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毗邻南海神庙的佛迹岭丹水坑,位于白云山与罗浮山交界处,现有宗教庙宇、遗迹十余处,在历史上是广州东部又一处宗教化交汇地。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史志》2015,(6):101
<正>2014年12月30日,《黑龙江省志·宗教志》(以下简称《宗教志》)评议会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省情信息处处长、《宗教志》责任副总编胡树滨、省直指导处处长侯明、省直指导处副处长陈怡、编纂处副调研员、《宗教志》责任编辑江辉、省直指导处副调研员贾宏斌、主任科员邹琳琳。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大方、省民族职业学院院长、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都永浩、副所长谷文双、办公室主任王琪、古籍办主任左岫仙、民族志办公室主任张磊参加会议。会议由胡树斌主持。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文化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宗教一直“高高在上”,雄居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宗教,既虚无缥缈,又触处皆是。耸入云端的佛塔,庄严肃穆的教堂,香烟缭绕的庙宇,五体投地的皈依,念念有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的地名中,一般人大抵只知道江南那座以道教圣地著称的茅山及其茅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所在的茅山镇,却不知道在江北里下河地区还有一处与之同名的茅山与茅山镇。两处茅山同名并非纯属巧合,而是它们曾拥有过一段共同的历史渊源,并且历史上曾是江苏一南一北的两处宗教名山。比较这两座宗教名山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找出江南、江北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新疆道教,以民间信仰形式散处北疆各地,历经社会变迁,形成僧道共处、释老共存、道家为主的地域特点,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氛围,同时又兼具移民宗教与移植文化的特征,是国家文化网络下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我随青海电视台赴煌中县塔尔寺拍摄酥油花,在那里,我们认识了老艺僧扎西尼玛。塔尔寺是格鲁派的六大根本道场之一,在宗教艺术上有三绝,这就是绘画、谁绣、酥油花。其中酥油花每逢藏历年都有一次大规模的展出,吸引着数万信徒和游客,名气越来越大。我们慕名前来。寺管会负责人群培告诉我们,塔尔寺做酥油花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叫上花院,一处叫下花院,这两处做酥油花工艺相同,但所做的内容有区别,并且各有各的传统,一处以历史为主要题材,另一处以宗教为主要题材,许多年就这样延袭下来了。群培带我们来到上花院,一进工房…  相似文献   

7.
核心价值概述 该项目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线路跨度近5000千米,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计33处,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遗产区面积42668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189963公顷.  相似文献   

8.
呈现过"涨海声中万国商"盛景的泉州,古越族文化、中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曾在这里交融汇合,泉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0多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都在此留有历史遗存,可以说是我国独一无二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张蓓 《神州》2013,(11):6+8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影片《七宗罪》,以宗教故事为背景,凶手以上帝名议,惩罚七宗罪。影片受到群众好评。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宗教文化浸透着故事情节的每一个细胞,而情节又环环相扣,高潮处落幕;影片也运用了大量的声、光及拍摄技术。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影片带给了受众很多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12-113
地处中国西北天山东段南麓的吐鲁番地区拥有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1949年)若干民族生活、生产、宗教、军事等各类遗存,包括石器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交通军事设施遗存。她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项目含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今甘肃岷县一带在历史上地处边僻之地,唐代汉传佛教就已传入,北宋时期兴建了广仁禅院,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兴盛,清代藏传佛教有所衰落,逐渐形成藏传、汉传佛教长期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共存的局面。近年,我们对岷县境内现存宗教寺庙进行了全面考察,搜集了这些寺庙主供神像和主体壁画方面的数据资料,为深入研究岷县宗教寺庙雕塑与壁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13.
安溪清水岩     
《福建旅游》2005,(8):97-97
千年古刹——清水岩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是清水祖师文化的发祥地、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与宗教朝圣地。它位于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蓬菜山,  相似文献   

14.
青岩是贵阳市南30公里处的一小镇,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户只千家,却佛、道、儒、基督四教汇聚一处,并有“九寺八庙一堂”的宗教建筑群,形成多教对话格局。从青岩民众的宗教热忱与宗教建筑群分布的意义,可证100年来多教和谐相处。其原因有:贵阳的南大门及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是多教来源的前提条件;经济上小康而无严重贫富分化的独特环境是四教和谐相处的现实基础:以赵氏、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浓厚儒学气息在观念意识上也为四教对话提供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10,(5):90-90
江西吉安的古文慧:想了解一下西藏的宗教信仰情况。 答:西藏信教群众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充分自由。目前,在西藏各类宗教活动场所达1780处,僧尼4.6万多人。80年代以来,国家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和黄金、白银等用于西藏寺庙维修、修复和保护,维修修复了干余座寺庙,以及拉萨大小清真寺、芒康的天主教堂和一批苯教寺庙,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受到了信教群众的称颂。1980年恢复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后又相继成立了7地市佛教协会,现有协会理事232人。  相似文献   

16.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底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0处,其中石窟与石刻共计10处。虽然数量较少,但这10处石窟与石刻包含了石窟寺、摩崖造像、岩画、经幢以及碑刻等。就文化内涵而言,它又包含了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尤其是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河北易县龙兴观道德经石幢和福建晋江草庵石刻均是国内罕见的宗教遗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下面对本次公布的石窟与石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发展史上,由于天灾、战乱、宗教迫害、谋生的需要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原因,人类从未停止过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迁徙,这种迁徙不可避免地带来迁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接触、碰撞、融合,甚至杂交。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诞生     
《山茶》2011,(6):114-139
哥贝克力石阵是采猎者兴建的一处宗教圣所,附近看似无人居住。该处所修建的年代比英国巨石阵还要早7000年,尽管科学家们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尚不到遗址的十分之一,但已经足够让人慨叹与敬畏。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16,(5)
樊川八大寺院之首护国兴教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兴教寺塔已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处遗产点。本文通过文献考稽、实地调研、碑刻考释,梳理了兴教寺的遗存沿革和保护利用,为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一份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