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蒋介石死了     
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四月六日报道,蒋介石死后,蒋帮由伪“副总统”严家淦接任伪“总统”,以继续维持其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七年背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一直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坚持反共反人民,独裁卖国.他双手沾满了中国革命人民的鲜血.但是他的血腥统治始终未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  相似文献   

2.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周恩来,是蒋介石搜捕的主要目标之一,周恩来因此历经了数次磨难,险遭不测,幸而最终都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曾称陈其美为“革命首功之臣”.但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还是因为此人和蒋介石关系特铁,是拜把兄弟。也亏得陈其美将蒋介石引荐给了孙中山,才有了后来蒋介石的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4.
正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为执行蒋介石全面"围剿"红四方面军的指令,于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兵分六路,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为避敌锋锐,红军实施了"收紧阵地"的指导方针,最后退守到巴山南麓万源一线。1934年6月,刘湘发动了第四期总攻,企图通过"东西对进",将红四方面军歼灭在通江以北、巴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过綦江石壕初探唐文胜中国工农红军在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蒋介石纠集一百万军队、两百架飞机,气势汹汹地向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分兵四路,采用步步为营、碉堡推进和"堡垒政策",层层包围我中央红军革命根据地,企...  相似文献   

6.
当蒋介石换上草黄色华达呢军装,双手叉在腰上,脸色非常难看地走到刺汪现场,来到躺在血泊中的汪精卫的身边时,陈璧君问的第一句话便是:“蒋先生为什么不来照相?”刺汪时刻蒋介石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这件事真实情况,只有蒋介石、唐有壬(当时的外交部次长)和我三个人知道。唐在刺汪后不久被刺身死,蒋介石去世也已多年,我现在还活着,是这段历史唯一的见证人。现在我把这段史实写在下面: 1935年11月11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当时我在中央组织委员会工作,我的办公室是在南京丁家桥湖南路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楼在钟楼的  相似文献   

7.
邂逅往往是爱情的开端,一个小伙子和一位已经戴过“敦”的姑娘一见钟情,虽然他们已初交相识,但怎样才能向她披露倾慕的心声,向她表示愿结终身伴侣的渴望呢?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没有哪个藏族青年男女不是徜徉在歌的海洋中得到爱情的。藏族青年都有一副与生俱来的歌喉,在雪域高原,一个青年若是不会唱歌跳舞,恐怕就只好打一辈子光棍了。不过,这样的人还从未发现过。藏族能歌善舞,青年男女人人喜唱“拉伊”。“拉伊”是山歌的意思,这种歌专门用来表达爱情,它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既有传统的歌词,又可触景抒怀,借物喻意。但这种歌只限于在青…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蒋介石,一个是革命的伟人,一个是背叛革命的罪人,两人泾渭分明,似乎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历史的事并非如此简单。蒋介石追随孙中山,从辛亥革命起,到1925年孙中山逝世,前后至少有十四年的交往。本文试就历史事实,简述其要。(一) 蒋介石最初认识孙中山,是通过陈其美的推荐和介绍的。蒋介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于浙江奉化,童年时代,正值戊戌变法以后,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高。其家离宁波很近,而宁波又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被列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从宁波到上海,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9.
1914年,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年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我在日本人的掩护招待之下,在东北的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到东北,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于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作用,以致让他在事过30年后还念念不忘呢?受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悬殊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四·一○」反革命事件始末文\张国强在峥嵘壮烈的中国革命的历程中,1927年4月12日,是一个浸透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鲜血的日子。在这一天,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南京人民也不会忘记,1927年的4月10日,...  相似文献   

11.
「两个革命高潮之间」是指以一九二四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起点,北伐战争在长江流域胜利发展为顶点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另一個革命高潮还未到来,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各种条件另一个革命高潮必然到来。下面作具体的解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蒋介石的叛变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而失败,蒋介石建立了「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級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下,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陈红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Hitler)两个人常被联系在一起:蒋介石一意仿效希特勒,要在中国推行法西斯主义。这是写人教科书的不易之论。那么,历史上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言之凿凿,却也拿不出直接而又确实的证据来...  相似文献   

13.
谭锐 《黑龙江史志》2012,(15):55-56,5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视民族资产阶级为革命的一个重要动力之一。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却带有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时而支持革命,时而脱离革命。因此,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民族资产阶级是背叛了革命还是保留了其革命性是需要我们去认识的一个问题。应该说,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留在了革命阵营之中,依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鄂豫皖苏区的两支歌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就曾产生过两支歌词不同、曲调也完全不同的歌:  相似文献   

15.
“旗香”歌舞的内容。 铁岭市文联王国兴同志1988年深入到法库县山村采访“旗香”仪式歌舞传人陈俊清、房国忠等老人,记录、整理了全部“旗香”仪式歌词,删掉明显的重复段落约一千句,剩下约三千多句,以《萨满神歌》(仪式歌专辑)为名,以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的形式问世,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汉军八旗祭祖的萨满仪式歌——“旗香”歌词专辑。从《萨满神歌》的“词目”看,共分十三个程序,每个程序又分若干项目。其“词目”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28—1937年的张静江赵兴胜(一)张静江,原名人杰,浙江吴兴南浔人,著名的国民党右派分子。1927年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活动,“朝夕与总司令商讨清党大计”,是“四·一二”反共事变的主要策划者,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负责...  相似文献   

17.
李成生 《沧桑》2009,(6):34-35
70多年前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在这次战役中,“左”倾错误者否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因此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但是,英勇的红军终于冲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表现出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8,(6):76-83
《红色歌曲集》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印发的最早的歌曲集。集子中开篇是《国际歌》,内有《工农暴动歌》,《红军歌》、《红军行军歌》、《十送郎歌》,《十送郎调》、《十劝妹歌》、《年关穷人苦债歌》等20余首。这些歌的歌词非常朴实生动.既富有集体主义的战斗豪情,又蕴含浓郁的个性化色彩.如今哼唱起来仍让人感同身  相似文献   

19.
有一段时间,我随心地翻译着那些感动了我的摇滚歌的歌词,感觉它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经常被人看不见的堡垒。我一直将那些好的摇滚歌词称为"摇滚诗歌",但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与新疆三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11月7日三区革命首先爆发于伊犁,至次年9月发展到塔城、阿山(今阿勒泰)。蒋介石对新疆三区革命的发生、发展采取各种不同手法对付之。本文从蒋介石这一视角对新疆三区革命进行研究,认为蒋介石以打、谈、抚的手法抵制新疆三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