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 《中原文物》2012,(1):67-71
汉画像石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南阳是画像石的重要产区,不仅可以补史书之阙,而且重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民俗,直观展示了汉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档案学价值。同其他画像石产区相比,南阳最早把画像石作为一种石刻档案进行建馆保存,南阳画像石中神话、升天、天文题材的画像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档案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克 《文博》2004,(5):50-55
南阳车骑出行和升仙画像石足汉代斑斓璀璨文化中寓意深远的艺术瑰宝,是两汉文化中心区域产生的一种独特葬俗,其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对全国民间汉画的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它以深沉雄大的特质,集中凝炼地显示着汉代的文化精神,吸引了海内外学者惊羡的目光,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赞誉。把南阳车骑出行羽化升仙画像石投放在汉代世人心性闭锁和对政治责任疏离的背景中宋考察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对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文化对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发展的影响李建汉代画像石这种出自汉代墓葬的石刻艺术品,它不仅有着粗拙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更以丰富的题材、包罗万象的内容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汉代画像石在全国十余省区均有出土与发现。相对集中的有:河南南阳、鄂北;山东...  相似文献   

4.
郑燕欣 《神州》2011,(7):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燕欣 《神州》2011,(14):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过:“惟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南阳汉画像石,可谓是汉代艺术的首席代表。南阳汉画像石从它被发现到现在,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海内外持续着巨大的影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探寻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它被艺术界称为“纯粹的本土艺术”,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第一个艺术热情时代”,更在美术史上被誉作“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南阳汉画像石展现给人们的是大气磅礴、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的共性特征;其次,南阳汉画像…  相似文献   

7.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最早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解放后至今,考古工作者先后共发掘和清理了三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其范围遍及汉代南阳郡所属各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与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墓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其墓葬形制及结构、画像位置及内容、雕刻技法及...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人们以往对汉代历史的研究,多是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及实物等方面入手进行论证。本文试从一幅汉画像石着手,通过画像反映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对汉代南阳铁农具进行论述,进而对南阳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情况有更深的了解.一、"中耕图"所反映的铁农具河南是全国汉画像石出上较多的地区之一,而南阳又是河南汉画像石的集中地.南阳汉画像石制作精美、构图严谨,内容丰富,可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对汉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994年3月,南阳市…  相似文献   

9.
河南唐河针织厂汉代画像石墓,在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中是有代表性的一座。此墓北主室顶部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画像石,发掘简报(见《文物》1973年第6期)定为"象征四方神明,辟不祥"的四灵画像石,四灵的方位是苍龙居西,白虎居东,朱雀居南,玄武居北。1972年以后,河南省博物馆与南阳市博物馆、南阳汉画馆组织对此墓进行复原时,对这块画像石西苍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汉代画像石刻重要“产区”之一,著名的南阳汉画像石和嵩岳汉三阙画像以及密县打虎享汉画像石墓,已驰名中外。然而,永城县芒砀山区的汉画像石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说它是被埋没的一块瑰宝。其实,永城汉画像石是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目前出土数量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就其地望来看,它处在豫东大平原的东部芒砀山区,东距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在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发掘清理了3座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以及画像石。这批墓葬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南阳汉代的墓葬资料,尤其是为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韩全红 《旅游》2005,(8):64-72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在收藏汉画像石总量已经达到2500余石。难怪画坛大家吴冠中先生在参观南阳汉画馆后说:“我简直要跪在汉代先民的面前了。”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黑龙江史志》2013,(13):282+285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雕刻与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汉代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南阳汉画像石之所以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一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珍品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体现出汉代中原地区比较普遍的民俗文化心态,如推生事死、天人合一、阴庇后代等心里追求。  相似文献   

14.
浙江海宁长安镇画像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代画像石刻是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画像石刻在山东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河南南阳、陕西绥德、江苏徐州等地区也以保存各具特色的画像石刻而著名。1973年春,在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海宁中学校园内,原觉王寺后相传称为"三女堆"的地方,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发掘简报见《文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根据汉代画像石资料从六个方面对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安徽等楚国曾管辖区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资料论证了:楚国的舞乐之风、急促之风、信鬼好巫、迷恋升仙、尊凤、崇熊等风俗在汉代仍有延续并且对汉代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迪 《中原文物》2012,(5):104-10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体育类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刻画精美,涉及武术、蹴鞠、射箭、体操,斗兽等项目,是研究汉代体育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综合,它又是汉代特有的一种艺术。所谓“画”是刻划的意思,即刻在石头上的装饰画。1973年,在日本举办了《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展出五○件画像石拓片。1979年,我国第一个专门陈列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开放。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考古学上所谓“画像石墓”,是因为这种墓室都是用石料砌筑的,而壁上又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以区别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起源于西汉晚年,东汉中期开始兴盛,到了东汉末年便趋于衰落。其分布区域主要有山东、河南、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2月27日上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省文化厅厅长孙泉砀、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及南阳领导为新建的南阳汉画馆剪了彩。 新建的南阳汉画馆1988年奠基,由于资金问题时建时停,经多方努力,占地近80亩、规模宏大的仿汉建筑终于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正式建成开放,在卧龙岗上喜迎八方来宾。新馆分生产、建筑、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像、乐舞百戏等展厅展出了两汉时期的画像石数百块。古朴的画像石为汉代灿烂的文化作着无言的证明。 走进新建的南阳汉画馆,仿佛走进了两汉时期的历史长廊,一块块汉画像石就像…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发现数量之多已使其成为本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汉代人的色彩观、地上建筑壁画、汉代的厚葬习俗、墓葬形制的演变及地上宅第建筑的影响、汉代墓葬绘画形象的发展变化、墓葬建筑材料及绘画材料的充足、良匠的存在七个方面来探索分析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画像石墓与东汉时代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社会厚葬之风不仅有文献的记载,从实际的考古调查资料中也得到了印证。特别是东汉时期昌盛起来的画像石墓,它以石材构筑墓室,上面雕饰各种各样的画像,反映了东汉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以150多座画像石墓为例,谈谈画像石墓与东汉时代的社会。这里,首先对汉画像石墓的分布地域、构造、时代作一简单描述。通过排比,可以看出,这种画像石墓的分布有几个中心区域。本文以画像石墓最盛行的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基准,分为A—E五大区域。A区:河南的南部、湖南的北部(以东汉时的荆州剌史部,特别是南阳郡为中心);B区:山东全境、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剌史部);C区:陕西、山西北部(并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