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斯同与《明史》纂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斯同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不仅追随黄宗羲,开创了浙东史学,在清代的学术领域独树一帜,而且还以“布衣”身份参与了清政府组织的《明史》编纂工作,为纂修《明史》贡献了毕生精力。对此,人们历来评价很高。但以往的有关论著,往往多泛  相似文献   

2.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21,(1):127-128
黄爱平:《清代浙东史学的文献特色与传承意识》(《中国文化》2020年第2期)清代浙东史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域流派。本文致力于发掘支撑其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理念,认为深厚的文献基础和自觉的传承意识,是清代浙东史学得以赓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清初开啓新局的黄宗羲,继武其后的万斯同,承上启下的邵廷采和全祖望,至乾隆时期发扬光大的邵晋涵和为之总结扬厉的章学诚,都极为重视读书,重视文献史料的搜求、整理和鉴别,重视史事、人物、典制的记述,重视史学精神的坚守和史学要义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浙东学派的治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学术文化,最突出的有二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另一个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这个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就是以黄宗羲、章学诚为首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开山祖是黄宗羲。他生活于明末清初,为学赅博,一生主要从事讲学授徒和著书立说,浙东学者多承其学。至如一代大师,开辟蹊径,师教乡习,濡染成风,甬、绍硕学大师,前后相继,著名的有万斯大、万斯同、黄百家、邵廷采,李邺嗣、  相似文献   

4.
清代浙东学术,经史并包,但以史学为显著。黄梨洲肇端,万季野绍绪,全谢山恢张扬厉,自成格局,汇合成所谓“浙东学派”。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谢山的史学精神。(一)谢山著述甚富,如《七技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经成《宋元学案》等,都是上乘之作,但最能体现其精神者,莫如《给俺亭集》。集中多碑版传状之文,仿梨洲而青出于兰。由于对象泰半为抗清不屈之土,可以用“褒奖气节”四字来概括。笔者也撰写过几篇小文,略加发挥。虽然如此,我认为谢山的史学真说不局限于此。不宜在这方面过于强调——有些学者甚至把“褒奖气节”扩张到…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以社会的剧烈变革为背景,中国传统思想开始进入了总结、整理的时期。如果说,王夫之主要对古典哲学作了较为全面的反省,顾炎武着重在经学上开一代学风(奠定清代朴学之基础),那末,黄宗羲的注重之点则主要在学术史。黄宗羲曾对宋元及明代的学术思想史作了深入的考察与整理,他的《明儒学案》及《宋元学案》(由黄百家、全祖望续成)之系统与精深,是前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北宋大史学家,也是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欧阳修的史学思想和他的理学观点有联系,因此认识欧阳修的史学不能离开对他的理学观点的研究,不能把欧阳修的史学和理学分割开来。我们把他的史学和理学联系起来研究,考察其中的关联,又分析各自的特点,那么,我们对欧阳修的史学可以作出进一步的评价,可以对一些问题作深入一点的思考。《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介绍欧阳修的理学观点和他的学术思想渊源流变。这一卷《学案》中辑录的《易童子问》、《本论》反映了欧阳修学术思想的几个基本点。近代理学史著作有的注意到欧阳修在理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必要的述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 (一) 清代浙东史学学派的开创者黄梨洲,是当时学术宗匠。他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而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则超过了顾、王二氏。他撰写了多种明季史书,如《宏光实录钞》、《行朝录》、《海外恸哭记》等,记录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又撰著了两部不朽的学术史著作,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的《孟子师说》与黄以周的《子思子辑解》既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又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成果。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充分展示了清代浙东学者对儒家道统的构建和细化。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清代浙东学派逐渐由对义理的关注转化为对考据的重视,至《子思子辑解》更趋细密严整。另外,在哲学本体的选择上,《孟子师说》立心,《子思子辑解》尊礼,但在功夫修养上,两者皆以“诚”与“慎独”为津梁。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清代浙东学派亦经历了回归当下与还原经典的变迁。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不仅真实展现了儒学思想之演变,而且透露了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嬗变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宋元学案》全祖望补本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其性质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几被遮蔽。全氏补本力求摆脱宋以来的道统谱系,着意重构宋元儒学的多元史实;发掘梳理大量处于边缘与过渡环节中的儒学活动,呈现了儒学流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增设与儒学运动密切相关,但思想内容不多的学案以及不直接反映思想的党案,使思想史的建构突破了纯理论的范式。与黄宗羲相比,全氏补本更具有“历史的”性质,反映出清代浙东思想史观的变化,并折射出清代学术有别于宋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元学案》成书第一阶段"黄氏原本"的主要编纂者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主要致力于学术思想的诠释;第二阶段"全氏修补本"的编纂者全祖望,主要致力于思想史的构建;第三阶段的编纂者王梓材与冯云濠,主要致力于文献校订。黄百家作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忠实继承者,贯彻其定下的编纂原则与思想史观,在编纂《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做了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师承关系的辨析、历史记载的考证、思想史的建构与诠释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全书的学术价值。黄百家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道统框架,建构了比较完备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其评论贯穿了清代浙东学派推崇学术创见、道德与学问并重、折衷朱陆各派思想的一本万殊思想史观,以及学问优先于地位的纯粹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又作统宗,别号褐夫,时又称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万泰的第六子①,浙东大儒黄宗羲的及门弟子。他专研经学,今存经学著作有五种,合称《经学五书》②。这部《经学五书》,依其内容,可分为三类:(-)《周官辨非》,专辩《周官》一书的真伪和成书时代。(二)《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三种,论辨和勘正礼书中的字句、仪节、制度等。(三)《学春秋随笔》,辨正前人诠释《春秋》的缺失,并阐明孔子的书法。斯大的经学研究,他的老师黄宗羲有相当高的评价,宗羲说:“学不患不博,患…  相似文献   

12.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百年以来,有关全祖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理清了其生平事迹和创作情况,整理出版了《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二是揭示了他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和增补辑《宋元学案》的历史贡献,三是充分论述了全祖望史学思想的特点和成就。但是,对于全祖望经学思想和文学成就的研究,尚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明儒学案》是一部学案体裁的学术史著作。在黄宗羲的所有著作中,这部书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明儒学案》全书62卷,列17个学案,透过宋明理学发展的流变,总结明代的理学,展现出理学发展的趋向。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体现。《明儒学案》体现的治学精神,对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开风气的意义。一、学要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黄宗羲在《明儒学案》贯彻的治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是:学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明儒学案序》开篇说: 盈天地间皆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穷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后之学者,错会前贤之意,以为此理悬空于天地万物之间,吾从而穷之,不几于义外乎?此处一差,则万殊不能归一。夫苟功夫著到,不离此心,则万殊总为一致。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也。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剿其成说,以衡量古今,稍有异同,即诋之为离经畔道,时风众势,不免为黄芽白苇之归耳。夫道犹海也,江、淮、河、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曾补撰《宋元学案》,向以史家著称。他作为史家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出发,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多有创获。本文即就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全氏在史学以及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具有民主启蒙性质思想的黄宗羲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学者专家对黄宗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吴光先生就是一位较有发言权的专家,他著有《黄宗羲汇考》,执行主编了《黄宗羲全集》,并发表了多篇有关黄宗羲的论文。吴先生于2008年出版的《天下为主——黄宗羲传》一书,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黄宗羲的一生经历及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乔治忠教授著《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相互关系研究》一书,于2016年9月由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53万余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晚明学风,至清初而为之一变,由空谈义理性命转向经世致用,提倡实学,注重经史之学的研究。黄宗羲是开此风气之先的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明清之际浙东史学的开创者。其私淑全祖望继承和发扬了他所开创的这一学派的学术风格,是这一学派中卓有成就的经史学家。本文拟对他们的学术倾向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初冬时节,我借陈其泰教授来山东大学讲学的机会,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早已期盼的采访。陈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教学和研究多年,撰著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公羊学》、《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著作多部,又主编有《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在学界很有影响。这次,他是应山东大  相似文献   

19.
“浙东史学”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章学诚《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但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学术范畴,至今尚未有大致统一的认识。上述学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二个重要学人。本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一定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概括其史学学术特点,以期说明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泰栋 《古今谈》2004,(1):37-38,36
宁波不仅有促进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善于经营工商业的宁波帮,也有对国内和国际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浙东学派,两者是宁波经济和文化的反映。经世致用,是浙东学派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其思想内涵极其丰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他个人经历明清之际急剧的社会变化,经过多年反思与探索而萌发的难能可贵的反封建主义思想。在清末,他这本书成为民主主义者的必读书。我认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法》等篇章,所包涵的民权思想比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所提出的民权论几乎要早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