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沂水县征集的古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征集古代铜镜百余件。现将经过修复整理的部分铜镜介绍如下。一.汉代铜镜铜华镜 1件。直径16.4厘米。圆纽,连珠纹纽座。纽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涑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长年而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毋亟而日月之光。"宽缘。1983年沂水县龙家圈乡黄崖村出土(图一)。日光镜 2件。1.直径8厘米。桥形纽,圆纽座。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间饰涡纹。素平缘  相似文献   

2.
常德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古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常德博物馆历年来征集和发掘出土了许多古代铜镜,现介绍其中几件。弦纹镜。1996年9月桃源县漳江镇战国墓(M12)出土。小桥形纽,镜背仅饰凸弦纹一周。直径9.8、缘厚0.15厘米。应为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1986年以来,淮南市博物馆陆续征集到一批古代铜镜,现选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几件铜镜介绍如下。 1.战国铜镜四山兽纹镜 1件。已残,较薄,呈绿色。圆形,三弦纽,双重方纽座。座外四山字右旋,底边与纽座边线倾斜。山字间有四兽,均回首,翘尾。其外饰弦纹两周,卷缘。直径15.5、缘厚0.6厘米,残重234.5克(图  相似文献   

4.
1988年1月,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海申村五队一农民将一件铜镜交献旗博物馆。这件铜镜是在该村挖水渠时被发现的。铜镜呈圆形,镜面微凸,直径15.6厘米,缘厚0.4厘米(见图)。圆纽,十二连珠纹纽座。内区饰凸弦纹、内向连弧纹各一周。外区饰并蒂八连珠纹乳钉四组,间有"家常贵富"四字铭文,字体方正,篆隶结合。外边为一周凸弦纹,其外每字顶端有四出条  相似文献   

5.
清江发现东汉青盖神兽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秋,江西清江洋湖发现一座仅存墓底的砖室残墓,出土铜镜一面,现藏清江县博物馆(见图)。铜镜直径12.5厘米,体厚实。镜面微鼓。背面中心为半球状圆纽,周围浮雕花纹图案。内区主体花纹为鼍龙涌浪,其外两道凸弦纹间铸汉隶铭文一周:"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再外饰栉齿纹一周。外区略高起,饰锯齿纹、曲折纹、凸弦纹,素缘。  相似文献   

6.
1984年5月,湖南华容县田宗湖渔场社员挖排水沟时,发现铜镜一件。直径25.8厘米。圆纽,平缘,厚胎。内区纹饰为蜜蜂、牵牛花和喜鹊,疏密相间,造型生动。其外有凸弦纹一周。外缘又饰蜜蜂、云朵图案(见图)。与此镜同时出土的有"开元通宝"铜钱一枚、青瓷碗一件、小盂二件。另外,还出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宝鸡县博物馆收藏的历代铜镜有几百件,现选出数件介绍如下。四乳蟠螭纹镜秦代。1986年2月宝鸡县磻溪双基堡出土(馆藏号1116)。圆形,三弦纽,圆纽座,座外凹弦纹三周,由里向外变窄,中间一周弦纹上饰四乳钉,下迭四蟠螭纹,云雷纹衬底。宽素卷缘。径10.5、缘高0.3厘米(图一)。四乳连弧纹镜汉代。1982年3月宝鸡县杨家沟东高泉出土(馆藏号841)。圆形,圆  相似文献   

8.
从1973年以来,聊城地区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批古代钢镜,1982年以后又征集到几十件铜镜,现将部分铜镜介绍如下。 1.汉代镜昭明镜1件。直径10.8、缘厚0.5厘米。圆形,半球形纽,圆纽座,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一周23字,为:"内而清而以昭明光而象夫而日之月而心□而□而不泄。"宽素缘。莘县出土,县图书馆藏(图  相似文献   

9.
一两汉铜镜鸟纹规矩镜 1件。直径11.7厘米。半球形纽,卷叶纹纽座,座外方框。内区有对称规矩和八只对称飞鸟,镜缘饰锯齿纹(图一)。昭明镜 1件。直径9厘米。小球形纽,纽外有内向连弧纹一周。内区环带铭文为"内清以昭明光象日月",每字中加一"而"字。镜缘宽平(图二)。重圈铭文镜 1件。直径13.4厘米。半  相似文献   

10.
湖北麻城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省麻城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和田野考古工作中,征集、出土了一批古代铜镜。馆藏铜镜已达50余件。现选择其中较精美者,介绍如下。云雷纹镜圆形,三弦纽残,圆纽座。座外綯纹两周,间饰圆形及三角形云雷纹。素卷缘。体较薄,范模痕明显。直径11.8、缘厚0.4厘米(图一)。应为战国前期的遗物。蟠螭纹镜已残。圆形,三弦纽,蟠螭纹纽座,座外綯纹一周。其外饰圆形及三角形云雷纹、宽凹环带各一周。主纹饰为綯纹和斜线纹各两周,间以蟠螭纹三组,每组二螭,作睁目张口状,头上有角,身躯相互缠绕,并以圆形及三角形云雷纹为地纹。素卷缘。镜面光  相似文献   

11.
近年博尔塔拉州博物馆在文物调查中,先后征集到几件古代铜镜,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双凤镜 1987年3月出土。有柄,已断,残长1.6厘米。镜面直径11厘米,略呈弧形。桥形纽,饰双凤和流云纹,双凤作飞翔状。其外饰弦纹一周(图一)。此镜从形制及纹饰看,应为宋代铜镜。  相似文献   

12.
安康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地处秦巴山麓、汉水中游的陕西安康地区,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城镇基建工程中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铜镜。这些铜镜主要出土于安康城关、五里、恒口、关庙、张滩一带的古墓中。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铜镜介绍如下。 1.星云纹镜 1件。连峰式纽,圆纽座。座外为栉齿纹带,外区饰四乳及星云、鸟纹。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2、缘厚0.35厘米(图一)。其形制与洛阳烧沟汉墓第三期所出类同,应为西汉武、昭帝时期镜。 2.四乳草叶纹镜 2件。1件为圆纽,方纽座,座外方框。外区有对称的四乳,乳间有排列有序、疏密相间的草叶纹。内向连  相似文献   

13.
最近,湖南攸县湖南坳乡一座古代墓葬中出土一件透光铜镜(见图)。该镜直径21.8厘米,厚约0.2厘米。三弦纹纽,圆纽座。内、外区均以云雷纹为地,上饰蟠螭纹。窄平缘。镜背的纹饰在镜面隐然有迹,  相似文献   

14.
1995年8月,邹城市田黄乡东罗村村民在村东挖土时,发现两件汉代铜镜,现简介如下。昭明镜圆形,圆纽,连珠纹纽座,座外饰凸弦纹两周,间有铭文“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每字之间加有圆涡形符号。近缘处有铭文“内清则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宽平缘。直径13.2厘米(图一)。画像镜  相似文献   

15.
自1984年以来,在严厉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宝鸡市公安机关与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查获了大批珍贵文物,移交市、县博物馆收藏。现将其中的部分古代铜镜介绍如下。蟠虺纹镜1件。直径8厘米。桥形纽,圆纽座。宽弦纹一周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皆饰首尾相接的双线蟠虺纹。窄平缘。此镜纹饰风格与安徽寿县春秋蔡侯墓出土的方座簋纹饰类似,当为春秋时期铜镜(图版柒:1)。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颍上县文物管理所近几年征集到一批古代铜镜。现将其中几件介绍如下。四神规矩镜 2件。1件直径16厘米。圆纽,四叶纹纽座。座外方框,内排十二地支铭,间饰乳钉纹。内区饰规矩纹,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和内向连弧纹乳钉纹。其外有铭文一周,为:"上华山,见□人,宜官秩,保子孙,□□□□□□□,□好可驾佳心意,□长棠□□常照,食玉英,饮澧。"边缘饰锯齿纹、流云纹各一周。1983年春颍上县淮颍乡出土(图一)。另1件直径16.5厘米。形制基本同前件,唯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月,沔阳县红庙村农民在开挖鱼池时,挖出铜镜一件。镜面微孤凸,光亮仍可照影。直径16.5厘米。圆纽,柿蒂纹纽座。座外方框,框外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其外有楷书铭文一周:"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应图,千集娇影,百福来扶。"根据铜镜的图案、铭文等特征,并参考同时出土的盘口高颈壶,此镜应为隋代遗物。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绵阳市出土了不少古代铜镜,这里选择较为典型的几件作一介绍。 1.汉代镜青盖镜 1件。1982年4月绵阳石塘乡出土。直径11.3、厚0.5厘米。半球形纽,圆纽座,座外饰9枚小乳钉。外为隶书铭文带:"青盖作镜自有纪,避去不祥宜古(贾)市,长保二亲利孙子兮。"主纹由7枚乳钉及相间鸟纹组成。其外饰平行线纹、锯齿纹、双线波浪纹各一周。素宽缘,略向内倾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在阜阳市郊区万庄大队刘庄生产队出土一件铭文铜镜。这是一件带有歌颂井田制铭文的王莽时期的铜镜,现藏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此镜为鸟兽纹规矩镜,圆形,直径15、边厚0.5厘米。圆纽,圆纽座,座外一周排列9乳,乳间有长宜子孙4字。9乳外为双线圆框,圆框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冬,我队在常德市郊高泗油库工地清理了一座宋代小型砖室墓(编号85常丹高M3)。墓中出土一面大型铜镜。圆形,直径35.5、边缘厚0.6厘米,重2.25公斤。圆纽,连珠纹纽座,座外阳铸缠枝葡萄和四兽图案,宽平缘。镜的铅锌化程度很高,保存较为完好(见图)。此镜形体较大,纹饰独特,较为少见。墓中尸骨已腐朽无存。与铜镜伴出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