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2016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对偃师聚贤路建设区域地下文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大型夷平封土墓三座。墓葬自北向南排列,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明券砖石混筑多室墓,墓道朝东。M26、M27为三室墓,由墓道、前室、耳室、甬道、横室、侧室、后室组成。M28少一个前室。三座墓葬均铺设两重壁砖和顶砖。壁砖下普遍铺垫一层宽约50厘米、  相似文献   

2.
丁奉及其家族墓地位于南京北郊幕府山南麓。2020年5月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墓葬共4座,均为南北向,东西并列分布,自西向东编号M2-M5,其中M3出土砖地券,券文清晰,明确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墓葬均为土圹竖穴前后室砖墓,砖室长度8米以上,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南京博物院  徐州博物馆  邳州市博物馆 《考古学报》2019,(2):245-282,中插1-中插24
<正>一墓地概况煎药庙西晋墓地位于江苏邳州新河镇陈滩村煎药庙(图一),于土地改造工程取土时发现。地理坐标为北纬34.20782°,东经118.02313°,高程23米。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市博物馆三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调查、勘探与抢救性发掘。经调查、勘探,共发现砖室墓葬九座。墓葬位于一块东西向台地之上(图版壹)。台地原长约200、宽约100、高出地表约4.5米。发掘时,台地已  相似文献   

4.
洛阳五女冢新莽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文物》1995,(11)
1992年12月~1993年4月,我队在配合西工区玻璃纤维厂宿舍楼基建中,发掘了一座新莽时期墓葬(编号:IM461)。此墓西距涧河约600米,南距五女冢约500米。墓葬随葬器物摆放位置未被扰动,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IM461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两耳室组成,方向180度,为单穹隆顶小砖券墓(图一、二)。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元月,孝感市博物馆和云梦县博物馆为配合云梦县城关建设路扩建工程。在家树园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并及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楚王城东区的弹药库以东约,IS0米(图一),在建设路扩建破士动工时暴巨。现出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该墓是一座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和三后拿共六部分组成(图二),坐北朝南,方向185度。通高320、宽586、进深540厘米。墓道呈斜坡形,长1400、宽360厘米,靠近墓门的一端低于墓门。以下为内室、墓门宽230、进深80、高210厘米。前室和后室为平底,进深255、宽460厘米,墓底至墓顶高2…  相似文献   

6.
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4年7月,我们在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40分厂清理了一座东汉墓(编号M1),墓内出"王当、当弟伎偷及父元兴"买地铅券一件,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为土圹前堂横列墓,方向南北。墓由墓道(未发掘)、甬道、前室、后室、耳室等五个部分组成(图一)。甬道:位于墓南头前室偏西的部位,长1.4、宽1米。甬道南与墓道相接处有残存的封  相似文献   

7.
宁夏固原市北塬东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军 《考古》2008,(12)
1999~2000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固原市北塬的两座东汉墓进行发掘。两座墓均为带斜坡墓道、前室穹隆顶、后室券顶的多室墓。出土遗物有陶器、铅釉陶器、铜器、骨器、玉器、琉璃器和钱币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看,M1的时代为东汉早期偏晚,M5的时代为东汉中期,墓主可能为地方豪强。  相似文献   

8.
2015年9月,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对巴日松古敖包墓地两座被盗壁画墓进行了清理。两墓均为长斜坡式墓道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组成,前后室平面呈"凸"字形,墓顶为硬山式。墓葬仅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等少量器物,但壁画内容丰富,包括羽化升仙、车马出行、宴乐、放牧、农耕等画面。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壁画判断,两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时期。巴日松古敖包壁画墓的清理,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汉代丧葬习俗、绘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三山驸马墓     
三山驸马墓■王志高张九文1995年5月初,雨花台区板桥镇三山砖瓦厂在一土山顶部取土时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古墓。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管会随后联合进行了清理发掘,发掘结果表明墓主为明太祖朱元璋驸马赵辉。墓葬西南向,由墓道、封门墙、前室、后室几部分构成。墓...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月,四川省大邑县修建机制糖厂,深挖基足时,发现南宋残墓一座,出土三彩陶俑两躯,铜镜一面,该厂当即通知我馆派员前往清理。随着工程的进展,距南宋残墓20余米处出土了一些玉碧底和实心足的唐代瓷器残件。几天后在出土唐瓷残件的附近发现古墓二座,当即进行清理,兹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结构和葬式一号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2.94,宽1.08,高1.21米.方位,北偏东18度,墓室分为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墓道长0.34,前室长1.85,后室长0.75米。墓墙系先用长34,宽17,厚4厘米的青砖砌成五个门洞式的券拱(墓道券拱与前室的第一个券拱相联结,其余券拱与券拱之间,间隔35至50厘米不等),然后在券拱外砌一  相似文献   

11.
陕西卷烟材料厂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4月,为配合陕西卷烟材料厂厂区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在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纬二路西段北侧的征地范围进行了考古钻探,钻探中发现汉墓5座,随即配合工程对其中的2座进行了清理,现将此次发掘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2座墓均为斜坡墓道砖筑洞室结构,墓向呈东西向,据其平面形状可分A、B两型。 A型 编号95SJMS(图一)。前“堂”后“室”结构,平面略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及后室三部分组成,全长16.14米。墓道位于前室之东,口长8.7、宽1.3米,口距地表1.5、深3.5米。墓道西侧径直进入墓前室,未见甬道。墓门为单砖券成,券门下系条砖砌成的横人字状封门。封门宽1.24、高1.72、厚0·34米,仅相当于一砖之长。前室平面呈方形,穹窿顶,中间塌陷,边长3.3、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7,(12)
长子南沟金代壁画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西南,地处岚水河支流丰河南岸的台地上。2016年4~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壁画墓,自南向北依次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前室、后室组成,平面近"中"字形。壁画仅见于前室,分为墓壁主题壁画、建筑彩绘和墓顶祥瑞星象图三部分,其中墓壁上层为一组24幅孝行图。长子南沟壁画墓的墓葬结构、壁画布局及装饰内容均属于晋东南地区较为常见的形式,墓葬年代应为金代。  相似文献   

13.
199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配合下在乌审旗郭家梁村清理了一座大夏国墓葬。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随葬器物主要是日用陶器。砖刻墓志记录墓主为田焽,武威人,历任大夏国重要职位,卒于大夏二年即公元420年。田焽墓的发现与发掘,填补了有关十六国时期大夏国考古资料的空白,对研究大夏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6月,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钻探队在河南省巩义市物资局所建新华小区2号楼基础内探得一座汉墓(图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联合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简报于后。 该墓(编号0106ZGXHM1)为双室砖券墓,方向33°,距地表深8.2米,由墓道、前雨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图二) 墓道 位于前室北侧偏东,南接前甬道,宽1.2米,由于场地所限,墓道未清理。 前甬道 位于墓道与前室之间,砖砌,券顶为盗洞所破坏,长1.5米,宽1.1米,高1.4米。南部见一铁门环。 前室 …  相似文献   

15.
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辉  史家珍  王咸秋 《文物》2011,(9):32-47,1
2009年2月~2010年9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洛阳段共发掘古代墓葬177座,主要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唐宋时期墓葬,其中ZM44为2009年4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洛阳服务区东侧调查钻探时发现,墓葬位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东南。此墓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北侧室、南双侧室、后室等组成,为多人合葬墓。因盗扰严重,出土器物较少,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饰等。其中出土的"曹休"铜印应是墓主人的私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应属三国时期,墓主人为曹魏名将曹休。  相似文献   

16.
大德庄墓地地表现存5座封土。因张石高速公路建设,2015年11月—2016年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蔚县博物馆对大德庄墓地M1和M2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2为多室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及后室组成,出土随葬器物种类繁多,有陶器、铜器、玉器及铜钱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推断该墓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M2的发掘丰富了大德庄墓地的文化内涵,为同时期多室砖室墓及葬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对全面了解冀西北乃至河北地区东汉墓葬的分布规律、墓葬形制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巩义站街晋墓属抢救性发掘 ,墓葬为砖筑 ,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内甬道、主室和后室组成。纵深9 2米 ,平面呈“串”字形。后室置双棺 ,分别为男女墓主。随葬器物较丰富 ,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瓷器、漆木器等 ,具有西晋早期的特征。该墓为河南郑州地区发现的保存较好、规格较高的晋墓。  相似文献   

18.
张百祥 《东南文化》2023,(6):34-41+194-195+191-192
2013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百草岗发掘了两座东晋墓。两墓均为带墓道双墓室砖墓,平面呈“中”字形,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券顶等结构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形制复杂。出土随葬器物23件(套),有青瓷四系罐、碗、盒、砚台以及滑石猪等。两墓既有东晋墓葬的特征,又带有南朝墓的某些特点,反映了东晋至南朝早期过渡时期的墓葬形制,为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的分期、形制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6月,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双岗社区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5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5座墓分布规律,由北向南近直线排列,除M2被完全破坏外,其余墓葬均为由斜坡墓道、排水沟、甬道、墓室等组成的"凸"字形单室砖室墓,方向为坐东朝西。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及带有明确纪年的地券可知,此处为南朝罗氏家族墓地。本次发掘丰富了南朝墓葬的发掘资料,出土的地券对于研究墓主家世生平及当时的道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75年纪南城大规模勘查与发掘期间,在纪南城南垣东门外的安家岔邮电所西侧现代窑台上发现了东汉砖室墓。当年6月由参加纪南城发掘的江西组负责清理。清理资料移交当时纪南城考古“大会战”资料组。现据原始记录对该墓清理情况作如下介绍。一、墓葬形制墓葬有盗洞,局部墓砖已倒塌。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券顶,方向270度,墓口径地表深0.50米(图一)。墓室全长巴.32、最宽处3.IO、最高处3.00米,分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墓底铺地砖,呈人字形销法。墓壁以单砖错维平砌而成。前、后室南、北两壁在1.56米高处起券。券顶用两层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