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而正是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但是同样因为水,今天的敦煌面临着一系列危机,“本地,水是人血脉。”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血脉”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敦煌明天的生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氏在汉宋之际的敦煌是著名的姓氏 ,对两汉与五代、宋朝敦煌地方政治影响极大。敦煌曹氏的渊源有二 ,来自中原内地与来自中亚粟特。本文对汉代以来胡汉两支曹氏的渊源和势力发展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推考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族属郡望 ,最终认定曹议金家族是中亚粟特曹氏的后裔 ,五代初年夺取归义军节度使后冒充谯郡曹氏 ,藉以抬高门第 ;曹氏归义军政权实际上是以粟特人为主建立的政权 ,而此一时期莫高窟藏经洞所体现的敦煌文化正是粟特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文化,包容是敦煌文化的精神。敦煌文化是敦煌哲学的母题,变、通、融是敦煌哲学的根本特点。弘扬敦煌文化精神,深化敦煌哲学研究,是新时代敦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敦煌扼守丝绸之路咽喉,从汉代开始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基地,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周边地区。发达的农业虽然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唐五代时期持续400余年的大规模农业开发,不仅蚕食了当地绿洲边缘不可替代的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天然植被,而且将几乎全部的河流水源用于农业生产,这使得当地生态用水严重短缺,造成许多具有调节功能的沼泽和湖泊干涸,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最终导致包括寿昌古城在内的大面积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攘匈奴取得河西,相继设置河西四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从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投降汉,西汉就开始向敦煌地区移民实边,最初是军队戍卒屯田移民,继之是迁徙中原贫民到敦煌,更为持续的是将犯罪的高官和文士迁徙到敦煌,实现了从贫民移民到文化移民的转变,奠定了敦煌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有一些关于“史姓”的记载,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总结出在敦煌生活的史姓的一些特点:他们中有少数是从中原来的汉人,也可能有突厥人,大多则是从中亚史国来的粟特人;相对于敦煌粟特人的安、康、石等粟特姓氏来说,史姓的人数较少,势力较小;经过吐蕃时期的重要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史姓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略具规模的大族;归义军以后宋代粟特人已完全融入汉族社会,敦煌史姓族属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骅 《丝绸之路》2023,(4):18-25
探析敦煌哲学内涵是事关敦煌哲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敦煌文化是敦煌哲学的研究对象,敦煌哲学具有哲学一般共性,也具有敦煌性、宗教性、符号性和国际性等独特个性,只有在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中才能真正把握敦煌哲学的性质。作为一门学科、流派或学问体系,敦煌哲学呈现出综合性、阶段性、融通性和当代性等特点,敦煌宗教哲学、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是敦煌哲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岳锋 《丝绸之路》2009,(24):64-66
历史上的异质文化输入对艺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敦煌艺术正是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敦煌艺术具有文化融合的典范作用和对传统文化冈子继承的双重身份。敦煌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日趋成熟,为敦煌艺术研究的转型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存中同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之后的本土文化回归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中世纪的一部美术史,深入研究其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兴衰发展中隐含的艺术规律,对于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突出中吲当代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地区的史前文化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类型、四坝文化、骟马文化等.敦煌地区史前时期的生业经济较为复杂,既有相对稳定的农业,也有灵活且适应环境的畜牧业;四坝文化之前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骟马文化时期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比重降低.敦煌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和缓冲地带,也是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不断碰撞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徐兆宝 《丝绸之路》2023,(2):142-147
在中国当代诗歌书写中,敦煌书写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敦煌作为文化重镇,其被人遗忘和繁荣,都与时代的浪潮紧密相连。本文重点从敦煌书写的诗歌创作的作者身份、题材多样性以及美学风格,来论述当代诗歌对于敦煌的书写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陆安 《文史春秋》2010,(1):34-40
<正>敦煌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现代意义上的一座小城。然而,敦煌又是一个气势很大的地方,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莫高窟,举世无双,形成了一门显学——敦煌学。在  相似文献   

12.
自敦煌藏经洞发现百余年来,敦煌这座东方文化宝库就牢牢地吸引和锁定了整个世界的目光。正如敦煌壁画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所预示的君辟样,虽历经劫难和千难万险,敦煌却最终能够光照寰宇,泽被后世。如今,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文化也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一篇最精彩的华章,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为现代人类思想文化库所珍视。  相似文献   

13.
缤纷的民间娱乐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 《丝绸之路》2006,(9):56-56
从汉代开始,敦煌地区逐渐汇集了许多内地的戍卒、商人和移民。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而这些娱乐活动,一代代流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则经过不断地演变保留了下来。保留下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也可能面目全非,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东西了。但敦煌地区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敦煌壁画和敦煌写本中,都有形象和字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论敦煌艺术在现代再生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艺术再生是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增值。敦煌艺术在现代生存、发展就必须以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作为商业操作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有效手段和方法,使敦煌艺术再生。敦煌艺术的再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咏敦煌诗作主要来自敦煌藏经洞文献,也有来自敦煌其他文化遗产和相关史料的。这些诗既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敦煌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应当重视对历代敦煌诗的研究。历代咏敦煌诗既具有我国诗歌创作的一般共性,又具有敦煌这一极其独特的文化存在的诗歌创作的个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是历代咏敦煌诗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敏 《丝绸之路》2013,(22):12-13
由于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俗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婚俗礼仪,又兼容西域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婚俗文化。从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可以详细了解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嫁礼俗。  相似文献   

17.
李婷婷 《丝绸之路》2014,(10):74-75
作为我国古典舞流派之一,敦煌舞是中华民族千余年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敦煌舞的民族性、宗教性、风格性给予自身独有的特质,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敦煌舞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原创的缺失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敦煌舞的发展。通过编著优秀的敦煌舞蹈教材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敦煌舞的发展才有可能迎来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敦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它以佛教文化为主,期间经过了近千年的开凿,有近五百个洞窟,是世界级文化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是以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为三大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中国灿烂的历史研究带来无了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杨 《丝绸之路》2006,(8):65-65
水是绿洲的命脉。有了水,沙漠和戈壁就会变成万顷良田。千百年来,敦煌绿洲的延续,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祁连雪水。当地人对水的敬重,有着悠久的传统;敦煌人敬水的风俗,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心灵画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中涉及到的玉门置、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边塞挈令、举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证实了玉门置的存在,补证了悬泉汉简中所记敦煌有九置而"总数缺一"之记录;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则是反应破羌将军辛武贤在敦煌玉门关一带活动时的重要证据;边塞挈令第六是为处理北方边塞上一些与军事相关的具体问题而使用的袖珍版的资料汇编;举书举荐的是一个名叫江君的张掖农都尉被举荐为礼乐长的事情.这些内容都是以前敦煌简牍中没出现的问题,对于填补敦煌汉代历史的空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