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砖石古建筑主要破坏原因之一,如何选择合适的抗震加固方法是减少砖石古建筑在地震中破坏的主要措施。本文首先在总结了地震中砖石古建筑的震害特点和现有的加固方法的前提下,对几个已经加固的砖石古建筑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砖石古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砖石古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次地震表明,大量的砖石古建筑在地震中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破损的古建筑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古建筑的加固方案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震后古建筑的破损状态评价方法往往采取了单一指标的判定,为了提高震后砖石古建筑损坏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应用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以地表变形的倾斜变形、水平变形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损坏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震后砖石古建筑损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各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侧面刻画2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从而较为准确的评价震后古建筑的破坏状态。并对经历地震破坏的古建筑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砖木结构由于承重材料的抗拉、压、剪强度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倒塌等严重震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勘查分析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地震力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施工原因及砖石材料本身强度差的原因等。针对不同的震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及时清除各种隐患,将地震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方志》2008,(6):66-68
1日上午9时31分,灵山发生6 3/4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地震波及钦、廉各地。据统计,仅灵山县民居及学校全毁房屋即达5181间,破坏1082间,死58人,伤187人,无家可归者达2万余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根据宋代《营造法式》制作的某单层单开间殿堂式木结构振动台模型,建立了考虑柱础滑移隔震、榫卯半刚性连接及斗栱减震性能的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的数值计算值与振动台实测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柱脚滑移倒塌的相对位移判定准则及柱架层间倒塌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判定准则,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这两种倒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在普通地震波作用下不易出现柱脚滑移倒塌;层间倒塌为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最易出现的倒塌机制;相对于普通地震波而言,木结构古建筑受长周期地震波作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故宫古建筑历经地震状况及防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和外部长期不停和不均匀的运动,在地壳中产生了强大的震动波——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地面就震动起来。我国地域内所发生的地震,绝大部份属于这种“构造地震”的类型。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地震”或因岩洞崩塌、局部地面陷落所引起的地震,则在我国很少发生。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那些显示地壳不寻常运动的迹象,掌握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  相似文献   

8.
馆藏浮放陶瓷文物地震摇晃响应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护可移动文物,采取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馆藏浮放文物的摇晃响应.以故宫某展柜为原型,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并在展柜内放置了一陶瓷文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展柜的基频;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研究了展柜和文物的地震响应;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对模型地震响应进行了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对展柜而言,其基频在29~35 Hz之间,与地震波卓越频率相差较大,因而在地震作用下摇晃不明显;对文物而言,在地震波强度较小时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而在地震波强度较大时,文物容易产生明显摇晃并导致倾覆.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证明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中,对高宽比较大的文物,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减轻其摇晃震害.  相似文献   

9.
熊虹萍  沈楚尧  卢鹿 《风景名胜》2021,(5):0033-0033
中国传统古建筑是我国千百年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有许多古建筑都处于面临破坏或难以发挥效益的困境之中。可使用新中式轻奢风格对传统古建筑进行室内空间设计,重新焕发古建筑的生命力,令其成为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靓丽的景点,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审美以及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效益,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古建筑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壁画文物,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大雄宝殿为例,对汶川地震作用下殿内壁画的震害进行了研究.根据震后勘查结果,讨论了大雄宝殿壁画的典型震害症状,分析了古建筑侧脚构造对壁画抗震的有利影响.根据大雄宝殿壁画加固工艺作法及古建筑榫卯连接特点,建立了大雄宗殿的震前有限元模型.为研究汶川地震作用下壁画的震害特征,首先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将模拟汶川地震波进行调幅,然后作用于大雄宝殿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通过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地震作用下不同时刻壁画整体的内力与变形响应峰值,并获得了典型节点的地震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大雄宝殿壁画开裂与空鼓的主要原因是面层与墙体粘结不牢导致的受拉破坏;地震作用下壁画保持稳定的振动状态;为提高壁画的抗震性能,壁画木框与外墙板间应加强连接,并在空隙处填塞隔震材料,同时应加强壁画本身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作为关城的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去保护和管理好这一古代建筑。古建筑遭受破坏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破坏,二是人为的破坏。自然的破坏,是一个客观因素。古建筑...  相似文献   

12.
(一 )2 0 0 3年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0时 0 3分 ,新疆巴楚、伽师一带发生 6 .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喀什地区的巴楚、伽师、岳普湖、麦盖提、莎车等 5县和克孜勒苏州的阿图什市 ,共计 37个乡镇 931个村 (场 ) ,受灾面积 2 14 98平方千米。极震区烈度达到九度 ,九度区面积 2 6 8平方千米 ,八度区面积 12 0 0平方千米 ,七度区面积 4 30 0平方千米。地震中心区的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阿拉格尔乡、色力布亚镇等 6个乡镇遭到毁灭性破坏。震区受灾人口 5 1万多人。地震共造成 2 6 8人死亡 ,4 85 2人受伤 ,其中重伤 2 0 5 8人 ;19899户民房倒塌 ,2 …  相似文献   

13.
废墟的魅力     
废墟的魅力乃夫编者按:本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古代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中,是修古复古呢?还是修古造新呢?那种破坏古文物、古建筑原有风貌的修建实际上是种对古文物、古建筑的破坏,是一种劳民伤财性的破坏。此种情况很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喜欢游玩的我...  相似文献   

14.
赵恒  曾思荣  何威 《神州》2014,(3):38-3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越来越重视,并开始探究和分析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很多古建筑,其中有些古建筑超过千年,大多数为木质结构,且在战火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屹立不倒,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良好性能。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古建筑木质结构的结构性能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并从木结构中的梁柱结构来重点分析其建造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方志》2008,(2):F0004-F0004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陕西、云南、重庆等省市,这场特大地震给震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据笔者所知,梁恩成对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不仅进行过深入的调查,而且还提出过保护的建议。1948年底,位于北京城外的清华大学解放了。当时全国的许多城市还没有解放,为了在解放那些城市时,对古建筑尽可能地减少破坏,梁恩成向解放军开出了一个长长的单子,就有位于赵城县的两座寺庙,即兴唐寺和中镇庙。  相似文献   

17.
吴中卫 《风景名胜》2020,(2):0348-0348
从我国古建筑的构造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古建筑都是采用的木质结构,这样的结构形式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就经常有建筑发生火灾事件,导致大量的历史文化瑰宝遭到破坏,损失惨重。所以说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进行研究,对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古建筑引发火灾原因的基础上,对现代化手段的防火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连线     
《风景名胜》2008,(11):126-129
难得的历史见证,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重新开放参加新的"地震主题旅游"游客将可目睹地震遗址和古建筑修缮9月29日起,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正式恢复开放,开放的区域共有离堆古  相似文献   

19.
故宫博物院库房的霉菌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古建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无论是文物展览还是文物库房都要利用古建筑。对于有机质材料制成的文物来说,在温度、湿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就未免会受到虫、霉的破坏(即使是无机材料制成的文物也会受到细菌的破坏),而古建筑本身就是文物,不可能对其进行大的改造以适应文物展览及文物保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防虫防霉药物对文物进行保护。现在库房所用的樟脑由于用量大,使用年代久远,多数虫霉已对它产生抗药性。为了有针对性地寻找新的高  相似文献   

20.
人类将永远铭记这一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息的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城镇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