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物》2015,(11)
<正>2006年8月,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在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大营子村发现了一处分布密集的辽代墓葬群,墓葬遭破坏较严重。在这处辽代墓葬群中有一座早期被盗的砖室墓,是用长方形灰砖砌成的穹隆顶单室墓,方向195°。墓室中部为花岗岩石棺,石棺南北向放置,由六块花岗岩组成。石棺盖长2.55、前宽1.3、后宽1.5、厚0.18米,石棺底长2.53、宽1.5、厚0.2米,石棺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注)北部,有一处世界罕见的石林奇观——阿斯哈图冰石林。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冰石林规模宏伟、数量众多,形状非常奇特,经地质学家鉴定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冰石林。 阿斯哈图冰石林位于克什克腾旗辖属的巴彦高勒苏木(注)南部、天合园乡北部的北大山上。 北大山,当地牧民叫“达拉哈达”,是大兴安岭余脉的一部分。这里重峦迭嶂,树茂草深。冰石林就坐落在这群山之中,分布面积达十多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图一 南台子遗址南台子类型房址分布示意图  一、南台子类型发现过程为配合集通铁路工程建设,1991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唐五地村北的南台子遗址,揭露面积3100平方米,清理兴隆洼文化房址 33 座、灰坑11座,出土一批具有特色的陶、石、骨、蚌器等,发掘者在《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①中首次提出“南台子类型”的命名,并在发掘报告《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②中对南台子类型进一步论述。1991 年在白音长汗遗址西南部发掘了 2 座房址和 3 座墓葬,《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③中将其归入南…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运河村发现一座战国墓(图1),在随葬的车马坑内出土鼓车一辆。这是首次出土的战国鼓车,尤其是鼓车上的浮雕蟠螭纹车厢板前所未有,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青铜饰件、骨雕饰件、漆绘饰件。该车之精美为迄今先秦考古中所  相似文献   

5.
关于江苏铜山丘湾商代祭祀遗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古》一九七三年第二期,发表了南京博物院《江苏铜山丘湾古遗址的发掘》简报。该文第四部分"商代葬地的发现"中,特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丘ⅢT_2的中部偏西处,发现有四块大石紧靠在一起,这四块大石都是未经人工制作的自然石块,形状不规则,竖立在土中,中心点一块,南北西又各一块","在葬地内共清理出人骨20具,人头骨2个,狗骨12具。根据人骨、狗骨的分布以及人骨头部的方向观察,当时的埋葬都是以四块大石为中心,人骨和狗骨从四面围绕  相似文献   

6.
沙布袋     
沙布袋也叫沙袋、沙口袋、沙包,由碎布缝制而成,儿童玩具.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四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布片拼接缝合,手巧的则用六块、八块等碎布缝制.为了好看,人们还特别选用不同颜色、小同纹样的花布拼合在一起.沙袋中一般装半袋或少半袋黄豆大小的石子,殷实人家则直接装玉米、黄豆等颗粒大的粮食.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6,(10)
在意大利中部巴锡尼罗一处荒废已久的褐煤矿里发现了一千万年以前的原人化石。在那里,至今已发现了三、四十块充满褐黄色骨胳化石的煤炭,这些骨化石包括肋骨、脊椎骨的碎片以及下巴骨的一部分或整个的下巴  相似文献   

8.
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鞍冢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大连公社大吕大队瓦房庄村西100余米。因两冢相联,形状很象马鞍子,故群众呼之为"马鞍冢"。冢西200余米是新蔡河,再向西300余米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址,城址的台地上埋有许多战国晚期的中小型楚墓(图一)。前些年,当地农民在马鞍冢取土时,曾经发现铜镦、带钩、错银双蛇头承弓器等文物。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淮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马鞍冢进行考古调查时,从社员手中征集到这些文物,并了解到出土地点。经过实地调查,初步认为马鞍冢是两座大型合葬墓,冢的西部有两座大型车马坑。经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1981年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至1983年底田野发掘工作结束,历时三年。共发掘大型楚墓两座,大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形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 ,先后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白岔河流域、砧子山、西拉木伦河两岸共发现岩画 1 4处 ,59组 ,2 50余个单体画面 ,克什克腾地区已成为我国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白岔河岩画白岔河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南部、西辽河上游 ,属西拉木伦河支流 ,发源于克什克腾旗南部 ,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谷 ,全长约 1 4 0公里。岩画主要分布于白岔河流域中下游沿岸 ,延绵 6 0余公里。在永兴、板石房子、榆树林子、广义、万合永、大河隆、胡角吐、沟门、嘎拉营子等地分布集中 ,目前为止发现 9处 ,4 8余组。作画题材广泛 ,有狩猎…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宽沟村,牧民:多吉才让] 《西藏民俗》杂志社编辑同志: 您们好,我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宽沟村牧民,我去县城亲戚家时偶尔发现他家的书架内存放着一本书是专门介绍我们藏民族的生活习俗及传统的藏传佛教的等等内容书籍,我拿到这本书且发现书内附有佛像图  相似文献   

12.
裴行俭是唐代名臣,曾任尚书等要职。一次,他打算用犀角、麝香等名贵药材做药丸,便派令史骑着皇帝赏赐的骏马,带上随从去买药。令史第一次骑这么名贵的马,忍不住在路上扬鞭驰骋,孰料到了后才发现镶了钻石的马鞍被不小心蹭坏了,顿时冷汗淋漓。损坏了御赐的马鞍,这是何等大罪?令史越想越害怕,于是派随从去买药,自己偷偷溜走了。  相似文献   

13.
牌坊作为一种旌表褒奖建筑,其弘扬的是忠君、气节、孝悌、贞节、仁义、行善积德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道德礼教,因此它是一种礼制建筑。徽州胡文光牌坊上的"恩荣"二字表明牌坊的建造是符合礼制的。牌坊"三间四柱五楼"的规模、"恩荣"二字周围的盘龙和文臣武将雕饰等样式和规格体现了不得僭越的礼制规范,其雕饰内容也体现出忠君的纲常规范。牌坊上的石狮、麒麟、蝙蝠、鹿、仙鹤、鳌鱼等动物雕饰以及八仙等人物雕饰和灵芝卷草纹雕饰的解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寄托了宣示尊贵、长寿吉祥、福荫子孙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古人骨DNA的提取、扩增、测序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生物遗体中的DNA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后,总会发生破坏和损伤,因此,古DNA 的长度至多有几百个碱基对的水平。本文对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山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内 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青铜时代遗址和察右后旗三道湾汉代鲜卑族墓葬的古代人骨进行了古 DNA的实验研究。从4例古人骨标本中提取出古DNA。提取物的线粒体DNA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且被测序。本实验证明了扩增序列的真实性,不存在外源基因的污染。通过Clustal X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龙头山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与三道湾汉代鲜卑族居民之间的同源性较近,而西山新石器时代居民与前二者之间的同源性则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长野县绳纹时代中期(距今4000年前左右)到江户时代(距今250年前左右)的8个遗址中出土的38块人骨进行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本地区居民长达约4000年的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论有以下两点:1.由同位素分析可知,本地区居民从绳纹时代中期到江户时代初期基本上以C3植物作为主食,与从绳纹时代到中世纪的大致完全依赖于C3植物相对比,在江户时代显示出有利用海产品的可能性。这次分析的样品中没有发现以属于C4植物(杂粮,一般认为是内陆地区的日常主食)为主食的个体。此外,通过对北村绳纹时代遗址出土的17块人骨的碳同位素比值分析,还发现当时男女食物结构并不完全一致。2.通过对北村绳纹时代遗址出土的1块人骨样品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反映出同位素分析所表明的C3植物可能主要是锥栗属和板栗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晚唐至宋代墓葬中的仿木建筑雕饰与隋唐时期的地上建筑——仿木砖塔的装饰相联系,推断宋墓中流行的仿木建筑雕饰最早应是受到地上仿木砖塔建筑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江岸区球场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郑祖喜,另一个身份是球场街道派驻黄陂区木兰乡马鞍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10月,我赴黄陂区木兰乡马鞍寨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上任的那天,我站在马鞍寨村村口,一眼望去,金秋十月,村里百亩良田杂草丛生。在前往村委的路上,村里留守的老人抬头看了我一眼,"哎,又来了一个驻村干部。"原来,在我来之前已经有数位扶贫干部到村里工作了,不过都没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马鞍寨村是黄陂区木兰乡12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由于老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但他在破除个人崇拜、为千万受冤屈的人平反、改善民生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那由两块黑白石头相拼而成的墓碑一样分明。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注)北部,有一处世界罕见的石林奇观--阿斯哈图冰石林.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冰石林规模宏伟、数量众多,形状非常奇特,经地质学家鉴定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冰石林.  相似文献   

20.
蒋宏 《黑龙江史志》2014,(3):277-278
游枚民定居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对此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帮助牧民顺利地从传统的社会文化过渡到定居后的生活状态中去。本文通过对定居前后哈萨克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比较,发现定居后牧民的社会文化各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其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仍是牧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