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倮古城传奇》是一首民间彝族长篇叙事史诗,收入彝族民间叙事诗集《达思美复仇记》㈠。这首长有1300余行,篇幅宏大,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一幅彝族远古时代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阅读这首长诗,很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荷马时代”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那种部落和部落之间相互残杀、相互兼并的雄壮场面,这首长诗为我们展示了彝民族一个阶段规模宏伟、人物众多、头绪纷繁、高潮迭宕的社会生活,不论在人物的塑造上,思想意义的挖掘上还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成为彝族一部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2.
彝族毕摩又有“西波”、“溪婆”、“阿闭”、“布慕”、“拉摩”等多种异称异写,是彝族社会的祭司和民间知识分子。普顺发是禄丰县高峰乡大花箐村人,生于1936年,出生毕摩世家。他幼年读私塾,习《大学》、《中庸》、《孟子》、《百家姓》等古汉文,同时又跟从堂伯父学习彝经和祭司知识,所以,他既懂汉  相似文献   

3.
一套选编中华民族民间童话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童话”丛书,最近已由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读者最先看到的是彝族童话选《大风天和他的阿弟们》(左玉堂编)。佤族童话选《斑鸠借芦笙》(郭思九、尚仲豪的)和哈尼族童话选《木人克沙》(赵官禄、阿罗编),也即将在  相似文献   

4.
海菜腔 海菜腔,是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畔的彝族民歌。今年的8月26日在山西省左权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来自石屏县的彝族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的一曲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摘走此次大赛的桂冠--中国"民歌王"称号。烟盒舞 烟盒舞,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民间的舞蹈。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近年来这里的彝族民间老艺人们不但将烟盒舞跳到北京城,跳进中南海,还将烟盒舞跳到了法国、德国、日本,让上千万的外国观众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5.
彝族历史文献《教育经典》(以下简称《教经》)是古代彝族人用于维系彝族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伦常关系的一本伦理道德教育书,也是今见彝文古籍中可供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教育的唯一有价值的教育典籍。现就这本书所反映的有关彝族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述之于下: 从《教经》全书的内容看,彝族古代社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创世史诗,以南方为最多;而在居住分散、支系繁多的彝族人民中,创世史诗不仅流传于民间口头上,也见载于彝文经典中,其异文之丰富,实属罕见。因此,本文特对彝族创世史诗中人类起源神话的多种异文进行一些探讨。彝族创世史诗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约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物质演化说,即人类的发生可溯源至某种生物乃至无生物。如云南楚雄州流传的《梅葛》原始材料中有“人是雨那里出”、“人是大石头上出”等说法。但四川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推倒了“四人帮”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种诬蔑,给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恢复了名誉,给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落实了政策,重新逐步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我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把过去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相继重版,并陆续出版一批新的作品。重版书有: 《创世纪》(纳西族史诗) 《梅葛》(彝族史诗) 《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 《阿诗玛》(撒尼叙事诗) 《线秀》(傣族叙事诗) 《苏文纳和他的儿子》(傣族叙事诗)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叙事诗) 《葫芦信》(傣族叙事诗) 《娥并与桑洛》(傣族叙事诗) 《玉龙第三国》(纳西族叙事诗) 《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傈傈族长诗)  相似文献   

8.
19 92年度国家资助的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谋远著《彝族史要》学术专著 ,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已于 2 0 0 0年 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共 86 2页 ,6 82千字。该书结构 ,包括“内容简介”、“弁言”、“目次”、十三章。上册 6章、下册 7章 :第一章《彝族地理》;第二章《云贵川西高原的石器时代文化与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第三章《彝族的起源》;第四章《彝族文化时代的起源》;第五章《武洛撮 (疑即蚕丛 )时代大分支中的武系彝族先民》;第六章《笃慕 …  相似文献   

9.
《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质疑杨瑞华刘尧汉先生的《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以下简称《新证》),原载《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论文发表以来,为史学界瞩目。此文已收入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①。近...  相似文献   

10.
彝族毕摩又有“西波”、“溪婆”、“阿闭”、“布慕”、“拉摩”等多种异称异写,是彝族社会的祭司和民间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西康,包括今四川甘孜、凉山、雅安以及西藏东部地方,是我国藏族、彝族聚居地之一。三四十年代,西康位置特殊,作用重要,既是国民政府加强藏区统治的前沿,又是抗日的后方,曾一度藏学研究繁荣。周晓晴发表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二期上的文章,集中介绍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报刊及特点。西康当时有关藏族的报刊约30多种,党政军报刊主要有《边政》月刊、《边政》季刊、《西康新闻人《西康国民日报》、《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周年汇刊》、《成声周报》《西康省政府公报人《边疆通讯》等;科研及民间社团期刊有《新亚细亚》、《…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包括《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和《论彝族诗歌》三部著作。集 诗文理论家、大布摩、史学家于一身的举奢哲、阿买妮、布塔厄筹、布阿洪、漏侯布哲等人用诗歌的 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治史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彝族古代独特的史学理论。他们 主张: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鉴往知来,教育后人;写史要真实:君民、牛羊、金银、风土人情均可入 史,尤其要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写史抓大纲,世系要分清,时间要弄准,人物身世明;写史“文 理通”,韵律要讲求;检验史著优劣的标准是得到君、臣、民的赞赏。这些治史原则尽管还不够系统 和全面,但它毕竟是彝族古代史家长期治史经验的总结,它有力的促进了彝族史学的发展,也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古代史学。  相似文献   

13.
李世康 《华夏地理》2006,(Z1):84-91
彝族毕摩又有"西波"、"溪婆"、"阿闭"、"布慕"、"拉摩"等多种异称异写,是彝族社会的祭司和民间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起近年来,刘尧汉先生主编的一套《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了八本后,他便向学术界宣布道: 基于《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可建立“中华彝族文化学派”。所谓“学派”,须以最少的要素(一两个或两三个),若显若隐,直接间接,统摄本学派的论著,纵贯古今,横通中外,阐明中外文化史上若干疑难问题。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文化三要素是:宇宙万物雌雄观,葫芦崇拜,十月历法。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民歌选》,即将在云南出版。该书介绍了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一百五十首民歌。汉族民歌有:滇中地区的昆明《耍山调》、安宁《八街调》,滇东北的东川民歌《望郎坡》,滇南建水一带的《农家苦》,滇西凤庆、巍山、弥渡等地的山歌。彝族民歌有:红河、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的山歌《彝家山上山歌多》,情歌《通海小调》,舞蹈歌《打歌调》、《采花行》,儿歌《什么最明亮》等。白族民歌有:民间歌手张明德演唱的《泥鳅调》,大理《白族调》,邓川《汉调》。傣族民歌有: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特点的山歌和具有说唱风  相似文献   

16.
贵州现当代彝文文学翻译以当代的成就最大.现代的有罗文笔翻译的《爨文丛刻甲编》最为著名,当代则以王子尧翻译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王继超等翻译的《彝族源流》《彝文金石图录》和王运权等翻译的《西南彝志》最为著名.翻译机构中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成就最大.翻译的主要是彝文古籍,包括少量口碑文献.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贵州彝文文学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杨继中、左玉堂、芮增瑞合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多种价值的书。全书以三十二万字的篇幅,把流传在楚雄地区的彝族民间文学作品和书面文学作品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对其从远古直到当代的发展脉胳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和论述。它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地研究楚雄地区彝族文学的文学史,它的编著出版不仅是楚雄地区彝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彝族文化界乃至民族文学界一件值得道贺的好事。  相似文献   

18.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在中国彝族奴隶社会和古希腊社会不同的意识形态、历史背景中分别形象的描写了两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和阿喀琉斯,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彝族奴隶社会以及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将从史诗描写的内容分别从两位英雄人物的出生,人物性格两个方面来进行简单对比浅析。  相似文献   

19.
在浩若烟海,奇葩争艳的彝族文学百花园中,流传着一部脍炙人口的英雄史诗。由于地域的不同,方言的差异,致使源于同一母体的史诗,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在金沙江两岸、大小凉山幅员广阔的彝族地区,史诗被称为《英雄支格阿龙》,又名《支呷阿鲁》,在贵州水西古“罗甸王国”的世袭领地上,广大彝族人民则以《支刮阿鲁》来命名;而在乌蒙、哀牢两大山系的彝家山寨中,史诗又以《阿鲁举热》的名称广为流传。由于以《英雄支格阿龙》为名的英雄史诗流传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一) 彝族叙事长诗《赛玻嫫》,是一九五八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双柏县调查小组的同志,从当地彝族人民中搜集、翻译、记录的。我们于一九六二年对《赛玻嫫》作了整理,一九七八年五月又重新进行整理,一九八○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又由美国的马克·本德尔翻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出版时翻作《七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