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汉兴”钱(338—343年)开始,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出现了以年号命名的钱币,古钱学家称它为“年号钱”。唐朝曾铸过“乾封”,“乾元”等年号钱,但就总体来看,通唐之世,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开元通宝”钱,但“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所以年号钱的真正盛行是在宋朝。北宋的第一种钱——“宋元通宝”钱(《宋史·食货志》读作“宋通元宝”。图1),始铸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是沿袭唐朝“开元通宝”的制作,还不是年号钱。到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以后,年号钱才风行起来。太宗以下,两宋计有十七帝,五十四个年号,每个皇帝往往更改几次年号,如北宋仁宗改元九次,南宋理宗改元八次,而且,几乎每改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或称“通宝”,  相似文献   

2.
笔者发现除篆隶阔缘小字开元为南唐铸外 ,另一种小形开元通宝也应为南唐所铸(图 1 ) ,并可确定与小形隶书唐国通宝同时所铸 (图 2 )。理由如下 :其一 :文字风格与小形隶书唐国通宝钱类似。其二 :钱背轮廓类似小形隶书唐国通宝。若只看这种开元钱的背面 ,会误以为是小形隶书唐国通宝。其三 :文字十国气息甚浓 ,特别是“元”字有南唐保大元宝的遗风。其四 :在出土唐国通宝、南唐阔缘开元等南唐钱中时有此种开元钱发现。在湖州河泥中 ,出土了大唐通宝 ,南唐开元篆、隶钱 ,多种大小唐国钱以及此种开元钱 ,但人们往往只认为是一般开元钱。综上 ,…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甘肃武威市首次在东大街凉州宾馆工地发现唐代钱币窖藏。钱币置于距地表约1.2米的灰陶瓮内。武威市博物馆追回了大部分钱币,约有8公斤2000余枚。钱币上起莽汉,并有南北朝、北周、隋,下讫唐中晚期,以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为主,并伴有银开元通宝钱。窖藏数量虽不大,但下限钱币只见唐中晚期较粗糙、钱形薄小的开元钱,因此窖藏年代最晚也应在唐末(900年左右)。银开元完整的约有6、7枚,另有少量碎片,分四式:I式径23、穿7毫米,面背周郭,锈蚀较薄;II式径22、穿7毫米,字迹较清晰;III式径22…  相似文献   

4.
“开元通宝”在我国古代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钱始铸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终唐之世,中间虽亦曾铸行“乾元重宝”等钱币,但一直以开元通宝为主,前后历时三百余年。它既继承了秦汉以来“半两”、“五铢”等方孔圆钱的形制,又有着许多开拓性的创新。如:  相似文献   

5.
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唐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自唐高祖武德四年 (62 1年 )废隋五铢 ,开始铸行开元通宝 ,至唐衰亡 ,历经近三百载。开元钱铸行量极大 ,种类繁多 ,其中开元通宝金银钱作为独特的品类 ,令泉界瞩目。在全国范围内 ,开元通宝金银钱主要发现于唐代的“东西两京” ,即今洛阳与西安地区。建国以来 ,洛阳经科学发掘出土及民间收藏的开元金银钱均已达到了一定数量。本文谨对洛阳出土的开元金银钱 ,做一阶段性总结和探讨。一、洛阳开元金银钱出土概况洛阳发现的开元通宝金银钱 ,大多见于唐代墓葬之中 ,共计 12批、 3 0余枚。其中 ,鎏金开元 2 0余枚 ,涂金开元 3枚 ,包金开元 2枚 ,…  相似文献   

7.
《新疆钱币》2010年第一期刊载了“新疆铸造‘开元、乾元’钱币证据不足”一文(以下简称“周文”),本人读后,对周燕伟先生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周文提到“新疆当地铸造过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币”既无翔实的史料依据,又缺乏可靠实物的支持。其实不然,新疆所发现的实物笔者就有二十余枚,怎么能说没有实物呢?据我所知,新疆就有十余人都藏有新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币实物。  相似文献   

8.
唐初沿用隋代旧钱,私铸盛行,量轻质劣的恶钱充斥流通。武德四年(621)唐高祖李渊整顿钱制,始铸“开元通宝”,标志着新的钱币制度的建立。在中国货币史上,开元通宝的铸行意义重大:设置官铸钱监,国家重新统一铸币权;钱币标准化,确定钱币径寸、重量、合金比例;改革衡量,枚重一钱;十钱一两;通宝称名,单位为。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我从一钱币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大清乾隆通宝小平钱中有所谓"常平式"钱的报道,就感到我国古钱币研究上确有些地方存在着似是而非,定论令人难以折服的观点。今就宝苏局乾隆通宝小平钱币这类常平式钱,谈几点看法。现在古钱币书籍,资料上部载有不少文字、拓片,都明确证实,清乾隆年间,江苏省的宝苏局、浙江省宝浙局都铸造过一种"常平钱",并注明所谓"常平钱"的标准是:大阔缘、钱稍大、铜质精、无流铜、铭文字大。我认为这种标准欠妥。纵观乾隆钱币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传世多见的钱币。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被泉币刊物披露于世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1993年《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先生发表了《“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  相似文献   

12.
杨诰 《安徽钱币》2002,(2):81-81
开元通宝钱自唐武德四年始铸.到南唐清泰三年停钱,前后共经历了二、三百年历史,铸量较多,版别丰富。开元通宝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种,即早期钱多为光背,但铸工较好。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货币史并不十分复杂,但对于其中某些问题应如何分析,则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唐代钱币种类不多的原因唐代钱币种类不多,主要钱币是开元通宝。年号钱只有乾封泉宝、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重宝、大历通宝、建中通宝等几种,使用的时间都很短暂,前三种还是大钱。为什么唐代不因皇帝的更迭而改变钱文呢?原因可以找到两点: 第一,历史的影响。从秦到隋的钱币以铸造、使用纪重钱为主,最主要的是半两和五铢。王莽时和南北朝时有许多特殊的钱币,流通的时间都很短。唐初废五铢,改铸开元通  相似文献   

14.
戴政 《新疆钱币》2009,(3):10-12,14
新疆历史上的货币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仿铸内地形制的钱币铸造,比如两汉时期以及汉末以后有新疆仿铸的龟兹五铢钱,还有铸工轻薄粗劣的无文小钱。唐朝收复西域之后,入疆唐军又及时仿铸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以维持军队所需费用。目前,钱学界基本上对西域唐军仿铸过“乾元重宝”钱持肯定态度,但是西域唐军是否也仿铸过“开元”钱,观点还不一致,还需要有更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以东约2公里处。近代考古确认为我国汉唐时期的遗址。在悠久的丝绸之路上,尤其是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它是商贸繁华之地。据焉耆县志记载,这里曾经出土过许多东汉五株钱,唐朝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及“中”“元”字青铜钱利波斯萨珊银币等外国钱币。  相似文献   

16.
千家驹、郭彦岗合《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唐代钱币沿革表”所列唐代全国流通的铸钱9种:即“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乾封泉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会昌开元”、“大齐通宝”、“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笔初步统计其中钱背镌有月纹或月痕  相似文献   

17.
临猗县慈阳村,近来出土了一大批金代窖藏古钱币,清理后达800余公斤,约十余万枚。 1992年10月下旬,村民王勤学在村边掘坑取土时,发现地下一古窖内埋藏着大量的古钱币,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将铜钱全部清出,并及时上报县文物部门。经县博物馆清理考察,这批古钱币属金代窖藏,距今约800余年。从出土古钱币的朝代来看,上有秦汉,下至宋金,历朝数代,均见遗币。秦汉时代铸造的“半两”,汉至北朝的“五铢”,新莽时期的“货泉”,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后汉的“汉元通宝”,后周的“周元通宝”,前蜀的“天汉元宝”,南唐的“唐国通宝”,到宋代的大量纪元纪年钱,以及西夏的“天盛元宝”和金代的“正隆元宝”等,历经一千多年(公元前118年至公元1165年),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均有实物,其中北宋时期的钱币,尤为多见,几乎占到70%。这种古钱币,品种繁多,版别复杂,形制多样,丰富多彩,令人瞠目结舌,赞叹不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苏州市在拓宽道前街工程中陆续出土了一批古钱币,这批钱币总共有数万枚,均散埋在街道南畔河道的河床土层中,离地表三公尺左右。出土的钱币由于地段不同,年代亦不相同,西段大部分为清代钱币以及少量的元代钱币。东段大部分是北宋钱币,也有小部分南宋钱和汉“五铢”、唐“开元”,这些钱币中除少量原来铸坏的废钱外,其它均保持完好。随同钱币出土的还有熔铜的陶质小钳锅和一件钱纹小陶器。(图1)  相似文献   

19.
笔者新近获得一枚钱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钱,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mm,穿6mm,厚约2mm,重4.5g。该钱正面为“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现将该钱刊出供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西安发现唐代陶扑满及铜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顺民 《中国钱币》2004,(4):55-55,F011
2004年春节刚过,西安古玩城一地摊 上,摆放着许多残破的唐代莲花瓦当,并有 一件小陶扑满。 扑满为青灰色陶质,上呈圆球型,下平 底,高67、腹径66毫米。顶部有一钱币投 入口,长28、宽4毫米。内装4枚唐代开元 通宝钱,钱径24毫米,钱背无任何纹饰和记 号,文字风格、钱币特征和初唐开元通宝钱 极为一致(插七)。唐代小扑满的发现,为研 究初唐的钱币贮存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开元通宝数据 1.直径25、穿径6.5毫米,重3克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