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6):101-102
初唐楷书在隋代融合南北朝书法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初唐四家"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楷书风格,为世人树立了楷书"法"的典范,为唐代楷书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楷书在唐代走向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8):90-91
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统治者大力提倡,朝廷以书取仕、重视书法教育等历史条件下,初唐沿袭"二王"遗风,形成了以欧阳询、褚遂良为代表的崇尚瘦硬的楷书风格。中唐之后则大胆创新、别开生面,形成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崇尚肥劲的楷书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人尚法"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3.
北宋建立及其后来对中原的统一,使宋与辽形成了并峙的格局,从此以后抗辽、御辽成为宋朝的主要对外国策。不同时期,宋辽关系舒紧发生变化,但对于辽,屈辱和畏惧始终是宋人难以排遣的主要心态,并影响着宋朝的对辽政策。  相似文献   

4.
兴定元年(1217年),金宣宗在三面受敌的形势下,又发动了攻宋战争,不但未能达到拓展疆土、掠取宋朝淮南之地财物以及迫使宋人重新交纳岁币的目的,反而将宋朝推向敌方联盟,造成四面受敌以及“兵财俱困”的窘境,严重地削弱了金朝的抗蒙能力,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在五代十国中,南唐得到宋人的格外重视,因而产生了十国中唯一的宋朝官修史书《江南录》,并被修撰者徐铉自诩为"千古信书"。然而,特殊的政治环境与作者的个人因素,令这部史著先天不足,招致上至宋廷统治者,下至宋人尤其是南唐遗民的普遍不满,最终导致了这部官修史书的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6.
在现存宋人所编各种专门性史料工具书当中,《南宋馆阁录》及其续编《南宋馆阁续录》一书是较为系统的一种。此书原名《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今名,较为醒目,故今人多称“南宋”而不称“中兴”。书中的史料,对于研究宋代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以及考求宋朝典故与宋人生平,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由于版本及流传等方面的原因,本书往往不为治宋史者所重视,因而其中的史料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本书源流及其史料价值作一简略的叙述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相信诱惑这位英国史学家的,不仅仅是宋朝商业、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还有那品类丰富、精致爽口的美食。 宋朝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彼时开始丰富多样,饮食习惯也从两餐制演变成三餐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极边"、"次边"为切入点,对宋朝的边疆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极边"由外边(与域外接壤之州军)和内边(与域外非接壤之州军)组成,北方强调的是对外军事战略功能,体现的是政治边疆;南方强调的是对少数民族的控驭功能,体现的是族群边界即文化边疆。"次边"位于边疆层级结构的第二层,宋人常常将其与表示疆域最外围的词语(极边、沿边、缘边、并边等)连用,地理空间主要集中于北方。宋人对"极边"、"次边"的使用说明边疆思想在宋朝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边疆(界)意识凸显、边疆空间的扩展以及对边疆认识的细化。  相似文献   

9.
宋朝的“高考”常路现今,高考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年夏天都牵动着千百万考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神经。"高考"制度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北宋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重文轻武的时代,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成为宋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宋人路振出使辽朝,写成《乘轺录》上交宋廷,其中关于萧后与韩德让生有"韩氏子"之记载是无中生有。经考证,此"韩氏子"乃韩德让侄孙耶律宗福(滌鲁)。  相似文献   

11.
冉前林 《丝绸之路》2009,(22):96-98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而处于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驿站。为了祈福禳灾,抄写佛经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而此时的字体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大量佛经抄写形成一种定式。这种抄录经书的字体人们称之为"写经体",时间从西晋至宋真宗景德年间,历700年之久,清晰完整地展现了中国楷书的演变历程,同时形成了"南贴北碑"之外新的一种书法审美风格。敦煌学的研究已蔚为大观,敦煌写经书法也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2.
总结和评价两宋学者在传统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自王国维以来即不乏这方面的著述,然就宋人对古器物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在这篇短文中讨论宋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土古器物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古器物学知识,对宋人著录的青铜器作一综述,期望能够说明我国古器物学研究(主要是商、周青铜器)的基础实际上是宋代人奠定的。  相似文献   

13.
在宋朝经筵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学界以前尚未论及的问题。比如宋高宗南渡以后,出现了有经筵而不授经筵官的情况,还有重新以元祐时期的经筵官"翰林侍读学士"授人的情况。这是因政局动荡时期,朝廷制度建设不完备所致。此外,宋朝经筵官有职能分工之别,有任期,而经筵官的选任,还存在自荐、兼任的特例。  相似文献   

14.
1963年,退休干部蔡家驹先生于江苏宝应县原天平乡吉乐村某窑厂发现一块带有"宝应军"铭文字样的残砖(微残),现藏于宝应县博物馆。①此砖长29、宽9.8、厚6.7厘米。在砖一头顶端部阳文楷书"宝应军"三字,右向横书。此砖铭文不仅佐证了"宝应军"设置的历史,也为研究宝应在当时的战略地位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叶佩兰 《收藏家》2005,(10):25-27
高丽青瓷是11-12世纪在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发展起来的一种名瓷。它深受中国唐代越窑青瓷和北宋汝窑天青釉瓷的影响。高丽青瓷釉色青翠明亮,纹饰简洁疏朗,型体端庄高雅。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用“精绝”一词盛赞高丽青瓷制作技艺的精湛。此外,宋朝太  相似文献   

16.
癸未年初夏。笔者发现一枚铸有“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祝寿钱。此钱直径26.5、穿4.9毫米,重6.3克。钱面铸有“一人有庆”、钱背铸有“万寿无疆”吉祥语,但疆字漏去土部。钱文为精劲有力的楷书.具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相似文献   

17.
毛晓沪 《收藏家》2012,(8):59-60
6月4日北京某拍卖公司春拍的预展现场,展出一件清康熙釉上彩绘折沿盘。此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细腻,釉水肥润,盘底中心用青花绘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根据盘沿上书写的"万寿无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宋朝在广南西路的军事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宋神宗年间,广南西路先后经历了狄青南下平定侬智高起事、宋越熙宁战争爆发等事件。由于后勤保障不足、岭南瘴气多发等因素的作用,宋朝南下军队出现了士兵多发瘴病的现象,进而影响宋朝在广南西路军事活动的成败。宋朝政府通过遣派军医随军诊治、颁赐药方、调整军队戌守制度、招募广南西路少数民族士兵等策略加强对瘴病的治理防控,有效地消除了瘴病对广南西路军队的影响,为此后中原王朝在边疆的军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溜须”     
"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名相寇准。 寇准有个副宰相(即参政)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了汤污。丁谓瞧见,忙上前将汤污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地揩拂下来,并将胡须梳理整齐。后来,人们就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相似文献   

20.
岳池后山瓮棺葬陈涛1994年2月27日,县文物管理所在岳池中学校初中部教室后面坡地上发现瓮情葬一座。该墓由于山崖滑坡,位置有所易动,墓口向南,瓮棺大部分暴露于地表外,陶瓮已残破,顶盖亦碎损,残片上残存墨写楷书字迹:"口命"、"亥时"、"身故"、"初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