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9、10月间,为配合邯济(邯郸—济南)铁路引入邯郸相关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管理处共同组成考古队,对邯郸市南郊战国赵王城遗址以南、邯郸县北张庄乡二十里铺村以北、京广铁路以西,南北长约3600米、东西宽约400米的狭长地  相似文献   

2.
许志国 《考古》2012,(2):44-60,107,108
歪石砬子辽金遗址位于辽宁铁岭市镇西堡乡歪石砬子村北1公里的坡地上(图一)。1993年5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铁岭市博物馆在配合铁岭电厂贮灰场基建工程的文物调查中,在贮灰场占地范围的南部发现了该遗址,并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共开5米×5米探方12个(编号为93TDT1~12,以下简称为T1~12),探  相似文献   

3.
班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东北50多公里的南村乡班村,北靠黄河,西临涧河,处于两河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上。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从1991年起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十余家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连续6年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发掘与研究。已发掘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获得了大批实物资料和一些新收获,基本搞清了遗址的文化序列及各期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多学科综合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
李雪霞 《神州》2012,(21):16-16
石北口古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城西侧石北口村西南的一处宽广的台地上。台地西依聪明山,南连朱山、娄山,北300米处临沼河,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为8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基一座、灰坑96个、墓葬8座,并出土陶、石、骨、  相似文献   

5.
陕西陇县霸关口遗址试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中铁路考古队霸关口村位于陇县县城西北约4.5公里处,村西北为温水乡政府所在地,相距不足0.5公里。北河南流到霸关口村东北后折向东流然后又拐弯向南流去,因而在河西岸形成一突出的二级台地,台地高出现河床约20米...  相似文献   

6.
武敏 《文物》1962,(Z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先后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古墓葬区、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北古墓葬区进行了几次清理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中有  相似文献   

7.
1986年6月初,天津市蓟县官庄乡营房村群众在村北山坡上挖沙予时发现1座砖室墓,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邸明、赵文刚和蓟县文物保管所魏仲明、何溪光同志赴现场调查并进行了清理。营房村东南距蓟县城10公里。村西北2.5公里是风景胜地盘山。墓葬就座落在盘山东南麓的坡地上。这里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丘陵地带,再南是华北平原。弯曲的沙河由北向南流经墓地东侧,使这里的环境更加幽静(图一)。  相似文献   

8.
<正>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北,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2014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墓葬1283座,从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时期。2014年9~12月,考古队在墓地西北部(Ⅰ区)发掘中、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7座,其中中型墓葬2座、中小型墓葬5座。除1座小型墓葬头南向外,其余均北向。7座墓葬时代集中在两周之际、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9.
王京燕 《文物世界》2011,(6):43-45,60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北接文水,西邻汾阳,西南与介休接壤,南靠沁源、沁县,东南与武乡毗连。2009年为配合平遥至榆社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平遥弓村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遗址。弓村隶属段村镇,西壁距平遥县城西南10公里,遗址位于村西北0.5公里处,弓村一带属丘陵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阶梯状渐次升高,北与地势低平的介休东北平川接界。遗址东西长约15000米,南北宽约近2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平榆高速公路建设范围内弓村遗址以南的介休境内则没有发现古遗址,仅有清代墓葬。  相似文献   

10.
1984年6月下旬,湖北省博物馆三峡考古队在配合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发掘西陵峡北岸的覃家沱遗址时,抽时间对附近江边一带的山地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一处山丘遗址,并采集到一批出土文物。现将遗址情况报道如后。遗址位于鄂西陵峡江北岸的宜昌县太平溪区龙潭坪乡覃家沱村第四组的一座山丘中上部的一块洼地里。因它靠近溜石板堰坪,故定名为溜石板堰坪遗址。该遗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0米。西南距覃家沱6号三角点约50米左右,西北紧  相似文献   

11.
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察及考古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南地区琼结 县下水乡邦嘎村,分布于邦嘎村之北, 毗邻一条东西流向的冲沟。该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由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对该遗址进行过小面积试掘。对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性质、年代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0年9月至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山南地区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及考古发掘。 陶器残片99件,石器186件 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呈条状形分布、其最长约100米,最宽约30米。由于自然环境与人类…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第一次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考古队对秦始皇陵园的一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试掘。随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也派人参加了始皇陵考古队,共同提取和修复甲胄标本。这处陪葬坑编号为“XLQK9801”,简称K9801。K9801位于始皇陵现封土东南200米处的内外城垣间,属陵园外城东南部。陪葬坑所在地现隶属于西安市临潼区秦陵村,南距秦陵村下陈组的民宅约30米(图一)。  相似文献   

13.
<正>晋阳古城东部区域由于埋藏深、水位浅,一直是困扰我们考古勘探工作的主要问题。经过实地调查与多方协调,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等实际情况,晋阳古城考古队决定首先对"十"字探区东西向勘探区东段进行勘探,以了解晋阳古城东部地下遗存埋藏规律。本段西起晋祠复线路,经太原鱼种场、晋阳堡村、梁家寨村、北瓦窑村北侧,至汾河西岸止,长约3700米、宽50米。本段区域以往只进行过零星的勘探调查,对地下埋藏的情况了解比较粗  相似文献   

14.
1983年3月至198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镐京考古队在长安县斗门镇东北的花园村、普渡村、洛水村一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钻探,铲探出西周时期的夯土建筑基址十余座。西周五号宫室建筑基址,位于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县斗门镇以北约700米的花楼子,在镐河故道南岸,东距花园村500米,西北距官庄村400米(图一)。  相似文献   

15.
隆务河畔的土族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霞 《中国土族》2002,(1):67-70
隆务河中游河谷地带,人称九曲咽喉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同仁县的土族,主要集中在隆务河中游一带,平均海拔为2400米左右,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西岸自南向北有年都乎村、郭么日村和尕沙日村,河东岸有吾屯村和脱加  相似文献   

16.
弥勒院村位于蓟县东南,距县城约8.4公里,大秦铁路从村南东西向穿过(图一)。1992年上半年,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在发掘弥勒院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在村北清理辽墓一座。此墓因村民取土遭破坏,墓门被毁,并挖出陶罐一件,现场可见到被挖碎的白瓷  相似文献   

17.
北魏太官粮窖遗址^[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操场城北街东侧,遗址北距大同火车站约1200米,西南150米为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2]。2007年夏秋两季,在该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省市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18.
重庆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佘家嘴遗址是三峡工程淹没区内的一处重要古化遗址.厦门大学考古队于2000~2003年连续四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其中2003年度(春季)承担10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依据2002年度发掘状况及三峡淹没区二期(巴阳149.5米)即将于2003年4月10日开始蓄水的实际情形.本年度选择在大田嘴136~142米高程的台地进行布方发掘,根据地形共布5×5米探方39个.T01—35方向为北偏东27°。T36~39与2002年度发掘探方连接,为正南北向。同时因墓葬发掘扩方1个,共完成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深度最深2.80米、最浅0.95米.平均深度1.90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山西翼城北橄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临汾地区文化局等单位在配合侯月铁路(山西侯马——河南月山)工程建设进行的考古调查中,于翼城县北橄乡北橄村南发现了一处仰韶时代的村落遗址。北橄村西距县城约10公里,处于太岳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地带。遗址北接北橄村,东部为一条自然冲沟,南隔海子沟与南橄村相望,西距南卫村约2.5公里,地形东高西低,为缓平的坡地(图一)。 北橄遗址东西约800米,南北近500米,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东部和南部因长年雨水侵蚀略有破坏,断崖上仍可见灰坑、灰层,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村落遗址。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七年一月,湖北省文化厅组织荆沙铁路考古队对工程涉及的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境内的包山墓地进行了发掘。该墓地北距十里铺镇三公里,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十六点五公里。这次共发掘八座墓葬,其中五座楚墓,三座汉墓。包山大冢为其中最大的一座,编号为包山M2,是目前湖北省已发掘的仅次于江陵天星观M1的大型楚墓。该墓保存完好,为一有封土堆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封土堆高出周围地面约5.8米,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