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开采利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空气源热泵在生活热水的制备中具有重要价值,并被逐渐应用于建筑热水的设计中,文章针对空气源热泵的热水系统设计形式、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于其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前言空气微生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自1861年巴斯德首次获取空气微生物、1881年柯赫用沉降法(平皿暴露)测定其含量至今已近15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细菌和真菌等空气微生物是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常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可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某些疾病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3.
吕莜 《旅游纵览》2016,(2):52-55
正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息了大约300万年,人类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和空气在内的整个地球环境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在工业发展以前,地球上的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类和自然界一直相安无事,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有限,最多只是局部的改变。但是,近200年来,工业革命让人们学会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从此,生产力水平有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息了大约300万年,人类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和空气在内的整个地球环境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在工业发展以前,地球上的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类和自然界一直相安无事,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有限,最多只是局部的改变。但是,近200年来,工业革命让人们学会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从此,生产力水平有  相似文献   

5.
吕莜 《旅游纵览》2014,(8):54-57
<正>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在支撑地球生命存在的诸多条件中,阳光、空气和水是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如果把阳光、空气和水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缺的是水,特别是能饮用的淡水。  相似文献   

6.
酸蚀海洋     
《山茶》2011,(4):162-183
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逐渐渗入海洋,导致其酸化。百年之后,牡蛎、贻贝和珊瑚礁是否还能存活?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除南极、化极因终年冰雪覆盖。人类无法正常生存外,青藏高原因寒冷缺氧被人们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而真正的第三极是指那些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那里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人类无法在那里开展正常的生产生活,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大自然赋予的种种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时候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为基础为前提的。但只有自然资源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亿万斯年中伴随生命与人类繁衍生息、成长变化而逐渐积累起来的丰厚的文化与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9.
先秦用铅的历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金属的利用在社会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铅是人类最先利用的几种金属之一。铅具有质地软、强度低、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而迅速变暗等物理化学属性,它不宜用作饰物,更不能制造实用的武器和工具,因而也就不能像铜、铁那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铅又具有熔点低(327.4℃)、液态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在早期冶金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我国先秦时期已知用铅是毫无疑义的。《尚书·禹贡》就有铅及其产地的记载。《管子》、《淮南子》也有先秦用铅的零星记录。秦汉以来,铅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108窟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力进行监测,设置了12个点的传感器。监测结果表明,窟内温度存在着显著的昼夜和长期的变化,其中上层空气的温度变化尤其明显,而下层空气的温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在夏天,窟内的上层空气温度高于下层空气的温度。窟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受外部环境严重影响,存在近似昼夜的变化。在分布上,窟内空气湿度在上层和前部高,而在下层和后部则较小。窟内存在着净的水汽输入过程,但水汽不是从洞窟的入口进入的。同样,窟内的空气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升高或下降,窟内东侧的空气压力大于西侧的空气压力。这些结果一致说明,在108窟的东侧上层存在着水汽和热量的来源。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的盐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解焱 《世界遗产》2014,(4):23-23
<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福利和发展有着宝贵的价值和作用,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纤维、香精油、商业木材,还给人类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生物多样性服务,例如涵养水源、控制洪水、改善和调节气候、固定污染物,也是传统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说每个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系,我们吃的、喝的,甚至呼吸的空气都来源于生物多样性。全世界870万左右物种中89%是动物,动物在实现以上这些功能服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动物的生态系统是不  相似文献   

12.
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受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所制约的。自然界供给人类社会以各种可变资源(森林、动物、粮食等)、固定资源(土地、矿产等)、流动资源(空气、水能、光能等)和生活空间。人类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自然进行加工改造——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不断获取粮食、衣服、住房、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以及其它物质资料。因此,由人类所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3.
陈铭钊 《旅游纵览》2013,(10):202-203
本文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合理的空气质量评价模型,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研究了空气质量和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一、大气污染问题与评价体系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生活在大气里,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增长的急速增大,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日趋  相似文献   

14.
文物保存及展览环境中的细菌对于文物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开展空气微生物的净化工作对于文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5种植物源提取物(Plant-derived extracts)作为净化剂,对博物馆展厅内采集到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平板表面的气相熏蒸,进而通过活菌计数法和基于细菌16S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评价植物源提取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空气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最好的植物源提取物为柠檬醛,最弱的为香叶油。经高剂量组柠檬醛、香茅醇和芳樟醇熏蒸,空气细菌总菌落数可分别下降98.53%,98.53%,97.95%,同时空气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出现显著下降。此外,PCR-DGGE结果提示,柠檬醛和香茅醇复配可进一步提高抑菌效果。植物源提取物作为博物馆展厅内的空气微生物净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杨嘉玥 《风景名胜》2021,(4):0304-0304,0307
以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稻谷秸秆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氯化锌活化法,磷酸法,KOH 活化法,氯化钙活化法及脱硅活化法制备生物质活性炭材料。探究制备活性炭的产率及活性炭在不同活化剂作用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OH +稻谷秸秆组合下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佳,在其投加量为 30mg/L,吸附时间为 2h,实验温度为 30℃时,吸附量为 63.36 mg/g, 平衡浓度为 2.1 c/mg·L,去除率为 85.85%。  相似文献   

16.
李晋宏 《人文地理》2006,21(5):19-21
人类营养生态状况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显示着重要特征。人类营养生态学的空间特征揭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营养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为实现空间分布的平衡所进行努力的过程,对研究人类营养安全体系的形成和人类营养生态平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风”可以说是含有多方面的语意,其用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对“风”的主要意义的理解,认为“风”是假定存在于自然界的难以捉摸的气体。恰如和空气、阳光一样,具有难以捉摸的机能和力量。但同时“风”又能带来许多好处,它能使生命充满活力,成为万物生长的原因之一,其机能具有流动无穷的作用,同时也不断地产生着影响。风除了以上固有的机能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它还具有教育和教化维护社会道义的积极向上以及劝导人民积德行善等作用。本文试就古代民歌六义之一(风)诗的感化作用及其移风俗、厚人伦的理念志向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佟菲菲 《丝绸之路》2011,(16):83-85
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与汉族的《女祸造人》是两篇著名的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其相同之处在于神话母题均出自神造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创世方式是女神吸进了尘土和空气,经过孕育吐出来才变成了人和各种飞禽走兽,后者则是女娲抟黄土创造了人类。两篇神话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时代,前者体现了北方突厥民族原始先民的游牧文化特点,后者则体现了中原汉族原始先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沅陵盘古文化以是以神话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远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制造和使用斧头类的石器,用于“开天”和“辟地”,求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理环境;在生未果,死后化生万物,谋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面的自然环境;以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再现了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古代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意识再现,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本质。颂扬盘古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又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地关系机理研究对于当代人类应对面临的各种环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文化遗存和与人类有过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自然遗存 ,这决定了考古学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