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秦族是华夏民族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秦文化是华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对秦族及秦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许多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例如秦人族源及秦文化渊源问题,至今还存在着“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秦人的来源及秦文化的渊源,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秦人先祖为东夷族,后逐渐迁徙于西方的戎狄之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秦人是西戎的一支。也就是说秦人及秦文化有东来与西来说之争。我们已经从考古学角度推测出了商代的秦文化遗存,也就意味着为秦人来源于东方找到了一些证据。同时也告诉我们,秦人与周人接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自然秦人对周文化吸收的历史也就早到了商代。现在的问题是,秦人在吸收周文化的过程中,是不是只吸收了周人的物  相似文献   

3.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0,(4):20-26
以前我们说到商周时期的秦文化,最早可推至西周中期,例可参民国时期礼县出土的秦车器,①西周中期以前的秦文化我们茫然无知。毛家坪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探索西周时期的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毛家坪遗址对探索西周时期的秦文化,至少提供二方面的说明:一是西周时期秦文化的面貌;二是西周时期陇山以西地区(西周时期秦人未逾陇山而东)秦文化的分布范围。关于第二点,早年甘肃省的考古工作者作考古调查所发现的所谓“周代遗存”,②由毛家坪材料可知,“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应是像毛家坪那样的秦文化遗存”,③因此,西周时期秦文化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关于秦人来源和秦文化渊源的不同看法在秦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关于秦人来源及其文化渊源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存秦人早期历史的文献记载主要是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秦人自公元前841年秦仲时始有明确纪年,而这以前的记载比较简略和模糊,主要是一些断断续续的人名或族名,其活动地域“或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西汉水上游周代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调查经过据《史记·秦本纪》载 ,秦之祖中时就已“在西戎 ,保西垂” ,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居犬丘” ,为周王室养马有功 ,孝王“邑之秦 ,号曰秦嬴。”多年来 ,学者们普遍认为秦人早期活动的地方主要在甘肃东部 ,但具体的地望并不明了。随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贵族墓的发掘 ,甘肃礼县的西汉水上游是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2 0 0 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曾对这一地区作过初步的考古调查 ,发现了不少周代文化遗址。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早期秦文化起源、分布、发展、演变情…  相似文献   

6.
正秦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秦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一段重要历程,因此对秦人及其文化源流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重视。一般认为,茧形壶、扁形壶、长颈蒜头壶这三种器物最具秦文化的典型特征,研究其年代、分期及类型演变,可以大大深化对秦文化的认识。秦式扁壶因为制作精美、造型典雅,受到历来中外文物收藏界  相似文献   

7.
刘家兴 《丝绸之路》2014,(24):17-18
甘肃清水县李崖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早期秦文化遗址。2009~2011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先后三次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早期秦文化遗物、遗迹。大量的实物资料证明,秦人最早都邑遗址就是清水县李崖遗址。  相似文献   

8.
关于秦人族属及文化渊源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嬴秦的族属及其文化渊源,史学考古界众说纷纭。王国维先生的"秦之祖先,起于戎狄",蒙文通先生的"秦为戎族",翦伯赞先生的秦族是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等等看法,对考古界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多年来考古界流行着屈肢葬、铲形袋足鬲、洞室墓既是戎人或羌人的文化特征,又是秦人自身的文化传统的观点,认为秦文化应属西戎文化系统。这些看法,与陕西地区现有的春秋战国秦的考古材料及有关文献不符合。笔者仅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棺与椁是墓葬的基本内容,《韩非子·内储上》:“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管子·尽藏》:“棺椁足以朽骨”。秦人的丧葬习俗曾受到周代传统礼制的影响,棺椁也不例外,在其发展和演变的特征上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秦墓棺椁的演变,则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秦文化,它对于认识周秦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国人,是指平民和一般官吏。东周时期秦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因此近乎90%的秦墓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目前除已被发现属于秦国王室的秦公大墓或秦国宗室贵族的陇县边家庄墓地以外,还发现多座秦国国人墓地,累计墓葬达千余座。如宝鸡斗鸡台11座屈肢葬墓;长安客省庄71座东周墓葬;西安半坡112座战国墓葬;宝鸡福临堡10座东周墓葬;宝鸡县阳平秦家沟5座秦墓;宝鸡茹家庄7座东周墓葬;大荔朝邑26座战国墓葬;户县宋村1座春秋秦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6,(6)
关天经济区包括了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天水地区,区域内秦文化遗存丰富,见证了赢秦族的西迁与春秋之后秦国"九都八迁"的宏大过程。秦人从天水越过陇山而向关中挺进,由小到大,由弱及强,由强而盛。具有包容与创造力的秦人精神和秦文化,对关天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机遇。利用独具一帜的秦文化资源,打造关天地区文化品牌,彰显华夏文明,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将对关天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民族在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是周朝抵御西戎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于秦人起源有西、东两种说法。清华简中对秦人起源的记载,确定了秦人的起源、迁徙过程。上世纪80年代早期秦文化考古在甘谷毛家坪,礼县西山、大堡子,清水李崖遗址的重大发现,证实了秦人在抵御戎人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并巩固、发展、壮大,不断东扩。  相似文献   

12.
韩国河 《文博》2002,(3):21-26
秦人墓,指的是属于“秦族”或秦国人在关中及其它地区死亡后所埋葬的遗迹。它既存于秦统一以前,也存在于秦统一以后,大约在西汉中晚期秦人文化完全汉化后,秦人的墓基本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杜博文  徐卫民 《文博》2023,(4):32-38
随着21世纪初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的大范围展开,学界对早期秦文化的面貌逐渐有了新的认识。2005至2006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确认、发现了三座早期秦文化的城址遗存,它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早期秦人城邑形态布局结构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这三座城址平面形态、地形选择、布局结构等方面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早期秦人的城邑形态演变过程以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战国后期,秦国大举兼并楚土。为了彻底灭楚并巩固其统治,秦人在所占楚土上以强力摧毁楚文化而推行秦文化。然而,楚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丰厚的积淀和辉煌的成就,秦文化只能依靠政治和军事的强力而确立为故楚之地的统治文化,却无法取代在楚地传承久远而生命力犹强的楚文化。秦灭楚后两年便统一天  相似文献   

15.
<正>为配合陇海铁路宝兰复线陕西宝鸡段工程,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发掘了宝鸡建河墓地,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秦墓的发掘,是目前为止在陕西境内最西端、甘肃境内最东端的渭河北岸有关秦人踪迹的重要发现,为今后寻找秦人自西向东逐渐迁徙的足迹,乃至对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翔实的第一手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秦青铜礼器是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秦文化的重要物质遗存,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宝贵价值.秦青铜器铭文作为秦文学之萌芽,其内蕴丰富,文笔凝练,韵语优美,颇具西周青铜礼器铭文的叙事风格与艺术特色,说明它与西周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田亚岐 《文博》2003,(3):17-20
东周时期秦国势力的范围主要在陕西关中地区,目前已发掘出数量约占九成的秦墓,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之内。据统计,大、小墓地数量已达二十余处之多,累计墓葬达千余座,丰富的墓葬资料现已成为认识和研究秦文化的重要素材。秦人的墓葬制度在受到  相似文献   

18.
从秦文化的最初发现到今天已历 70载 ,基本可以分成 5个各有侧重点的阶段。在今天的秦文化研究中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文化概念、文化分期、文化的渊源和流向、都城和陵墓。学科间的大整合是世界趋势 ,考古学必将投身到这股潮流中去 ;秦文化研究也必将走出自己的狭小天空 ,回归到中国文明总体进程的研究中去 ,为理解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汉水上游秦早期青铜器中的虎造型,堪称春秋青铜雕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不仅体现出早期秦人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表现出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数量众多、形式特别的铜虎造型系列,包含了早期秦人特殊的思想意识,且具有特定的文化渊源和基础。这些系列铜虎应是秦人崇虎习俗的集中反映,其中"群虎"是早期秦人激励民族精神、凝聚族群意志的一种氏族文化符号,"回首虎"则传达了秦人缅怀祖先、向往东方故地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甘肃礼县秦文化调查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史记·秦本纪》对秦人建国史简单而不清晰的记录 ,一直困扰并吸引着学界。自王国维提出秦的早期都邑西垂以《水经·漾水注》所说的汉陇西郡之西县当之① 算起 ,经过了 70余年后 ,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发现和认定 ,秦人是否到达过西汉水上游地区的长期争论 ,终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不过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问题也远不是到此结束 ,一些相关的问题随之被提出。尽管秦公大墓可以证明秦人活动于甘肃礼县境内 ,西汉水上游地区自然地成为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但墓地不等于一切 ,不大可能回答所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