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磊  李静欢 《神州》2013,(12):175-175
赵汀阳以一种歧视的眼光去对待不能够充分履行"做人义务"承担"做人责任"的群体,并将这部分人排除在享有人权的主体之外;他认为人人平等地享有人权是违反正义的,因为他们没有履行契约,却享受到权利。人权的存在,是要防止任何一个人在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的情况下不能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的后果的出现。没有了人权,人将不称其为人;人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才谈得上要不要去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因此,尤其在司法过程中,司法理念应当注重人权理念的基本要求,并践行预付人权理论中价值准则和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人权,本义是"人该有之"和"人皆有之"的权利,即人人应有的权利。解放后,我国人权事业从人权禁区到人权入宪,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崎岖道路。回顾这一历程,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今后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胡适研究中,对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留上海期间的考察,研究者们往往聚焦于胡适在"人权运动"中的表现,进而认为,胡适甫一回国即陷入到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纠葛当中,而忽略了"人权运动"前知识分子之间的纷争。因此,友人劝阻胡适归国的陈述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引证为胡适回国后处境的写照,以为"人权运动"预热。实则这些陈述掺杂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不足为胡适回到上海后的情境预言。与此相对,"人权运动"之前,回到上海的胡适与部分教育界、文艺界知识分子发生了颇为激烈的明争暗斗,而胡适也"知机"地作出了应对。准此而论,此期胡适在上海被"不容异己"(1),其主体当指某些的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而非国民党或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4.
我是律师,做了一些人权方面的案子,通过案例系统地研究学习了一下关于人权方面的制度、国际公约的规定。我的一个观点也是通常的一个理论:保障人权是最基本的宪政实践。"人权"两个字虽然2004年被写入宪法,但到现在,在很多官员的思想中仍然是一个禁忌。2010年我在福州办"三网民诽谤案",公安机关把公民拿的《世界人权宣言》作为罪证扣押。《世  相似文献   

5.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36):16-17
重点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一中国国务院官员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已取得"历史性迸步",但他一水认中国的人权状况还有很多不足,人权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这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之际,就人权问题接受中国《人权》杂志专访时所作出的表尔.  相似文献   

7.
刘志强 《炎黄春秋》2011,(10):86-91
考察中国人权史,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作为1929年~1931年那场"人权论战"的主将,通过撰写大量的有关人权的文章,系统构建了其人权理论体系,并以此揭露国民党一党专制与独裁的本质。他的人权理论与观点不仅是他一生全部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政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涉藏立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活动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涉藏议案"。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美国政府将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以"西藏人权"为借口干涉西藏事务;为"藏独"势力提供援助,等等。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侵犯"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长期存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西藏分裂势力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学普遍认为美国人权政策是沿西方轨道发展的。然而新的资料表明,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前苏联人权实践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有助于了解21世纪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趋势,因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权为评估一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判断基准。只有当公民不再需要经常用人权与本国政府抗争时,此政府才被认为是合法的。鉴于史学界对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人权运动尚缺乏系统剖析,本文以介于国共之间的中间党派为历史考察对象,通过对其主导的人权运动作认真梳理,试图阐明中间党派的宪政思想及其新自由主义人权观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改组与分化,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空前的困境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卡特总统上台后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大力推行人权外交。人权外交在其实施初期,对民主制的推行起到过一定作用。由于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本质上是一种强权政治,因此在实施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人权外交的提出,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一种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12.
陈占梅 《攀登》2005,24(5):129-130
人权保护是一项国际性的伟大事业,我国历来重视对人权的保护.但是,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护虽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有些权利却仍然需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朱丽 《沧桑》2013,(6):218-220
西方国家很早就确立有证人免证权,它是在多种利益进行平衡之后的最终抉择。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将亲属免证权写入其中,突出了我国对人权的重视,对人最基本人性和伦理道德的遵从。本文中笔者将从亲属免证权的法理层次对其剖析,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方面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于景浩 《环球人物》2012,(32):46-47
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有了新使命:2012年11月20日,她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任命为"艾滋病零歧视"大使。她在接受任命时说:"现在有很多(艾滋病)人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他们每天都在努力争取尊严和基本人权。我很愿意为这些无法发出声音的人代言。"然而,缅甸人曼扎尼却在网上以辛辣语气调侃道:  相似文献   

15.
“如果FIFA(国际足联)是一个政府的话,那它就是全世界最腐败、最不民主、最差的政府,”马克·西伍德毫不吝惜最高级形容词的使用。他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人权与艾滋病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也是南非最有名的人权活动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战争是对别的国家领土主权、平民生存权、战俘生命权等的践踏,是西方大国推行双重人权标准和强权政治的突出体现;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是反对践踏人权和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正义之举。从人权角度挖掘抗美援朝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清醒认识某些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旗号实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及公然践踏人权的丑恶行经,驳斥其“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论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成吉 《神州》2014,(11):200-200
人权是受一定的伦理道德所认可、支持与保障的人应当享有的各种权益。它已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权本来的含义是一种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以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同时希望在今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中能够更加完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周超 《神州》2012,(26):169-169
何汉理教授曾指出:"‘天安门危机’把人权问题带到中美关系的中心,并把它变成冲突问题。"1自此以后,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多次交锋。此间美国的态度也有一定的缓和。2010年10月份,达赖喇嘛窜访美国时也并未得到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涉疆、藏问题—噪音不止,难成气候。2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华态度似乎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只是,在10年7月,奥巴马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会见达赖,人权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中美关系再次遭遇冲击。本文认为,中美双方人权观的差异以及中国自身人权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权问题总是中美关系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我想,对于西藏的人权,达赣和他的一帮人是最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们统治西藏的年代,是西藏最没有人权的时候。现在国际上许多人都在谈论西藏的人权,且说得振振有词,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过去的西藏是什么样子的,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  相似文献   

20.
论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多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焕成  许剑 《攀登》2001,20(4):90-92
人权与主权存在着重大区别:主体不同,内容不同,产生的时间不同,属性不同,涉及的因素不同,领域不同;同时,二又有密切的联系:人权对主权形成挑战,人权的落实受到主权的制约。在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上本反对“高于说”:既反对人权高于主权论,也反对主权高于人权论,主张应充分重视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