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七期发表了《屈家岭遗址下层及同类遗存文化性质讨论》一文。文章中认为屈家岭遗址下层文化遗存与大溪文化晚期遗存是同类遗存文化性质。前者包括朱家咀和放鹰台、钟祥六合遗址中层墓葬以黑陶为主的遗存。后者包括有湖北松滋桂花树遗址晚期墓葬,公安王家岗遗址第四层墓葬,枝江关庙山遗址第三层,湖南澧县三元宫遗址晚一期,澧县丁家岗遗址T_3晚期墓葬,安乡度家岗遗址墓葬,安乡划城  相似文献   

2.
王华  张弛 《考古学报》2021,(2):297-316
目 次 一 居址中的动物遗存 二 墓葬与祭祀坑中的猪下颌骨分析 三 结论 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邓州市区东约4公里的白庄村北,该遗址是南阳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文化的动物遗存,并发现少量前仰韶时期的动物骨骼.本文主要通过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和前仰韶时期动物遗存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的生业和葬仪等问题. 八里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动物遗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出土于地层、灰坑和房址中,这类遗存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性质上属于"生活垃圾",与人类的生业活动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仰韶时期的动物生业模式,包括人类获取动物资源的种类与方式、家猪饲养状况等.第二类集中出土于墓葬和祭祀坑中,一般认为此类遗存与人们的仪式性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动物的社会意义或文化意义,八里岗遗址此类遗存十分丰富,墓葬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猪下颌骨,为探讨猪在仪式性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仰韶时期家猪饲养状况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2017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庙梁遗址,发掘清理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时代两大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非常丰富,遗迹有房址、灰坑(储藏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等各类器物,分为龙山时代前期和龙山时代后期两大相继的发展阶段。庙梁遗址龙山遗存是近年来陕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遗存的重要发现,是构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陶志远 《东南文化》2021,(5):100-111
黄鳝嘴文化是在考古材料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为考古界所确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之间的平原地带.该文化距今约6200-5700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早期遗存为代表;中期以黄鳝嘴遗址墓葬遗存为代表;晚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晚期遗存为代表.黄鳝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黄鳝嘴文化早期已然发生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可相互之间的影响却较小,但这微弱的互动却是大汶口文化向该地区不断施加影响力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2010年9~10月,为配合新疆中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厂和电厂灰场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厂区用地所涉及的西沟墓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遗址2处。出土铜、陶、骨、铁等文物近200件。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存。墓葬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墓葬为早期铁器时代苏贝希文化的遗存。晚期墓葬为公元7~8世纪的遗存,出土文物反映出多样化的文化因素,弥补了天山北麓地区唐以后考古材料的空白,为该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三观村遗址是一处以宝墩文化和十二桥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宝墩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墓葬、房址、卵石堆等,出土了花边口沿罐、高领罐、尊等大量陶器以及少量石器,属宝墩文化一期。十二桥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窑址、灶、墓葬等,出土陶器以小平底罐、敛口罐、矮领罐、簋、瓮、尖底杯、尖底盏为主,属十二桥文化一期晚段。  相似文献   

7.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存再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渭河盆地西部的宝鸡北首岭遗址,被分成六个发掘区揭露,Ⅰ、Ⅱ、Ⅴ区主要是房址和相关遗迹,Ⅲ区主要是路土,Ⅳ、Ⅵ区主要是墓葬。这个遗址的全部遗存,《宝鸡北首岭》分为早、中、晚三期,认为:(1)北首岭早期遗存属仰韶文化,称为“北首岭下层类型”,是半坡类型的前身。(2)北首岭中期遗存的文化面貌基本上与半坡遗址下层的相同,应当属于半坡类型。(3)北首岭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半坡遗址上层比较接近,属于半坡晚期类型的偏早阶段。  相似文献   

8.
神墩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存兼具环太湖地区、宁镇地区与皖江东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特点。虽然其早期部分遗存与骆驼墩遗址相类,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而晚期以陶鼎为代表的遗存可归入骆驼墩文化。根据遗址(4)层下墓葬间的层位关系及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将这批墓葬由早至晚划分为三组,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墓地的形成、布局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9年4~6月,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对平阴周河遗址进行了发掘,主要清理出大汶口文化和周代文化遗存,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存主要为5座墓葬。墓葬皆为竖穴土坑墓,以M4规模最大,出有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遗物22件。这为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特征、社会等级、文化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陶鬲是古代人们的蒸煮土器和做饭用的炊具,它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考占学上往往将这一器类,作为文化分期和时代推断的重要器物之一。近些年来,孝感地区通过文物普查,发现了许多西周时期的遗址、遗存发墓葬。其中经过发掘的遗址,墓葬有大悟县的吕王城,四姑墩,孝感市的聂家寨、白莲寺,安陆县的晒书台,黄陂鲁台山等遗址和墓葬,以及应山吴店镇墓葬。出土了一批丰富多彩的陶鬲,陶鬲是这一地遗址和墓葬中常见之物,在整出土陶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据  相似文献   

11.
赵春青  邵天伟  金彩霞  江旭 《考古》2012,(4):14-35,97,101
站马屯西遗址位于郑州市十八里河镇站马屯村西南,北距郑州市区约5公里。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干沟(河)的古河道,自西南向流向东北,将站马屯村一分为二(图一)。1984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曾在村东区发掘,出土的主要遗存属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1]。因南水北调工程的主干渠从该遗址西部经过,  相似文献   

12.
郧西归仙河遗址2009年度发掘获取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汉代、唐代、明代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丰富了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郧县青龙泉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文化面貌纯净,遗址中仅见石家河文化遗存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不见青龙泉遗址中出现的仰韶时期及龙山时期的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对于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界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兴涛 《华夏考古》2012,(2):25-46,155,156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河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调查、发掘工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李家沟文化、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和晚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基本研究历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有些方面还略作评议。在总结以往发现与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今后既要继续重视基础性的文化研究,又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运用聚落考古等方法,加强对古代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以期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雪山一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山一期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支代表性文化。本文对其文化内涵、分期年代、分布范围、 地方类型、来龙去脉、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前 言 平邑县地处山东省南部,沂蒙山区的西缘。境内地形较为复杂,北部属蒙山中山丘陵区,中部属河谷平原区,南部属四开山低山丘陵区。主要河流有浚河,河,两河自西向东,南北并行,注入沂河。平邑县的文物调查工作始于1956年,计历次调查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61处,见附表。(图一)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浚河流域,遗址以河旁台地居多,次为岭前坡地,洞穴遗址最少,仅有一处。现选择几处较有代表性的遗址进行介绍。 二、遗 址 1.东石门遗址(编号52)位于白彦镇东石门村西缘。遗址北距河约250米,南约50米处有一条自…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dental morphological data of Neolithic, Chalcolithic and Bronze Age populations from the Catalan Pre-Pyrenean area. The Neolithic group, in particular, differs from those of surrounding areas in its funerary culture: the building of cists, which is not present in the Sepulcres de Fossa Culture. A minimum number of 118 individuals from this area were studied for this work, 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Iberian and European group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micro-regional groups from the Catalan area (Pre-Pyrenean and Pre-Coastal) were biologically different during the Neolithic and the Chalcolithic, but not in the Bronze Age, when they also appeared to be more homogeneous culturally. In addition, both areas differ biologically from coetaneous Italian groups, although those closer to the coast show slightly smaller differences. Finally, the Bronze Age groups also present fewer differences with regard to the Italian Bronze Age’s group. Therefo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talan Neolithic population had two separate origins, related to cultural patterns, and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decreased within time, probably due to trade-related activities. Moreover, the fact that the difference with Italian populations decreased during the Bronze Age suggests major population movements through the Mediterranean that would affect the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uman groups.  相似文献   

17.
The Laoguantai Culture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distributed in the Wei and Han River Valley during the Middle Neolithic Perio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ealing with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 the Laoguantai Cul- ture in the Wei River Valley.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ramics, the author subdivides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into two major periods and five phases, and generalizes the chronological idiosyncrasies of the Laoguantai Culture. This paper then lies d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ies of settlement, demography and teelmology during the Middle Neolithic Period.  相似文献   

18.
新石器时代多数石器需要安柄使用,但木柄之类的有机质遗存极难保存。由于南湖等地具备特殊的埋藏环境,良渚文化带柄石器的实物竟有成批出土。本文首次公布这些珍贵的装柄石器实物资料,并系统介绍了良渚文化带柄石器出土的历史和现状,对带柄石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对良渚文化石器的研究能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是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关红山文化分期的文章已发表多篇,但由于受到当时考古资料所限,学者们分歧较大。本文以近年来所发表的两处层位关系较好的遗存为突破口,尝试对红山文化进行分期,并在分期的基础上,对以往有学者将红山文化划分为不同考古文化类型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赵宾福 《史学集刊》2004,(3):95-101
20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市奉节县的考古工作基本上属于空白。近十年来,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该县三峡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先秦时期的重要考古收获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对三个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辨识出了五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第一次建立了奉节县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坐标,也为整个重庆三峡库区的先秦考古研究提供了一把可供比照的标尺。二是找到并确认了川东地区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老关庙下层文化,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空白,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重庆三峡库区的新石器文化搭建了一个认识和讨论问题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