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物》2014,(5)
2007年10月~200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孙家城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红烧土坑、灰坑、沟、基槽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从地层堆积和陶器演变来看,此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孙家城一期文化、孙家城二期文化、薛家岗文化早期三个阶段,孙家城一、二期文化衔接紧密,应属同一性质文化的两个阶段。此次发掘为寻找薛家岗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两处地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其中,杏树山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8处,结合出土遗存及碳14测年,可以确认为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杏树山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左家山下层文化内涵,为探讨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3.
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年仙人洞洞穴遗址在我国巳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是最早的一处。它的下层距今至少在八千年以上。对这处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址,1962年3—5月作了第一次试掘。这种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目前发现得还不多,曾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为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公社邵店大队,位于清水河与阎家沟之两河交会处。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与秦安县文化馆组成发掘小组,对该遗址清水河南岸第一台地开始进行发掘(图一)。1979年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两次共发掘仰韶文化房基一百二十七座、窑三十座、灰坑二百多个、墓葬四十二座。1979年在该遗址发现了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遗存,我们暂称"大地湾一期文化"(以下简称"一期"文化)。目前考古界正在探讨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先将大地湾新石器时代一期文化的发掘资料发表,以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对韩井遗址进行第二、三次勘探和发掘.通过发掘揭示出顺山集文化一期、二期的遗存,发现了顺山集一期由洼地和多条水沟组成的水稻田等遗迹,丰富了顺山集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水稻田的发现,很可能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为研究顺山集文化的聚落形态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为中国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廖忠志  邹飞 《东南文化》2023,(1):24-31+193-194
2021年5—8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陵水六量岭下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等遗物。经过分析,六量岭下遗址可分为三期,分别对应英墩、莲子湾和桥山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认识和研究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特征提供了基础性材料,也为构建海南新石器时代的年代谱系和框架提供了崭新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8.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的灵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60平方米。灵山遗址的时代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现代几个阶段,以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发现了灰坑、柱洞、灶和燎祭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此次发掘填补了四川嘉陵江中游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时空框架以及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试论上宅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山南麓北京东部河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以197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廊坊地区三河县孟各庄遗址①为开端,1984年~198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平谷县上宅②、北抬头③遗址的发掘为这一小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地层关系,并依据有特色的陶器器类将其命名为“上宅文化”,从而使人们对沟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1991年,廊坊市文物管理所发掘的三河县刘白塔遗址④为探索这一文化的晚期遗存提供了可能。(图一)随着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内新石器时代遗存的不断发现,对其文化属性,分期等的研究也不断深人,目前…  相似文献   

10.
谭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天门县石河镇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2—3米。一九八二年上半年,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天门县文化馆对谭家岭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一百三十七平方米,发现红陶系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遗存、石家河文化遗存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并揭露出残房基墓遗迹二座,墓葬(包括瓮棺葬)十八座,灰坑十个,出土大量陶、石器。现简要报导如下:红陶系遗存为早期堆积,文化层极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