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梵刹志     
书名:《金陵梵刹志》出版社:南京出版社推荐理由:《金陵梵刹志》分为上、中、下册。不仅详细记载了明代南京各佛寺的历史沿革、殿堂分布、房田公产、山水古迹、名僧事迹、寺租赋税、僧规制度等,卷首  相似文献   

2.
一、南京大报恩寺建筑布局的“三怪” 明代大报恩寺由明成祖在原天禧寺旧址上重建,建筑规格和布局依准按大内宫阙模式,建九级五彩琉璃塔,至宣德三年历十六年建成,建成后的大报恩寺成为明初南京三大寺之一,富丽堂皇,精巧绝伦,尤以琉璃宝塔最令人叹为观止。而大报恩寺的建筑布局也迥异于其他的皇家寺院,南京民间称其布局有“三怪”。  相似文献   

3.
王能伟 《江苏地方志》2007,(4):32-32,33
南京有关单位正在重建南京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如何让原在这里供奉的玄奘顶骨重新在新建的寺内供奉,是各界非常关心的问题。金陵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一度在全国寺院中处于中心位置,享有世界声誉。壮美的琉璃宝  相似文献   

4.
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已列入南京2009年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如果能够如愿建成,它将成为南京“山水城林寺”城市风格的最为厚重的一笔。然而,当七宝阿育王塔在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呈现后,规划中用于报恩寺原址的弹丸之地,重建已经不能承荷佛教至宝佛舍利供养圣地的重任,应当选择更加合适的风水宝地建造。无论从历代寺院易址重建的先例,从报恩寺建造的历史,还是从大报恩寺重建方案的策划思想、报恩寺投资主体的身份上看,大报恩寺都应该易址重建。  相似文献   

5.
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有关金陵大报恩寺塔焚毁时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2009年第1期《江苏地方志》上发表了周安庆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被毁辨说》一文,对金陵大报恩寺塔被毁时间进行了梳理。笔者在拜读之后,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进行一番考察。故不揣冒昧,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项目。在连续6年的南京重洽会上未“嫁”出去之后。已取得重要进展。人们对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研究方兴未艾。今献疑浙江平湖新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妙法莲华经》原为金陵大报恩寺之物。若然。可为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再添东风。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自六朝始便佛法昌隆,《事实类苑》记载:"杜牧江南绝句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六朝帝州之地,何足为多也!"[1]可见六朝鼎盛之时,城内佛寺众多。历宋至明,香火不衰,常见佛教建筑除了寺院、塔、经幢、石窟外,还有楼。南京的唱经楼与今山西太原唱经楼不同,山西太原唱经楼,具备科举性质,是"唱五经魁首"之所。而南京的唱经楼属佛教建筑,按《金陵梵刹志》所载,南京唱经楼有多座,且分属于不同寺庙。其中北门桥唱经楼遗址位于今南京市鱼市街与东西唱经楼(街)交汇处,民国时期尚存,今楼已不存,本文择之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拥有1700余年的建寺史,历经六朝时期的长干寺、北宋至明初的天禧寺,永乐以后成为明王朝的皇家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该寺清末被毁,成为遗址。2007~2015年,考古人员对遗址北半部进行了全面发掘。在此过程中,从明清时期的地层、灰坑,尤其是多口古井中,出土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寺院遗物,为研究鼎盛时期的大报  相似文献   

9.
寺院志编纂源远流长 ,是我国传统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旧寺志流传不广 ,散佚严重 ,旧方志中对其记载亦非常简略 ,故寺史研究实属艰巨的课题。《湖南佛教寺院志》作者刘国强 ,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一人之力 ,编纂出版这部寺院志。该志具有涵盖面广、史实新颖、事实有据的特点 ,本文是圣辉为该志写的序。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5,(5)
<正>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所发现的塔基(TJ1)是一处复合型文化遗存,其主体的五环结构及其内外发现的H37和46个柱坑,虽绝大多数开口于表土层下,但却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是大报恩寺及其前身诸寺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屡经毁建,分别留下的重要遗迹。本文通过对塔基主体、塔外柱坑圈及H37的时代与性质的梳理,拟对整个塔基遗存的时代与性质做出综合判断。同时,对于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也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17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洲人眼里,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又称“南京瓷塔”)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声名远扬,被认为是仅次于万里长城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2.
静海寺——明代的“植物园”■郑乐明静海寺位于南京下关狮子山下西南麓,明葛寅亮编辑的《金陵梵刹志》卷十八记有:“卢龙山(即狮子山)静海寺,敕赐,在都城外,南去仪凤门半里。文皇命使海外,平服诸番,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静海。”由于这寺是皇家敕建,当时规模...  相似文献   

13.
王引 《郑和研究》2007,(3):33-37
在经过长期论证之后,南京市正积极组织筹备重建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前期的考古发掘、史料搜集、专家论证、规划设计、学术研究等工作已经进行。南京市民及广大海内外朋友都十分关注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重建,那么为什么要重建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琉璃塔在佛学、建筑学及历史文物文化方面有什么价值?它和郑和有什么关系?今天重建这一古代建筑奇迹的意义何在?大报恩寺与南京历史及未来的关系?……,本刊特辟“大报恩寺重建论坛”,欢迎海内外朋友、专家学家发表见解,参与讨论.来稿电子信箱:jw139180@sina.com(王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乐庆 《文博》2014,(4):92-96
观音菩萨是民间百姓最为崇奉的菩萨,她以大慈大悲的善行和救苦救难的德行成为拯救生灵一切苦难的"救世主",观世音菩萨的塑像遍布各大寺院和梵刹丛林,以"观音"命名的地名和建筑物各地皆有,戏曲《观音救父记》、《观世音修行香山记》、《观音菩萨鱼篮记》和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量传世文学佳作也充分反映了观音菩萨在中国的盛行,本文则主要从造像的角度,来阐释民间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和信仰,乃是东方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是由著名航海家郑和参与建造的世界奇观。大报恩寺的直接前身为建于吴末晋初的"长干寺",乃是南京地区历史最为古老的寺、塔之一。这里曾经是瘗藏唐三藏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之处,是明代南京唯一依皇宫建筑体制起造的佛教寺院,也是明代早期总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僧录司"所在,拥有全国佛教管理和佛学中心之地位。该寺还与明成祖身世之谜及成祖夺嫡易位乃至建文出家失踪诸史事相关。在其长达16年的建造过程中,郑和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从而对该工程之完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报恩寺塔建筑琉璃构件的科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报恩寺塔是明初重要的皇家琉璃建筑,是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和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技研究价值。本文以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建筑琉璃构件为研究对象,利用WDXRF、EDXRF、XRD、OM、热膨胀仪、高温测试仪等测试方法研究其胎釉化学组成、烧制温度、结构及物理性能;探讨南京大报恩寺塔建筑琉璃构件胎体原料来源和釉料配方的传承发展关系,揭示其制备工艺技术中所蕴含的科技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六、明清余晖明清时期,瓦官寺早已荡然无存,但文人墨客对它似乎总怀着浓厚的情结,这或许由于瓦官寺那划过历史夜空的曾经辉煌。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朝廷诏令禁私庙,有人便将位于花盂岗南的积善庵(一说集庆庵)修缮扩建后,名之为"瓦官寺"(即《金陵梵刹志》所谓"下瓦官寺")。不过,《金陵梵刹志》的作者葛寅亮同时也在《凤凰台上瓦官寺记》一文中指出其伪:"嘉靖间,魏国公徐鹏举园旁之积善庵改建,揭张其名,王元美、  相似文献   

18.
近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掘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作为明清时期南京城的标志之一,大报恩寺自建成以来就有许多未解之谜,尤其是寺中的琉璃宝塔备用构件去向,至今仍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今天南京江宁上坊社区黄龙山西麓,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下,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天宁寺遗址。天宁寺历史悠久,自宋代建寺以来,经历过多次毁坏与重建。明清时期常有文人墨客来此游览,他们所作的诗词散文,使寺庙附近的流水与冬日的梅花两处美景闻名于世。命运多舛据《金陵梵刹志》及《万历上元县志》记载,江宁天宁寺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后遭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6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这无疑可视作南京人文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盛事。不过,随着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成,一向被誉为"江东佛寺之祖"的建初寺,竟也同时被"修复"在遗址公园的东南侧,这倒有点让人莫名其妙。难道说,原本座落在长干寺(大报恩寺)西北面相距数里的建初寺也迁至此地?但遗憾的是,遗址公园门前的《碑记》,却已言之凿凿地告诉世人,将建初寺修复于此,乃是名正言顺地"原址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