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巴蜀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蜀文化"的名称四十年代就已提出。近五十年来,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四川等地的考古工作者围绕这一重要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文物普查和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嘉陵江、长江三峡等江河流域的考古调查,清理发掘了二十多处巴蜀墓群,达上百座墓葬。发现了几十处巴蜀文化遗址,并对其中十多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最近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等遗址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使我们对巴蜀文化的认识达到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管会、广汉市联合发起召开的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4月2日至4月6日在广汉市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以广汉三星堆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的巴蜀文化综合研究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和港台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88篇。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大发现,就巴蜀文化与历史这一重要课题开展了学术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文  相似文献   

3.
广汉三星堆遗址从1929年发现玉石器以来,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早期蜀文化的珍贵文物。特别是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早期古蜀国神秘的面纱。为将巴蜀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1992年4月2日至6日,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市在广汉联合召开了《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28—29日,“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及考古文博单位20余家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长江三峡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正将百年中国人的光荣梦想变为现实:一座横跨世界第三大河的雄伟高坝即将屹立在世界面前。与此同时,关于中国三峡文化的第一部研究专著也及时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的《中国三峡文化》。作者屈小强、蓝勇、李殿元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巴蜀文化与历史地理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中青年专家。早在1992年4月3日,当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之时,他们就将治学的眼光投入到三峡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决心用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巴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巴蜀地区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学者们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巴蜀地区的地史与文化,将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人类学材料、民族学材料相结合,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林向先生长期致力于以田野考古为基础探索古蜀历史,其著作便反映了他的研究心路历程与学术脉络。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4月2日,由大理市人民政府、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大理市苍洱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大理市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南方丝绸之路西线历史文化、大理苍洱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了研讨,现将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从20世纪40年代初"巴蜀文化"命题的提出以迄于今,学术界在巴蜀文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由于考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大量新材料不断问世,使学术界得以比较充分地运用当代考古新成  相似文献   

9.
由咸阳师院历史系、秦文化研究会、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7日— 30日在咸阳召开。来自我国北京、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山西、山东、甘肃、台湾 ,日本以及陕西省内文博考古、科研院所的 1 2 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论文近百篇。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 ,学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丁毅华 (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在《秦政治文化探析》一文中认为秦政治文化在统一前主要是重农重战的社会生活类型 ,统一后主要为制度创新 ,迁都咸阳 ,使秦文化发展到光辉的顶点 ,同时也使其中…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的先秦史学界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1月7日—10日(上海)“中国上古史: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0—12日(大连)“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7月23—25日(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10月13—15日(枣庄)“中国———山亭小邾国文化研讨会”,11月1—5日(郑州)“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11月20—22日(重庆)“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以下分专著和论文两方面来介绍具体的研究成果。首先要提到的是,几位前辈学者的论文集在本年度出版,如…  相似文献   

11.
李小波 《旅游科学》2006,20(1):12-17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文物》2008,(3):95
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广汉三星堆研究院,成都巴蜀汉陶艺术博物馆协办的"崖墓与中国西南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3月27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共持续两天.  相似文献   

13.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 0 0 4年3月2 3日至2 6日,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在独山玉产地———南阳召开了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了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阶段性研究成果评审会。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杨焕成先生共同主持。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南阳师范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先后参观考察了南阳独山玉玉矿、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华玉文化展厅、南阳独山玉文化阶段性研究成果展,听取了江富建代表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文物》2009,(6):19-31,F0003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从考古和文献资料看巴蜀文化的内聚和外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巴蜀文化同中华民族其它区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滇越文化一样,自有其特质和发展轨迹。巴蜀文化到它完全融化合于华夏文化之时,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下限考古学家们定为西汉前期。从文献材料中的蚕丛、鱼凫、杜宇、开明等民族共同体到三星堆考古文化系列,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巴蜀文化较为清晰的轮廓。古代活动于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大民族所创造的具有独自特征的全部物质文化遗存与文献材料的对比研究,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研究者们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六朝货币文化与这一时期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 ,都具有“继汉开唐”的划时代意义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 ,对于六朝货币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钱币学界关注的焦点。 2 0 0 3年 11月 18日至 2 0日 ,中国钱币学会古代钱币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钱币学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 ,副秘书长黄锡全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黄正威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延祥等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 5 0余人 ,分别来自中国钱币学会、北京科技大学、南…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80年代前后被称为"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四川考古跟上时代步伐,进行了一批目的性较强的工作,围绕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序列等课题,取得不少成果,初步构建了四川考古文化的主要阶段,为探讨以巴蜀文化为中心的古文化发展进程和具体形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早期巴蜀化到晚期巴蜀化之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引起巴蜀化早、晚期之间发生剧烈变化的动因并非来自巴蜀化内部,而主要是来自外部。大量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引起晚期巴蜀化发生剧烈变化的外来因素主要是越化,而不是楚化。晚期巴蜀化受越化影响主要表现在:1.晚期巴蜀墓葬与湖南湘江流域的越墓均为狭长形竖穴土坑墓,巴蜀化的船棺葬也是由越化传人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随着两周考古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原地区在两周列国文化中的地位愈显突出。 1 936年发掘的辉县甲乙墓出土文物由于历史原因分藏大陆与台湾两地 ,一直未能得到系统整理研究。为更好地开展此项研究 ,河南博物院将于建院 75周年暨新院落成开放 5周年之际 ,举办”辉县甲乙墓暨两周列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定于 2 0 0 3年 5月 1 5日~ 1 7日。会议将围绕辉县甲乙墓研究。两周列国文化研究。两周时期中原与周边文化关系研究。两周时期列国文化比较研究。两周时期东西方地域文化比较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辉县甲乙墓暨两周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