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同下深井北魏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深井北魏砖室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下深井乡,北距县城25公里,西距下深井村1公里,地势较平缓,为开阔耕地。1999年11月,下深井乡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和墓葬用砖以及出土器物,初步推断为北魏砖室墓,编号M1(图一)。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葬为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由墓室、甬道、封门、墓道组成。墓向183°,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底距地表深4 56米。墓室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向外凸呈弧线形,长3 82、宽3 92米、墓顶因早年盗扰破坏已坍塌,残高2 98米。甬道平面呈长方形,长2、…  相似文献   

2.
山西长治市唐代冯廓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10月,位于山西长治市西郊瓦窑沟的建华菜场在建房时发现一座唐墓。我馆闻讯后即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当时墓葬已被扰动,大部分器物已被取出。我们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墓葬为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2度。墓  相似文献   

3.
简阳黄泥坪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10月,简阳棉纺厂基建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两座汉代砖室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赓即派员前往调查。当我们赶往现场时,墓室已被推土机推平,墓葬已面目全非,出现在眼前的仅是部分残迹,当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墓葬位于新市乡马鞍村黄泥坪二级台地上(图一),距县城约6公里。墓葬距地表深0.8米,均系砖室墓,由不同型制的花边砖砌成。由于推土机的推压破坏,墓葬形制已无法弄清。经过清理,两墓共出土随葬器物10余件,其中陶俑6件;银手镯1件;  相似文献   

4.
2011年7至12月,为了配合富力赛高城市广场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工地勘探出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此墓地在今张家堡广场西南部,北距渭水7公里,西距西汉长安城宣平门遗址约3公里。共发掘墓葬33座,1座时代不明,其余均为汉墓。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三类,以土洞墓和砖室墓为主。出土随葬器物100余件,铜钱300多枚。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墓主身份不高,应为长安城内的普通平民。经初步研究,将这批墓葬分为两期,第一期时代不晚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第二期时代约为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  相似文献   

5.
1989年5月,临潼县文管会在巡查文物保护情况时,发现城关镇宴寨办事处辖区内的柿园砖厂在取土中发现了一座砖室墓。我们闻讯后对该墓及时进行抢救清理。根据出土器物,判定其为一座秦人早期墓葬。现仅就其形制等简报于后。该墓位于临潼县城关镇宴寨办事处苗家坡村南坡头上的柿园砖厂内,地势南高北低,西南距临潼县城2.5公里,东南距秦始皇帝陵冢2.5公里,距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北角约1公里,东北距古新丰遗址(刘寨)2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谷城县博物馆在县国税局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3件纹饰精美的白釉印花瓷器。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谷城县西郊一县国税局办公楼基建工地的平地上。墓葬紧靠新修的汉十公路(老河口至谷城段)。方向350°,为竖穴式砖券单室墓。墓室券顶及部分墓壁早年已遭破坏,残存墓壁最高处仅62公分。墓葬平地呈长方形,长210、宽90厘米,墓底距地表深93厘米。墓壁为恻立错缝砌成。墓室南面未砌墓壁,无墓道,墓底用长28、宽15、厚4厘米的素面砖平铺。器物叠放在墓室北边,出士时已破损。未见棺木和尸骨(图一)。二、出土遗物…  相似文献   

7.
襄樊杜甫巷东汉、唐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墓葬位于襄樊市中心的长虹大桥,樊城桥头以西约800米处的杜甫巷。南距汉江约400米,北距建设路约550米(图一)。 一九九五年四月,襄樊市肉联厂在基建施工中先后发现三座砖室墓葬。我馆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至现场清理(图二)。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三座墓均为砖室墓,分别编号为M1、M2、M3。M1位于北端,M2位于南端,两座墓相距22米,M3打破M2,位于M2后室西南角之上。其中M1、M2为东汉墓,M3为唐墓。 一、东汉墓 (一)墓葬形制 M1墓向165。墓口距地表4.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至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对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西南部的阮港村后山头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的墓葬15座,以汉代墓葬居多。墓葬类型有土坑木椁墓、土坑砖椁墓、券顶砖室墓和土坑墓。其中8座墓葬保存较好,包括5座汉墓、1座三国墓、1座初唐墓以及1座南朝墓,出土有陶器、瓷器、铜器和铁器等,共105件器物,为研究绍兴地区的汉至初唐时的墓葬形制、随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9年11月24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郑州南关陇海马路东段路北地区,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部分古代墓葬.其中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汉代空心砖墓,编号是C9墓159.由于这座墓葬的砖室结构、砖表纹饰和随葬器物都较少见,所以特将这座墓报导如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是在发掘陇海马路东段商代冶铜遗址北部的探沟131时发现的,为一座长方形的土洞空心砖室墓.墓座西向东,方向97度.墓口深0.4米,墓底距地表4米.其结构分土洞、空心砖室、耳室和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为配合城市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建设西路发掘清理了一座古代墓葬。该墓为砖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4件,初步判断该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1.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江苏扬州凯运天地商业广场唐代墓葬计91座,其中竖穴土坑墓84座(木棺墓68座、丛葬墓16座),砖室墓7座。墓葬群整体分布不甚规则,局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墓向一致,分布集中,似为夫妇合葬墓或家族墓。出土器物种类有陶瓷器、铜器、银器、铁器、漆木器、石器等。以瓷器为大宗。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来看,这批墓葬时代多为中晚唐,砖室墓等级最高,土坑木棺墓次之,丛葬墓最低,推测墓主人身份依次为中低级官吏或富商大贾、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平民及底层平民。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5,(9)
陶家寨汉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陶家寨村西。2011年10月,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2座砖室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及琉璃饰品等。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中期。墓中所出釉陶器为青海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釉陶器。此次发现的单体陶厕,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座东汉早期单体陶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东新兴县南朝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6月,新兴县农民制砖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县文化局迅速向地区文化处和省文化厅作了汇报,地区文化处和省博物馆先后对该墓进行了调查,并将全部出土文物收归新兴县文化部门收藏。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位于新兴县东城镇扶桂乡虎曼山的西北坡,离新兴县城10公里。农民过去在这里挖土时还曾发现两座砖室墓,据说形制与这次发现的墓相似,但已被毁。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湖北省黄冈县黄州龙王山砖厂,在生产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11月2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前往调查,经现场调查确定为战国竖穴土坑木椁墓,该墓除墓圹上口有一部分被破坏外,基本保存完好,当即停工保护,并于23日在县博物馆的配合下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位于黄州城北约4公里的黄州龙王山砖厂北部取土场的顶端,北距战国时期的禹王城(也称邾城)约2公里,距星火砖瓦厂国儿冲墓地约0.5公里(图一)。此前在龙王山砖厂取土场上发现并清理了两座砖室墓和  相似文献   

17.
1978年2月底,我们在江苏省漂阳县竹箦公社中梅大队发现并清理了两座砖室墓。两墓相距1米左右。根据墓一的墓志得知,墓主李彬,右旁并列袝葬的是其妻潘氏墓(墓二)。这两座墓葬较以往苏南地区发现的宋代砖室墓砌造较为讲究。出土器物丰富多样,特别是一套精致的琉璃楼亭轩榭建筑和造型生动的四神及神像等,为宋代墓葬中所少见。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洪全  吴公勤  耿建军 《文物》2023,(4):4-13+2+98
<正>骆驼山墓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骆驼山东坡,北邻和平路,东南距狮子山楚王陵约300米(图一)。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徐州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19座、砖室墓1座、石椁墓1座(另发现一座石椁墓石板),其他墓葬仅存墓底或部分陶片,编号为08X骆M1~08X骆M34(简称M1~M34)。其中M29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丰润县叩家寨村发现汉代墓葬刘均合,隆立新1993年7月,丰润县左家坞镇叩家寨村群众在该村村北取土场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我所闻讯后,即刻派人进行了清理。墓葬系汉代砖室墓(编号M1)。因墓葬在发现前已坍塌,后又经群众翻挖,墓葬结构及形制已无存。墓底距...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1,(3)
正2018年8月,河北省邱县翰林公馆住宅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编号M1)。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与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邱县县城东部,人和大街西侧,新城路以南(图一)。墓葬出土器物丰富,且有墓志,纪年明确。根据志文可知,该墓为东汉袁绍后人唐代县令袁翼夫妇合葬墓。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