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大方 《丝绸之路》2010,(15):31-33
2010年年初,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内蒙古重大考古成果展"。在这次展览上,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的辽代彩棺及该墓女主人精美的随葬品十分醒目。其中,仅出土的镏金刻花大铜铎就有三件,著名的辽陈国公主墓也只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铜铎。由此可见,吐尔基山辽墓女主人身份、地位极高。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发掘了一座辽代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属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①,由于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在2004年被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鉴于吐尔基山辽墓的重要性,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其中墓主人的骨骼标本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进行包括人种学、古代DNA、食谱分析以及三维人…  相似文献   

3.
窗外的阳光一点点地淡了,不知不觉又在工作中度过了一天。实验室里有些昏暗,起身去开灯,又去冷藏柜拿水。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的颅骨标本端正地摆放在冷藏柜的上层,颅骨头上的金冠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虽然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反复看很多次,此刻还是忍不住与她对视了一会儿。由于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眼睛酸酸的.金冠有些刺眼。  相似文献   

4.
广宜街辽代石函墓群面貌独特,与传统石棺墓在墓葬形制、葬具和葬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将广宜街辽墓与传统石棺墓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对广宜街辽墓群的性质、文化内涵和墓主人身份进行了分析,并对墓群进行了分期与年代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扬之水 《收藏家》2011,(10):55-57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一件银鎏金提梁扁壶,壶腹两面开光中各装饰一幅人物故事图,两图均有榜题,其中一幅题作“四浩先生”,另一幅榜题也是四个字,不过第二字稍欠清晰,不同版本的图录此幅之图版说明概作“弘口先生”(图1-3)。  相似文献   

6.
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羊场乡的一方辽代墓志志文残缺不全,墓主人姓名缺失。笔者认为,此墓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女性,即辽初玉田韩姓贵族韩知古之女、韩匡嗣之姊,嫁于契丹萧姓贵族成员徒都姑,并对她的生平和家庭试作探讨和考证。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在重庆奉节宝塔坪发掘唐代墓葬时,发现了墓主头骨上戴着下颌托,这个奇特的器物引起笔者的兴趣。经过查找资料,发现下颌托以唐墓为多,在辽墓、南宋墓中也曾出土过,流传时间至少700年,延续时间不可谓不长;在宁夏、河南、湖北、重庆、江西都有其身影,分布不可谓不广。但是发现的数量极少,给人以若有若无之感。这种奇特之物,它寄托着什么观念?它有怎样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40余座辽代火葬墓,其形制可分为土圹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两类,以圆形为主,墓主人多为汉人。北京地区辽代火葬流行主要受佛教影响,同时亦与契丹人的火葬风俗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学术交流,推进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事业的发展,使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规范化,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新的业务骨干,特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专家,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指导。在这期间,齐东方教授观摩了吐尔基山出土的辽代金银器,并做了题为《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北齐徐显秀、娄叡墓中的火坛和礼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北齐徐显秀墓和娄墓中的“灯”本是拜火祭坛,鸡首壶、尊、瓶等器则是礼器。隋虞弘墓中的石“灯”也应是火坛。由此说明祆教信众沿袭中国古来以礼器随葬的传统,将火坛及其礼器放入墓室作为祆教葬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辽墓初探     
辽墓是辽代考古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清理挖掘了大批辽代墓葬,已发表材料的墓葬达二百余座。其中不少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并发现具明纪年的墓志,为辽代考古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拟以这批已发表的材料为基础,对辽墓的分期、类型、壁画、葬俗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辽故东郡夫人墓志铭出土于河北涿鹿县涿鹿镇,保存较为完整,志文涉及辽代史实并不多,而是较多地记载了墓主人康氏的家世、丈夫及子嗣等情况,为研究辽代地理、葬俗、官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辽代末经 盗扰的皇族墓;西方人称它“契丹文化 德国人发掘出的公元前14世纪希 腊迈锡尼国王的黄金画具、曾震动世 界,而陈国公主墓中竟有两对这样的稀 世之宝。 辽代产于中亚的玻璃器皿.当今世 界各大博物馆的收藏总量不逾百件,而 此墓却独出7件! 2000年8月, 西方媒体对地处我 国内蒙古哲里木盟的陈国公主墓 进行了详尽报道,并称其为“契丹文化奇迹”。立即引起中外学者的广 泛关注。据 有关专家介 绍这是中 国迄今首次 发现的辽代 未经盗扰的 皇族墓,其 中仅用金, 银、玉石, 摇滚、珍 珠。水晶等 …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初,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牡丹纹花鸟镜)(注)大铜镜一件,见图一(修复前)。此镜为2003年3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采石厂爆破施工时,在偶然发现的契丹贵族墓葬中出土,属五代或辽早期,距今一千余年。  相似文献   

15.
沈骞 《南方文物》2014,(1):201-202
<正>姜伯勤先生在《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一书中的《唐安菩墓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祆神——兼论六胡州突厥人与粟特人之祆神崇拜》一文中提出①:六胡州粟特人、唐定远将军安菩墓所出一具唐三彩骆驼鞍鞯皮囊上有一神兽型神像,为研究六胡州粟特人文化与突厥人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初唐以迄盛唐,由于粟特人在突厥部落  相似文献   

16.
杨玥 《考古与文物》2013,(1):94-101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代墓葬也多有反映.本文试以辽代墓志生肖图案为主题,从生肖的形态、时空分布及与墓主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力图归纳辽代墓志生肖图案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特点,并进一步展示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李思齐 《文献》2024,(1):135-142
2018年《辽金历史与考古》上公开了一方辽代墓志,被命名为《耶律善庆墓志》。经辨认对比,《耶律善庆墓志》与内蒙古大学藏契丹小字《故侍中墓志铭》出土于同一墓葬。墓主人耶律善庆即《辽史》有载的耶律蘂奴,为辽代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的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饰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的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饰件●乌兰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辽代鎏金凤纹银马鞍前桥饰。此物1983年9月出土于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辽墓。残长29.5厘米,宽9厘米,主体保存完好。银质鎏金,中部錾刻一只昂首展翅飞凤。从...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13日,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馒头营子公社商家沟大队在村委会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辽代墓葬。经朝阳县文化局文物科清理发掘,葬墓所用建筑材料和形制与1977年发掘的商家沟辽代1号墓葬形制一致,且葬具相似,又有相同形制的随葬品,两墓距离仅5米,故编号商家沟辽代2号墓(M2) 。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墓室,葬具有棺帐、石棺和草木结构假人,葬式为头西脚东,出土遗物有木器、瓷器、铜器和干果。商家沟辽代2号墓为研究朝阳地区辽代中期的历史文化和葬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辽代绘画艺术和辽墓壁画的发现与研究郑绍宗辽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占着一个重要篇章,而辽史记载却偏简陋,特别是在文化艺术史上只透露出一鳞半爪,所记又多错讹,给后人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依靠地下出土资料以弥补辽史之不足,撰著辽代文化艺术史诸篇章,实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