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新时局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安排,其核心是通过"五通"的实现,建立和平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实现民心相通依靠文化先行。丝绸之路甘青段处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布局的重要节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以传统手工艺文化为代表的文旅资源更是丰富多彩,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
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是繁荣民族地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发挥其文化传承、大众传播、无围墙学校、开放包容的优势,可为打造好丝路各国民心相通的软环境率先铺垫。尽管丝路各国尊奉的文化信仰不同,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图书馆却相同。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吴绒 《丝绸之路》2014,(18):5-7
作为一项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分段分步实施的战略构想。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开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互动的关键,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文化先行。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存量和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增量,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在更新文化政策、升级文化产业项目和加强国家间文化合作等方面有所作为,实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旨在利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特质,重新打造中国与古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贸易路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与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民心相通、文化建设是该战略的题中之意。它不仅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与可能。本文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非遗保护发展的机遇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沿线省份的非遗资源禀赋,提出共享性开发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精心打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加大其辐射外溢效应,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互鉴,文中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笔者认为,文博会应始终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引领,共商共建共享,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鉴;文博会的议题设置及高端论坛选题应常论常新;应深化文博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应更多地举办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应通过文博会促进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媒体的长足发展;应进一步发挥好文博会"民相亲""心相通"的桥梁作用。同时建议将敦煌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13日,中韩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国际音乐考古学术会议——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在敦煌开幕,来自中国、韩国等七个国家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会议。丝绸之路沿线音乐文化交流研究、音乐图像学研究、古代音乐复原演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模式及平台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登》2015,(6)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关乎到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与造福沿线人民福祉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科技合作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科技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述了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提出了建设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模式以及网络平台,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将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合作模式和相关网络平台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覆盖欧亚非三大洲,沿线人口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耀眼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甘肃省积极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大背景下,"丝绸之路塔文化专题研讨会"于2016年6月10日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主办单位有金塔县文物局、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参会专家就丝绸之路沿线佛塔概况、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0.
敦煌宣言     
正2016年9月21日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开辟了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由此,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绵延不绝,不同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交汇。敦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11.
阮文奇 《旅游纵览》2016,(4):210+2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振兴之路,是亲和之路、互利共赢之路。我国海外华侨众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侨乡祖籍地的社会网络对于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为实现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以社会网络促进侨乡地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一、引言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  相似文献   

12.
正高级别论坛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共筑梦想同谱华章。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高级别论坛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共同主持,来自希腊、新加坡、新西兰、波黑、尼日尔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创新务实合作机制,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主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在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与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履约水平。扩大与各国政府间文物交流互动,推动与更多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物合作网络。同时,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5,(4)
历史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国家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为促进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借助"点—轴"理论,在分析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构建了"点—轴"模式的丝绸之路青海道旅游空间开发格局,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旅游开发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1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后又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落地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将承前启后,充分利用海内外丝绸之路文化、学术资源,务实合作,努力与省内外高校、学术单位、文博机构、文化单位、文化企业、互联网等社会各界联系,充分显示丝绸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交流之路、发展之路、创新之路"的特色,助力2016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相似文献   

16.
郑广薰 《丝绸之路》2012,(22):26-27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季羡林先生的这句名言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定好了基调,即韩国也可作为季先生所说的世界上积极参加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敦煌学在世界”不是简单意味着各个国家援用既存的资料在本国研究敦煌学,而是说需要根据各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独立研究.这是扩大敦煌学研究范围的一个前提,即不把敦煌定为一个特别地区,而认为是文化中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叉之路.也就是说,以“敦煌”为一个代名词,研究以敦煌为中心在丝绸之路展开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样才能接近与韩国有关的敦煌学资料,又可显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意义.大约5~10世纪,中、韩两国的佛教都盛行的时候,韩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交流如何影响到韩国文化,这就是韩国敦煌学一直要深究的话题,也是韩国敦煌学和丝绸之路学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裕昌 《丝绸之路》2009,(17):10-15
为促进甘肃与新疆两省(区)文化交流、增进甘肃人民对新疆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7月1日,甘肃省博物馆隆重举办了“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  相似文献   

18.
罗利君 《文物天地》2023,(S2):45-50
近年来,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举办的进出境、国内交流文物展览有几百项,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提供了力量源泉。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承办了“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深刻展现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是因为敦煌以及在这块土地上融合生长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首先,敦煌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南有巍峨祁连,北有浩瀚戈壁。东连关陇,西通新疆和中亚,南北与蒙藏地区相呼应,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是河西与西域的连接枢纽。辽阔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设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