料。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文物》1994,(11)
查海遗址的发现、发掘是辽宁西部以至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发掘者根据此遗址较显明的文化特征,提出了“查海文化”的命名。本期发表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查海遗址1987、1988、1990年三次发掘的简报。同期刊发的辽宁省朝阳市发现的三燕文化遗物和鲜卑墓葬简报,对研究马具的起源、流传及对朝鲜、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1992年元月,陕西彬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盗掘古墓案,收缴了40余块彩绘砖雕。经调查,证实这些文物出自五代后周朔方军节度使、中书令、卫王冯晖墓中。这批彩绘砖雕刻工精美,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形  相似文献   

4.
我国谷物酿酒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原始先民就已经认知并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距今8000年的查海遗址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考古发掘表明当时已经进入到原始农业经济时代,随着查海社会的发展,谷物粮食的生产和陶器的使用,查海人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开始谷物酿酒。查海遗址的窖穴遗迹、家猪的饲养、专用酒器的使用进一步证明查海谷物酿酒的出现,这是查海先民在长期农业劳动过程中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查海遗址也成为我国谷物酿酒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查海遗址是我国谷物酿酒和酒文化的起源地,这是查海先民在长期农业劳动过程中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查海酒是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又是查海文化独具特色的新内涵。本文深入分析查海谷物酿酒条件、酿酒方法以及查海遗址出土的谷物酿酒见证物,并进一步分析查海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查海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有写实动物浮雕纹饰的陶罐,器身一侧为蟾蜍,另一侧为蛇衔蟾蜍纹饰,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出土动物纹饰中最早的蟾蜍图案。这种蟾蜍纹饰图案从查海文化开始,就被以后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崇拜,并一直影响至今。综合我国有关蟾蜍纹饰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对蟾蜍纹饰历史的演变和寓意流传进行研究,可知查海遗址在辽河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渊源流长的蟾蜍和蛇(龙)崇拜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敖汉营子遗址和胡斯台遗址是典型的西梁文化遗址,它们的发现为该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基础性材料。敖汉营子遗址的发现表明,西梁文化的南界已进入西拉木伦河南岸,这就更新了我们以往对于该文化分布范围的认识。基于横向的类型学比较可知,敖汉营子遗址西梁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期。文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拉木伦河流域“查海时代”文化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同时探讨了西梁文化的谱系结构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突然消失且无流向可寻的根由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江盆地是江西最早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区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饶惠元先生就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考古调查。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樊城堆遗址、吴城遗址、牛城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大遗址。盆地内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为构建清江盆地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多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植物分析结果,推测狩猎采集经济在查海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应占主要地位。同时,数量较多的狗尾草属植物淀粉粒的发现暗示查海遗址可能已经出现对这类植物的集中利用甚至是初期栽培活动。石器表层各类淀粉粒的数量比说明禾本科植物是查海遗址石磨盘和磨棒最主要的加工对象。  相似文献   

10.
周凯 《收藏家》2014,(4):81-87
<正>一.开头的话龙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早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我们就看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形堆塑"。其后在红山文化中、在大汶口文化中、在龙山文化中、在良渚文化中都能看到或找到龙的身影。到了夏、商、周三代,人们对于龙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开头  相似文献   

11.
肖苓 《河洛春秋》2002,(4):F003-F003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的《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孥出版社(北京)于2002年10月出版,正文166页,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24页。除发表了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外,着重介绍了在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地层与考古学文化层的对比研究以及古环境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成果,以崭新的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了洛阳皂角树遗址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2.
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1987~1990年三次发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甸村  新言 《文物》1994,(11)
1982年5月,阜新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以查海遗存为代表的三处遗址。它们所出的石器、陶器和居住址具有突出特征。使我们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应予以特别关注。在这年秋季的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议上,大家对查海遗存的性质、时代与命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由孙守道先生等于1983年初对此遗址又进行了复查,并提出这处遗址是距今约7~8千年前的聚落址。 1985年9月,苏秉琦教授在辽宁考察了查海遗址出土遗物之后指出,查海文化当是红山文化主源之一。据此,提出了先红山  相似文献   

13.
河边遗址位于西丰县房木镇河边村河边屯西约300米的崔家坟西岗梁上。2015年和2016年,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对河边遗址的两个地点进行了田野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凉泉文化遗存。发掘表明,河边遗址2015和2016年发掘的两处地点是非共时的同一遗址,或不同时期遗址范围有所不同。凉泉文化的出土遗物应具有早晚风格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年代约在中原的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晚期的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河边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对凉泉文化内涵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尚未明晰,还需日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4.
试析查海遗址的原始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海遗址发现于1982年。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2.5公里山坡台地上,距阜新市25公里,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该遗址经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7,500—8,000年。自1987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六次发掘工作,清理出房址四十余座,出土大量文物,包括陶器、石器和玉器。目前,查海遗址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纷纷撰文论述,对进一步研究其文化内涵打下了基础。笔者参加遗址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小南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小南山文化和新开流文化两种文化遗存,对二者的年代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查海遗址的分析,建立起兴隆洼文化及该文化玉器发展的年代标尺,为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定树立了参照系。继而讨论了塔布敖包遗址、哈克遗址第一期遗存及北山洞遗址第三期遗存的年代,明确了三者的年代晚于小南山文化,而与兴隆洼文化共时。梳理了公元前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成  钱耀鹏  魏女 《考古》2012,(3):20-34,109,100,103
2006年4~7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枣树沟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先周时期的灰坑、房址、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为研究先周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对于探索古"豳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在敖汉旗东南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兴隆洼遗址,1983年进行发掘,命名了兴隆洼文化[1]。已发掘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还有查海[2]、白音长汗[3]、南台子[4]、  相似文献   

18.
瓦店遗址自1 980年代初以来,已经进行了四轮十数次考古发掘.这处位于潁河中游的龙山时代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大型学术项目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多学科研究思想和新的科技手段被不断应用到该遗址的发掘过程里,不仅将考古学研究领域大为拓展,而且为探索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原地区的经济技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水平,文明形成过程中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发掘者认为,该遗址的龙山时代中心聚落的确定,大型环壕和祭祀遗迹群的发现,以及垄断性高档遗物的出土,再联系到文献记载的夏之阳翟钧台均在禹州,表明这处遗址很可能与禹、启的阳翟城或钧台之享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两处地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其中,杏树山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8处,结合出土遗存及碳14测年,可以确认为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杏树山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左家山下层文化内涵,为探讨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上机房营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村北约0.5公里处的山坡上。2005—2006年,为配合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上机房营子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①。该遗址主要包含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存,而且遗址内的石城是英金河流域两岸石城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