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鼓励民国史研究者对档案史料的挖掘和运用,彰显民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和新成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社于2022年11月26—27日共同举办第二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百名学者齐聚云端,围绕“革命史视野下的民国与民国史视野下的革命”这一主题,就40篇论文(含档案史料学专场3篇),展开12场讨论(含圆桌会议1场)。会议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吴萍 《民国档案》2023,(3):141-144
<正>为进一步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2023年6月24—25日,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会议征文通知发布后,学者们踊跃投稿,共收到论文270余篇,经专家组精选出30篇到会报告,来自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与学术刊物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曹必宏介绍了会议筹备经过,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收藏与开放情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卢军霞致辞欢迎各位与会学者。  相似文献   

3.
(一) 现在,当我国民国史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门”,当中外学者纷纷致力于探讨民国史诸问题,民国档案的开放,民国档案的广为研究引用,已经引起了史学界的热切关注。我国民国史研究的成果,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民国档案的开放引用,给民国史研究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民国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给档案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档案馆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互相促进,通力合作,以繁荣我国的学术文化,是我们这一代档案馆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4.
正由马振犊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人员合作撰写的《民国档案研究》《民国行政区划研究(1912—1949)》已于2020年3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其中《民国档案研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两书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民国史研究》的子课题成果。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与民初社会暨第三届浙江民国史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14日至15日在千岛湖畔杭州天清岛度假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编辑部主办,上海中山学社、江苏孙中山研究会、安徽大学、浙江省历史学会等协办。来自上海、江苏、安徽和浙江三省一市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曹必宏研究馆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陶水木教授主持大会。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1篇,反映了三省一市第七次携手共同研究辛亥革命的丰硕成果,论文除大会报告以外,分为辛亥革命与民初社会和浙江民国史两个讨论小组。其议题和观点大致集中在如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它作为中国专门刊布民国历史档案文献和发表民国史学术论文的史学期刊,在推动和繁荣民国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国内外广大民国史、现代史、革命史教学与研究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7.
沈玉谷 《民国档案》2003,(3):142-143
民国档案全面对外开放迄今已有20余年,在学术研究、编史修志、人事查证以及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续拓展民国档案的利用功能,更加深入开展档案馆服务创新工作,民国档案数字化给我们开辟了使档案馆的服务能够真正地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的新的途径,从而使民国档案的利用实现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吉林大学文学院、社科处协办,《民国档案》杂志社、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承办的"民国档案与抗日战争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7月16-18日在长春召开,来自档案界、史学界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曹必宏、吉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开发民国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系统、准确、全面的民国档案信息,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民国档案的需求,国家档案局在“档案事业七·五计划”中提出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为主筹建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任务,经过各方多年来的努力,民国档案目录中心终于在1992年4月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由分散管理向网络化管理的转变,标志着我国民国档案目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刊 《民国档案》2021,(1):F0002-F0002
与会学者以民国档案与民国史研究为主题,围绕民国史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奇生、陈谦平、王续添、张皓等专家教授分别就他们目前所承担的重大课题与相关研究动态,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引发与会学者的广泛共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现存民国档案41267卷,分别由全省15个档案馆收藏.这批档案材料从马氏家族演变、国民党党务、三青团活动、机构人员、政务工作、社会活动、司法监察、军事、涉外、民族宗教、风土人情、史地物产、财政税收、金融信托、农林水利、工矿电业、商业盐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不同方面反映了民国时期青海省的概貌,是研究青海省民国史和编修青海地方史志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为了便于各界人士利用,现将其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步有了明显的加强。而民国档案的日益开放,也促进了民国史的研究工作。现在不仅专门的历史研究机构、党史军战史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历史研究部门、抗日战争史研究部门、档案部门,而且还有海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学生、艺工作以及其他单位,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作为广东“八五”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的《广东民国史》,由广东民国史研究会组织编撰,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从全国范围看,编撰省、区的民国史,广东属于首创,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俊峰  蒋梅 《民国档案》2017,(1):139-143
##正##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档案利用与民国区域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学会共同发起,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主办的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于1987年10月7日至10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共达110人。应邀参加会议的有:李新、金冲及、王明哲、孙思白、章开沅、陈旭麓、李侃、魏宏运、来新夏、彭明、李宗一、丁日初、王宗华、茅家琦、谢本书等国内著名教授、专家和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富有成果的中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6.
夏茂粹 《民国档案》2002,(1):106-108
台湾地区现存的民国档案,由于政治、历史等诸多方面因素,其来源、分布、内容、管理与开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全国民国档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根据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对台湾地区现存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编史修志工作中必然要涉及到对民国档案的利用、考证问题.民国档案属近代、现代档案.行文用语半文半白,字体以毛笔书写的楷书、行书为主,印刷基本是石印、油印、铅印.一般地说,史志工作者能看懂、看清,不象古代历史文献那样,读起来很艰涩、很困难,所以有些人认为利用民国档案,考证工作并不重要,可以大胆地直接地引用.  相似文献   

18.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本刊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登载1912-1949年期间民国档案史料和中华民国史领域的高水平史学研究成果,包括专题论文、国内外民国史研究动态、学术综述等,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二、专题史学论文一般不少于12000字。重大选题的稿件不受此限。稿件要求首发作品,观点鲜明,史料翔实。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十年内不受理该作者的任何稿件。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大学历史系陈瑞云教授,长期从事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研究,很有见地。1987年,她向南京“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提供了一篇研究国民党训政的论文。后来,她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其论文受到中外学者的赞扬。1989 年春天,我又收到她赠阅的新著《现代中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