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通讯技术对城中村女性居民活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健  郑黛 《人文地理》2021,36(5):73-82
21世纪以来,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的重构。本研究利用北京城中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首先,通过归纳城中村女性居民网络活动特征,发现具有年轻、未在婚姻关系内、受教育水平高、经济状况较好等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女性是进行上网活动的主体人群。其次,运用计量模型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发现ICT不是居住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但能减小女性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制约。此外,网络购物对实体购物的补充作用大于替代作用。随着ICT影响的日益扩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健  项怡之 《人文地理》2013,28(3):42-50
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网络日新月异,ICT对家庭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而人们在家花在ICT时间比重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居家网络活动,尝试提出居家网络依赖概念,以2012年南京市居民个人信息网络问卷调查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居民居家网络依赖程度的时空特征,属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家网络依赖程度分为3种,不依赖,轻度依赖和重度依赖,网络活动集中在休息日的17点至23点;空间上呈现两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模式。居民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职住属性对居民居家网络依赖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年龄、信息设备水平、职住距离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已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已有关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研究中,缺少对于居民活动情境的社会分异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时间地理学中对人类活动的情境嵌入性与情境的不同维度的相关理论,以北京清河街道为例,分析不同住房来源居民在日常情境、地理情境和社会情境下的时空间行为的社会分异,尝试从多个情境维度拓展对时空间行为社会分异的理解。研究发现,市场性住房居民“朝九晚五”的活动特征明显,活动同伴选择外向性突出;单位性住房居民职住相对接近,在社区空间内分配时间最长且活动目的多样;安置性住房居民活动较为分散,地理情境与社会情境都呈现出“家庭内向性”特征;保障性住房居民非工作活动的“滞后性”明显,对社区空间的时间分配总体较低。除住房来源因素与个人社会经济因素外,建成环境因素对于居民对社区空间的使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本导向的动态蓝绿空间品质差异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城市居住分异视角切入,以南京市单位小区、传统社区、城中村、保障房和商品房小区的不同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居住地、工作地、其他日常活动地点以及主要活动路径上的蓝绿空间品质,交叉对比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收入群体获得的蓝绿空间品质差异,进而研究蓝绿空间质量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基于活动空间测度的不同社区类型居民蓝绿空间品质差异明显,但不同收入群体蓝绿空间品质差异不显著;活动路径的蓝绿空间要素比活动地点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人作为信息化的主体,随着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人们在网络中遗留的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大规模"痕迹"成为重要的研究数据,并开始被地理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借助新浪微博,引入位置服务签到大数据分析南京市区活动空间的总体特征通过与基于城镇人口的空间等级对比研究发现活动空间等级的依赖与极化并指出信息时代下距离的二重作用是导致空间极化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融合了位置和文本信息的社交媒体数据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人类行为时空模式及规律提供了可能。本文构建了文本信息挖掘技术与空间分析有机结合的居民时空行为研究框架,利用2017年微博数据,采用BERT与Fast.AI结合的文本分类模型,结合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主题挖掘,对北京居民日常就餐活动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居民就餐活动可以分为4类主题,即朋友聚餐类、日常餐饮类、普通餐饮类和特色餐饮类;四类主题就餐活动的热点区域大多分布在三环以内,形成了以工体-朝外-CBD商圈为中心的等级分布格局;居民就餐选择与餐饮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具有最强的一致性;结合城市POI等数据,发现居民日常就餐活动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空间同位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华侨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特征及其差异,探讨城市居民的社区依赖性。因子分析界定了5种社区日常活动因子:低社区依赖性活动距离、低社区依赖性活动频率、高社区依赖性活动频率、工作的频率与距离以及高社区依赖性活动距离,累积解释率达63.597%。研究进一步表明:女性低社区依赖性活动的时间距离远于男性;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随着学历的增长而降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随着收入的增长而降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随着家庭结构的扩大和老龄化而增强;居民高社区依赖性活动频率随着居住时长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社区内的日常活动空间共享有利于创造居民面对面的社会接触,进而增进理解、提升社区信任和社区融合。基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提出“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共享—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路径,揭示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共享的研究意义;从结构、层级、尺度和载体四个角度构建居民社区活动空间共享的公共接触潜力分析框架;从社区和个体两个层级构建公共接触潜力测度方法,基于共同活动的联系衡量社区居民空间共享的广泛程度和频繁程度。在理论框架与指标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上海市郊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活动空间共享的社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研究指出,提升居民空间共享对建设充满人气的活力社区具有意义,能够为郊区社区生活圈建设和社区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购物活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类型之一,对老年人日常购物空间的研究是理解老年人与其周围商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了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的发生频率、出行距离等总体特征。然后进一步细化,分别总结出各小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市中心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比较紧凑,而郊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则相对分散。最后着重从上海市的商业空间及零售业态的变革、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对这种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在对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饮食消费频率、时段分布和消费持续时长三方面分析了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的时间特征;在饮食消费行为的空间分布上,提出了不同类型饮食消费行为的圈层分布图和高低档次饮食消费行为的空间带状图。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与居民属性相关的饮食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区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事关城市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以南京市居住用地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对南京市的教育、医疗、商业和公园绿地四大类社区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相关低收入社区的实地调研,研究城市边缘区低收入群体的服务设施空间剥夺问题。研究表明:南京市四类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水平均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衰减的空间分异格局;较低的社区服务设施可达性不仅直接造成低收入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较低的满意度,导致其空间剥夺感的产生,还极大地阻碍着社区归属感的形成,导致社区居民强烈的迁居欲望,在他们较低的支付能力下进一步加剧其空间剥夺感。政府未来在规划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社区时,更应注重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做到社会与空间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民工作日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选取居民工作日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深圳市抽样居民的实证研究,分析居民工作日生活活动的一般特征,探讨居民属性与居民生活时间利用和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之间深圳市民日常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日常医疗消费出行调查数据,剖析了中小城市居民日常就医出行空间社会特征,并与特大城市比较,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居民日常就医选择以市域最高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形成"一超多强"多中心结构,出行空间呈"三带四圈层"的核心-外围形态。低收入群体近距离就医特征突出,出行空间小;高收入群体消费选择较为多元,出行时空范围广。中小城市居民日常就医首选私人诊所,出行距离是首要考虑因素,出行空间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特大城市居民日常就医首选区级医院,更重视医疗机构社会声誉,与中小城市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年人的户外体力活动的时空特征直接反映了其对城市体育空间的利用情况及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本文基于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和GT3+调查的第一手数据,运用MATLAB时空密度趋势面的可视化技术和GIS测度空间面积分析并比较南京市不同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时空特征、活动空间形态与面积、体力活动量等,揭示不同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空特征的社区分异,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城市老年人户外活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改善相应的社区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方式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基于百度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变差函数分析我国居民对疫情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机理,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20年1月16日-2月26日,全国范围内疫情的网络关注度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演变趋势,武汉“封城日”是其重要的时间拐点。②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明显;局部冷热点分布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空间分异格局。③东-西方向为疫情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分异上的主要方向。④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人口密度、疫情传播路径、实时疫情和地理区位共同影响着疫情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格局。  相似文献   

17.
解析信息社会流动空间的概念、属性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字技术革命,围绕信息而产生的概念被广泛纳入到了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框架中。流动空间是全球化进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信息技术、经济和空间的共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距离的概念,产生了全新的流动空间场。为了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流动空间这一概念,在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流动空间的概念,认为其具有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二元属性,提出流动空间具有流动性、共享性、高时效性、空间弹性和高级网络性五大特征。在信息时代,对于流动空间的概念、属性与特征的研究强调了流动空间作为区别地方空间的一种新空间形式的内涵,突显出信息技术改变我们居住、生活空间的同时,将使我们主动地迎接空间转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休闲的性别差异研究是西方休闲研究的重要研究主题。本文以北京市2007年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多角度地分析了居民日常休闲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拥有更多的休闲机会;女性休闲时间显著少于男性,并要花费更多时间在家务和照料活动,同时,女性更乐意将时间用在社交活动,而男性更倾向于将时间用在体育锻炼和上网活动;对于休闲地点的选择,男性和女性居民选择家内和家外休闲差异不大,但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男性平均出行距离更远,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较近的地点;在休闲中,男性倾向于一个人休闲而女性更倾向与家人一起休闲,表明女性更重视休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霖  甄峰  龙萨金 《人文地理》2013,28(1):56-61
从网络休闲角度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就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与出行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信息化水平、网络休闲活动和出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网络休闲活动的增加也确实减少了居民每日的非必要性出行时间,说明对居民出行有替代或修正性的影响;此外,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是影响居民网络休闲活动和出行选择的根本,其中,年龄和学历,学历和收入,分别是当前影响居民网络休闲活动状况以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玲  程叶青 《人文地理》2015,30(1):45-49
激进女权主义以父权制为理论核心,为私人空间内发生的女性被害提供了直接的解释。然而,父权制却无法对公共空间内存在的被害性别差异提供完备的解释。基于女权主义犯罪学、日常活动理论和时间地理学,本文从整合的视角,以父权制作为结构性起点,以劳动分工和女性对犯罪的恐惧为中间环节,以女性日常活动中时空约制对其被害风险的影响为落脚点,阐释了公共空间内犯罪被害性别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解释思路,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犯罪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