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刘保栋 《旅游纵览》2013,(10):25-26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将把民俗文化导入旅游,是广西宜州打造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广西宜州要全方位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实施一批民族文化开发重点工程和项目,造就宜州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氛围,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将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将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从而打造宜州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陈思亦  喻寒 《旅游纵览》2023,(15):83-86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贵州为例,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分析在当前情况下贵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更新较慢、旅游品牌建设不足、专业开发人才较少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致力于通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优化贵州旅游产业结构,大力传承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内在要求的内涵高度耦合,是实现农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张家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高度发达。通过对张家界市代表性村庄农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提炼出"民俗文化型""生态农业型""休闲旅游型"3种模式,并通过SWOT分析,提出突出文化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保护因素等具体措施,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畅 《旅游纵览》2022,(7):115-117
为探究江苏省南京市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策略,笔者分析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南京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困境、南京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具体措施.南京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人文精神、生态自然、历史古迹、名人典故等,不同区域民俗文化差异较大,应用于旅游开发中,可以提升旅游活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因此,要发展民...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裕固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民族,其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研究运用ERMP分析法,对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环境、资源、市场及产品进行分析,指出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民族特色发掘深度不够、品牌意识淡薄、可参与性项目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原生态开发、突出民族特色、创新民俗文化产品和裕固族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参与性项目开发、打造实景演出品牌、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裕固族民俗旅游文化开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围绕旅游"六要素"发展迅速,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运营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换言之,开发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为例,选取乡村样本,深入调查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从思想观念、职业培训、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现阶段贵州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一种连接自然文化资源和外部市场的综合型产业,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城乡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业态,是贯通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乡村旅游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面临原真性和传承性缺失、开发深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康养旅游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石家庄乡村康养旅游资源的类型、发展要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产业融合度较差,乡村康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康养产业中低端化,高端乡村康养产品缺乏;康养产业管理化水平不高,康养人才培养任重道远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推进康养综合体建设,促进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实施乡村康养产业创新工程,开发高端乡村康养产品;加强乡村康养人才培养,促进乡村康养专业化管理等乡村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对石家庄乡村康养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为河北省其他地区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慧英 《旅游纵览》2023,(1):112-114
我国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与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其次从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与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独特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合理利用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提高游客体验感五方面,提出乡村地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樊佳璐 《区域治理》2022,(4):225-228
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乡村旅游开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属性,是文化创意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乡村知名度.本文以常州城西回民村为例,对回民村乡村旅游的现状、瓶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发展理念,能通过社会全面参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与共同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发乡村全域旅游能使乡村多功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聚焦乡村多功能视域下的全域旅游开发情况,并以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旅游附加效益小;主体联动性不够、人才缺口较大导致社会效益弱;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文化传播渠道较窄致使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提出相关建议,全域旅游应从产业融合、整合资源,主体联动、培养人才,深挖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做出努力,使乡村旅游向全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曲景慧 《旅游纵览》2016,(4):148-149,151
本溪地处山区,山水风光秀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源市场腹地广阔,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得天独厚。本溪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大潮的带动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在本溪呈现出迅猛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本溪乡村发展很快,曾领跑全省。但是也存在系列问题,本文就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同时根据本溪实际提出了适合本溪乡村旅游开发的5种开发模式,这对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莜  钟兰 《旅游纵览》2013,(8):90-91
本文对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梳理,分析西藏在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进行西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出建议。一、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及开发现状(一)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1.服饰民俗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不同区域人们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茶旅一体化开发是"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径、新理念和新产业形态,湘西州既具备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兴旺的旅游产业,同时也具备优质的茶业资源和广阔的茶业市场,湘西州茶旅一体化开发需顺应新形势,在开发主体确定、资源利用方式、产品组合方案、线路尺度设计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的筛选与旅游价值分析——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瑞  陈锋仪 《人文地理》2009,24(5):122-125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时尚。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民俗文化密集地区个性化空间的筛选就成为指导这种旅游方式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旅游民俗文化空间选择的原则、标准、价值等方面,学术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这造成我国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发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出现了盲目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本文在依托相关文化空间理论和2005年以来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筛选的原则与标准,并据此对陕西旅游民俗文化空间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6.
李翔 《旅游纵览》2016,(4):35-36
民俗特色旅游开发能够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能够有效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能够科学地进行民俗旅游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旅游业。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要能够基于民俗文化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要能够探索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文化丰富而绚丽多彩。满族民俗文化已成为辽宁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开发。但是,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民俗文化被同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雷同严重,旅游商品开发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辽宁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要准确定位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对满族民俗旅游进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性行业已经成为如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支柱,旅游亦愈发呈现大众化趋势,追求不同和新奇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共存的发展经历,为旅游业留下大量可以开发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特色的旅游体验,同时能够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还能够有效的宣传宝贵的民俗文化,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奠定基础。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含义和目前民俗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着手开展研究,分析现存于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业中的问题,尝试着出一些能够帮助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纵览》2016,(8):35-36
<正>民俗特色旅游开发能够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能够有效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能够科学地进行民俗旅游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旅游业。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要能够基于民俗文化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要能够探索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  相似文献   

20.
周樱 《旅游纵览》2023,(3):10-12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如何统筹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互动互补、互促互利、融合发展成为研究的焦点。作为季子躬耕地,江苏省常州市舜山周边地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区位良好,通过对季子躬耕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通过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并提出推进季子躬耕地乡村旅游开发的措施,提高常州季子故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