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对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的神格及其原生形态问题,进行了再次讨论,认为它本质上属于鸮纹透雕玉器,是红山文化先民崇鸟礼俗的产物,它所代表的神格是鸟神.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太阳形玉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岳  曲石 《文博》2001,(1):17-18
在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有一种被人们命名为“太阳神”的奇特玉器。其实此种玉器既非考古发掘品,所用玉料、作工、造型等又都与红山玉器风格迥然不同。对此种玉器是否确为红山文化先民遗物暂置不论,但在历史上对太阳的崇拜却是各原始民族曾经有过的事实。这里就红山文化的内涵,对此问题作一查考。先就自然环境而言,红山文化是分布于我国东北上辽河流域新石器晚期的原始文化。这一区域对现代人类来说并不尽人意,在气候上处于温湿半干旱季风气候,地理上位于黄土高原的东端,土壤贫脊砂化。但在红山文化当时,这里常年气温要比现在高3至5度…  相似文献   

3.
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考古队员们,发现了积石冢和大型祭坛之后,又一个问题开始出现在脑海里:按照常识,史前文化的墓地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与相关的地面建筑遗迹相伴随。在这里,会不会有红山先民们在5000多年以前的建筑物呢?于是,在1983年的秋季里,考古队员把目光放在了寻找红山人的建筑遗址上面。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独立的玉器系统,动物形玉器则是红山玉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对近几十年红山动物形玉器的考古发现进行梳理,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这一工作有助于红山动物形玉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红山文化彩陶纹样的系统梳理,发现红山文化彩陶纹样在不同时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从红山文化彩陶纹样传播的视角看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红山文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山文化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虽陆续有红山文化的玉器出土,如1971年著名的三星他拉玉龙的发现,然真正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对红山文化玉器产生浓厚兴趣的应为1983年开始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掘。在牛河梁遗址,不仅发现了大型的女神庙,还发掘了一批红山文化的墓葬,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玉器,并由此对以往在燕山山脉以北出土的红山文化  相似文献   

7.
兴隆洼文化时期辽西地区远古先民在距今8000年左右对野猪的崇拜已具有了图腾崇拜的含义,崇拜形象由野猪实体开始向抽象化形象转变,是龙文化的孕育期。赵宝沟文化时期将猪首龙的形象刻划在祭祀用的陶器上,是辽西地区龙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龙文化的形成期。红山文化时期,以玉龙的出现为标志,是龙文化的发展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2014,(1):58-59
牛河梁遗址、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追溯到6000至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根据红山后遗址命名。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红山文化晚期,与其他两处红山文化遗址相比,其范围最广、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而得名,属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文化延续的空白,为一直困扰史学界的夏代以前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及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佐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距今6500~5000年间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以大量玉器的发现而著称,它与江淮之间的凌家滩文化、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堪称史前东方沿海地区三个重要的玉文化工业中心。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曾经加入了大量的动物元素,这些元素有的十分具体和清晰;有些动物形象则略显抽象而模糊,需要后人的考证。若提及红山文化最富盛名的一类玉  相似文献   

11.
《旅游》2011,(8)
赤峰是因城区东北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一红山而得名。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就因首先在赤峰红山发现而命名。赤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北方文明的摇篮,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刘燕萍 《收藏家》2014,(11):59-64
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是在距今4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主要遗址群分布地点在我国的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北部等地。红山文化玉器的命名时间是在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之后,但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时间应该早干它的命名时间,至少不应该晚于清晚期,因为在被确认为真品的民间流传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些就属于收藏中的“熟坑”,从包浆上观察估计,其中有些熟坑的被把玩时间不会低于100年;  相似文献   

13.
展览     
《文物天地》2020,(1):128-129
沈阳:又见红山"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目前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展览分为"生产与生活""祭祀与崇拜""以玉为葬""红山之路"四个单元,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246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外借展品98件。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红山文化出土的精品文物。展期至2020年1月16日。杭州:海派书画家作品展2019年11月20日,"海上流韵——大运河(浙江)海派书画家作品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鸟兽纹玉研究尤仁德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文化中心的红山文化,其玉文化十分发达。在动物型玉器里,鸟纹、兽纹玉器占很大比重,特别是鸟纹玉,这最能反映红山的东北夷文化圈的文化特色。下面研讨的3件玉,是红山文化鸟兽纹玉器中典型的一类。它们相同的造型...  相似文献   

15.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发掘辽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时,就已发现了具有小河沿文化特点的陶器。1938年,日本人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书中收入了在赤峰四道井子等地点采集的陶器,其中也有小河沿文化的绳纹筒形罐、彩陶豆、彩陶钵等。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两个地点出土的小河沿文化遗物均被纳入到红山文化的范畴中。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与以赤峰红山后“第二住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正>红山文化发祥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因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赤峰——红山,同一座山,两种表述,那座赤色如焰的山,不仅给人视觉的冲击,更给后人无限遐想,既有文化的遐想,更有财富的梦想。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进入了鼎盛阶段,并使该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及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并列成为中国史前三大雕琢和使用玉器中心。其诸多优势因素被夏商周三代所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因素。红山文化时期虽已过去了五六千年,偶然也有器物出土,但对其真面  相似文献   

17.
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郑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们对红山文化的新认识是从阜新胡头沟积石墓地开始的。喀左东山嘴、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及凌源与建平交界处的牛河梁坛、庙、家的相继发现,把人们对红山文化的视线转移到大凌河及其支流,即辽宁西部范围内。因为这里其墓...  相似文献   

18.
试论红山文化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山文化发现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遗址已达百处之多。但是几十年来,却一直没有发现红山文化的墓葬。从70年代开始,才相继发现并发掘了阜新县胡头沟、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和凌源与建平两县交界地带的牛河梁3处红山文化的墓地。特别是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红山文化的特殊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承的条件下,对红山文化玉三孔器的造型、纹饰、出土情况、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已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参考了有关的历史文献,从玉神学、玉文化的角度说明了红山文化玉三孔器使用功能为巫师通神的法器,同时对相同和不同的观点都作了分析,进一步阐明此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全面掌握了牛河梁遗址内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重点分析了红山文化的生活遗存与礼仪建筑的分布规律,通过与大凌河上游和赤峰地区的对比,揭示出牛河梁遗址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红山文化的祭祀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