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于沛 《世界历史》2006,(1):150-151
原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朱庭光同志因病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去世。朱庭光同志在14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专业知识广博、学风严谨的世界史专家。我们摘编了几篇学者的文章,以表达对朱庭光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齐世荣 《世界历史》2006,(1):149-150
原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朱庭光同志因病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去世。朱庭光同志在14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专业知识广博、学风严谨的世界史专家。我们编了几篇学的章,以表达对朱庭光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原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朱庭光同志因病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去世。朱庭光同志在14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专业知识广博、学风严谨的世界史专家。我们摘编了几篇学者的文章,以表达对朱庭光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原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朱庭光同志因病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去世.朱庭光同志在14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专业知识广博、学风严谨的世界史专家.我们摘编了几篇学者的文章,以表达对朱庭光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郑寅达 《世界历史》2006,(1):152-154
20世纪80年代初朱庭光老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时,我正是个刚刚跨入世界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子。只是听说该所长是个老革命,有着光荣的经历,于是,一个正直慈祥的革命干部的形象逐渐在我脑海里生成。  相似文献   

6.
《外国历史大事集》是已经出版的《外国历史名人传》的姊妹篇,同属于工具书性质的世界史基础读物。本刊前几期已选登了若干篇,以广泛征求意见。这一期又发表该书主编朱庭光同志写的前言,介绍了组织编辑这本书的目的,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周扬诞辰100周年。他离开我们也已19年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从上海到延安,以及在张家口、石家庄等敌后解放区,直到新中国建立,都是在他的影响或直接领导下工作。作为同志、同事和战友,他是一位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的人,是一位令我思念不尽的好领导。  相似文献   

8.
陈元方同志是我们十分敬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在宝鸡地委工作时,就断断续续闻听陈老的学识、才华与胆略,人们都说他是西北的人才和做学问的人,更是一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直言不讳的人了。十年修志的亲身接触,使我对陈老的人品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我上初中时期,张薇之同志已担任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可以说是久闻其名。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东湖高新区工作,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同志约华中理工大学老校长朱九思同志、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同志及江汉大学原副校长张薇之同志到东湖高新区视察。高新区的同志们非常兴奋,称四位老校长都是武汉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吴向周 《文史月刊》2005,(10):22-24
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山西省文学艺术界有两位知名人士,是上党戏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位是作家赵树理(1906-1970),另一位是戏剧家墨遗萍(1909-1982)。他们都为上党戏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过贡献。至今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之间相交相知20年,至诚相待,意气相投,其真诚友谊,在上党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巴黎公社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从1871年3月18日起义胜利到3月28日公社宣告成立,它作为临时革命政府,在巴黎掌权十天。但是,关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组成问题,至今尚有疑问。究竟哪些人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有多少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当选为公社委员?对这些问题,有关著作说法不一,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朱庭光同志主编的《巴黎公社史》的附录中有一份巴黎公社委员简况表,共列出三十个公社委员当过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正文中也说:“公社委员中,大约有三十人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多数负责人已经成为公社新政权的领导成员”。而凯尔仁策夫所著《巴黎公社史》却提供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7,(9)
杨尚昆:纪念雪枫同志,学习雪枫同志彭雪峰同志是我党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军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他军政兼优,文武双全,无论在红军时期,还是在抗战时期;无  相似文献   

13.
宋群 《炎黄春秋》2010,(1):58-59
王焰是一位早年投奔延安干革命的老同志。五十年代初期调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同志的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直到庐山会议彭老总被罢官,他也被贬到解放军报社一个编辑处里当主编。“文革”中被批斗,劳改,受尽折磨。  相似文献   

14.
叶遥 《炎黄春秋》2006,(12):14-17
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天高云淡,我到八宝山参加一位同志的追悼会后,独自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向八宝山东北方向的一座公墓走去。听人说,这个公墓是附近村里人集资办的,好像没有什么名字。到了公墓,只见一片荒地上密密麻麻散落着一些不大的水泥墓群,我母亲的骨灰由别处迁移埋在这里。没费多大工夫,便在墓群中找到一个小小的水泥墓,墓前埋有一块扁扁的石头,上面写着母亲的姓名和生卒年代。我不由地“啊”了一声,这就是母亲的墓无疑了。我掏出兜里的手帕,轻轻擦拭水泥墓和扁石上的尘土,默默祷念:“娘,我顺便给您扫墓来了。”  相似文献   

15.
誉满文坛的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高沐鸿同志,是一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的老共产党人.张磐石同志在《高沐鸿诗文集》的序文中称道:“高沐鸿同志是一位有影响的老作家.也是一位早期革命活动家.”李伯钊将高沐鸿誉为“大革命时代狂飙社的老将”.《山西抗战文学史》也在开头评价说:  相似文献   

16.
萧克非 《江淮文史》2003,(3):171-174
2001年10月30日的《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老作家袁鹰同志的题为《襄阳,徽州,还有其他》的文章。文章以无可争辩的笔触,写出人文、历史、地理知识和当代民情。读了之后,令人感服。除了向有关同志推荐外,我也说几句有关徽州的话。文中提及两位已故老同志生前写的文章和说的话。一位是我省社科院院长欧远方同志写的《徽州何时失而复得?》的文章,一位是江苏省文联主席艾煊同志说的“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话。如今这两位老学者都先后远去了,把复得徽州的心愿留给了世人,昭示着后生们继续争取。追忆起远方同志在思考“复得徽州”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稿编辑、朱庭光主编的《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一分册,是一部具有特色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兼备的世界史新书。该书共辑入世界古代史有一定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55篇,起自公元前4000年纪后期古埃及统一王国的形成,迄于公元1000年中期日耳曼人大迁徒。论述上下数千年,纵横亚非欧,取材广博、内容丰富、叙事生动、见解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初,在一份自传中,我曾经写过:胡耀邦同志是我在延安工作时期的楷模,今后我还要努力向他学习。如今,耀邦同志已经作古,人民对他光辉的一生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战士,念起他,想到的常是一些小事。我想,这些“小事”,是不是能够作为对这位伟人革命生涯的一些注脚呢?  相似文献   

19.
王庭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王庭栋同志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建国后先后在河南和山西两省担任领导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上世纪50年代,他在河南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20.
大妹 《炎黄春秋》2006,(11):50-54
这是徐雪寒先生女儿回忆徐老的一篇短文。徐雪寒同志是一位令人十分尊敬的前辈学者和带有传奇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他是新知书店的创办人。16岁时就任中共杭州地委组织部长。是解放后接管上海的主要成员。曾任多种重要职务。50年代初任国家外贸部副部长。徐老在1943年出任党在华中地区的情报领导机关——中共华中局联络部副部长。作为潘汉年的主要助手直接参与领导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工作。解放后因潘案蒙冤入狱。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2005年4月徐老以94岁高龄去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