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肇源县城西去百余里为民意公社所在地,再逶迤南去十二里,至嫩江北岸漫岗地带有个“大庙屯”,硷土顶农舍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我省现存唯一的一处喇嘛教寺塔一衍福寺双塔正座落其中(图一)。达里地处嫩江下游左岸,平阔的漫滩上芳草葳蕤,起伏的岗峦茂树蓊荟,屯周拥青簇翠,远处澄碧的嫩江悠悠东流,宛如北国江南、在这田园诗般的景色中,耸拔着  相似文献   

2.
嫩江桥,当地人就称其为“江桥”(所以嫩江桥抗战也通称“江桥抗战”),原名“哈尔葛”或“哈拉尔葛”,为蒙语译音,是“黑色崖岸”的意思.江桥地处黑龙江与吉林两省交界地带,东北方向距当时的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70多公里,是黑吉两省西部交通的要冲(特别是铁路方面,必须由吉林洮南通过此桥进入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昂昂溪).1920年,修建洮昂铁路时一并建成木桥一座.此处嫩江两岸地势平缓,不利防守,但确为黑龙江省的战略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凝重而神奇的土地。这就是——阿里。 噶尔位于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西南120公里处,是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通称噶尔本)所在地。噶尔是两个地方的合称;即“噶尔亚萨”和“噶尔昆萨”。“亚萨”指夏季居住的地方,“昆萨”指冬季居住的地方。由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召集的一年一度的恰青在噶尔亚萨隆重举行,所以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赛马、射箭、马术、物交、收稅为内容的大型活动被史称为噶尔恰青。  相似文献   

4.
青龙洞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车,西临(氵无)水,东依中河山。镇远县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区。镇远历史悠久,曾经是黔东南地区交通要冲,是“湘楚”入“夜郎”的咽喉。历史遗存丰富,最具特色的要算地面建筑,民间就有“七寺、八阁、九座庙”之说。在这诸多遗存中犹以青龙洞古建群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青龙洞古建群落的形制、营造、实用性等方面所反映出的建筑风格探讨如下。镇远县青龙洞古建群,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由道士李道坚募捐修建,后几度毁于兵火,现存建筑群为清代重建,群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因割据范围不同,又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还曾扩张到新疆。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海东青     
“海东青”又叫白尾海雕。《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可驯养,虽然“海东青大仅如鹊”’(见《燕山丛录》)可是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因此,辽金时,“国主”每年春天必来北京延芳淀弋猎。这“延芳淀”在北京东南,通州与漷县之间,淀“方数百里”淀中生长荷花和菱角,鱼虾丰饶,水草繁茂,是水鸟群集栖息之地。因此成为春猎的好地方,当时把此淀划为禁区,“国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见《辽史》)据《日下旧闻考》转载  相似文献   

7.
我县第一代社会主义新志书《嫩江县志》已于1992年出版发行,续修《嫩江县志》的任务已经摆到了议事日程,现就续志在内容上要突出地方特色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要突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 续志阶段正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广泛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以警校共建,  相似文献   

8.
整理者按:一份“鱼背”型履历我们把下面这份原文照录的个人履历称之为“鱼背”型,是因为从这份履历不难看出,履历的主人公革命一生的足迹,是中间高,两边低,很像鱼背的样子。请看:1946年9月,我在建民中学参力。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我担任一个“民青”小组的组长。(“民青”后来转为“新青”,即新中国民主主义青年团。)1947年春,“民青”组织通知我,要我转学到长城中学(高中二年级),以加强该校开展学生民主运动的力量。通过竞选我担任长城中学学生的合会主席。1948年2月,我在长城中学光荣地…  相似文献   

9.
莲峰,原为莲花山之别称。莲峰庙内观音殿前有一石砌荷池,池壁有铭文四句,首句“峰以莲名”点出了“莲峰”得名之由来:峰以莲名,池发其馨;擢青挺秀,应地之灵。此铭文为钟士超、李大临撰题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春。  相似文献   

10.
智旭(1599—1655年),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他十二岁时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自任,并要“誓灭释老”(《八不道人传》),曾作论数十篇辟释老之学。十七岁时,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才不再谤佛。二十岁时诠解《论语》,至“天下归仁”句,深思三昼夜,自谓“大悟孔颜心法”(同上)。是年冬,父死,遂有出世心。二十二岁始专志念佛,次年因听《大佛顶经》中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而生疑,于是“决意出家,体究大事”(同上)。二十六岁,受菩  相似文献   

11.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横跨嫩江中游,是一个已有300年历史的古城,今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齐齐哈尔,系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另一说为蒙古语“边地”之意,两者含义相同.还因建城于“卜魁(亦作卜奎)村”,又称“卜奎”.别名“龙沙”.汉晋属夫余,隋唐属室韦,辽代分属  相似文献   

12.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诗曰“无心买酒谒青春,照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赢马访高人”。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卒于1102)时所作。但实际是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 如《岳飞在宜兴》一文中云“岳飞率军张渚镇,与名士张完(字大年,人称安国公)友好,亲密往还,诗赠张完”。又今新编《张渚镇志》,亦认为张完即张安国,故把大年之作冠以题曰“安国公诗 宋·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非同辈。尤其是张安国、张完卒时岳飞尚未出生。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94,(1)
程正揆,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谿道人、青谿老人、青溪旧史,湖北孝感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榜名正癸(据《欧钵罗室书画过目》),清初改名正揆,入清官工部侍郎。顺治十四年(1657年)挂冠。能诗文、擅书画。以山水出名。他的山水画,最初得到董其昌指点,甲申后卜居南京,与清初“四僧画家”之一谿石交往甚密,画风由淡腴趋向浑厚。作画喜用秃笔,老简枯劲,设色甚为秾湛。他在绘画上主张繁而不夺精整,简而不碍充实,其论画云:“北  相似文献   

14.
一、黄金之路清政府在设立通往瑷珲驿站之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瑷珲兵将进剿雅克萨俄匪,为奏报军机迅捷,康熙帝命理藩院侍郎明爱自墨尔根(嫩江)至雅克萨之间设立另一条驿路.此驿路共设25站,后延至漠河,达30站.光绪十三年(1887),李金镛赴漠河督办金矿,对荒废了的驿路,又重新开辟.此路,素享“黄金之路”美称.今天,  相似文献   

15.
从“天”的大量异名入手,分析了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理性认识和哲学思考.异名所含语素“虚”、“空”、“高”、“寥”、“苍”、“青”、“碧”、“玄”等,表明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是虚空、高远、颜色或蓝或黑;语素“圆”、“穹”、“盖”、“九”、“璇”、“均”等,反映了古人对天的形体与状态的分析与推断;语素“清”、“上”、“皇”、...  相似文献   

16.
<正>齐齐哈尔又称卜魁(也作"奎"),齐齐哈尔原来是嫩江西岸的一个小村。1692年齐齐哈尔城却建在嫩江东岸的卜魁村(站),齐齐哈尔名随城移,这是为什么?清初,大批达斡尔人由黑龙江北迁到嫩江两岸驻牧,建屯29个。齐齐哈尔在江西(今梅里斯区的北部齐齐哈村即是)。卜魁村在江东。后来成为驿站,称卜奎站。齐齐哈尔建城时,卜魁站由城之南十五里移驻城内。齐齐哈尔与卜魁均为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是达斡尔人以居住地的地形而起的名字。当年,在齐齐哈屯的左右有几  相似文献   

17.
范常喜 《江汉考古》2024,(1):141-148
信阳楚墓出土的虎座鸟架鼓鼓架在遣策简中被记作“一灭盟之柜,躔土蝼,厀青黄之划”。“一灭盟之柜”当读作“一灭明之虡”,意为一座灭明凤鸟形的鼓架,此即虎座鸟架鼓鼓架的自名。“躔土蝼,厀青黄之划”是说鼓架中的灭明凤鸟脚踏螭虎,整个鼓架漆有青黄色彩绘。其中的“土蝼”即“地蝼”,在古书中指兼具龙虎二形的螭虎,在简文中指鼓架中双凤所踏伏虎形螭虎底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僧人指空行迹的若干问题——与贺圣达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空是14世纪在中印、中朝化交流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僧人,对于其在华行迹,贺圣达先生的《印度高僧指空在中国:行迹、思想和影响》一(以下简称贺)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读后受益良多。不过,贺关于指空行迹的论述还有可以进一步讨论之处,也确有加以讨论的必要,故特撰此,以就教于贺先生及其他方家。  相似文献   

19.
任江 《文物世界》2005,(2):67-70
去年9月的一天,某县送来一件“青铜壶”要求鉴定。当时从器型和纹饰看,酷似春秋晚期的青铜壶(图一)。  相似文献   

20.
青白瓷粉盒     
宋代的景德镇烧制瓷器的规模及质量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制瓷技术上渐趋成熟。当时的窑场以烧制青白瓷为主,一花独放,品种比较单一。青白瓷的釉色是介于青、白两色之间,说它是青瓷中显白,也可以说它是白瓷中泛青。因此在宋代文献中称其为青白瓷,直至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瓷书中才称其为“影青”、“隐青”、“映青”、“印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