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汝聪 《东南文化》2016,(5):98-105
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广泛在西藏以外地区传播,带来了独特的宗教理念和宗教艺术。江南地区寺塔林立,在上海佛塔"天宫"、"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中,诸多藏传佛教文化元素,从较早的元代一直延续到清代。这些文物是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的实证,对其性质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元明清时期汉藏文化的融合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2)
正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选取沈阳故宫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互动。漆器作为清代宫廷艺术品的重要分支,受清帝钟爱。由于藏传佛教被清帝所推崇,与藏传佛教相关的器物也依帝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1):91-91
清代对藏传佛教的禁约和整饬,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特点,《格萨尔》部名上的“宗”,当代日本的藏学研究机构及出版物,西藏的藏语管理机构及40年历史变迁,策墨林活佛系统的沉浮与清代中晚期的西藏摄政制度。[编按]  相似文献   

4.
张汉杰 《满族研究》2007,(1):90-93,104
沈阳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御制“西番莲赋”刻石,是一件诗画合璧的珍贵清代宫廷文物,它再现了清代君臣雅聚赋诗唱和的历史真实画面,并揭示出乾隆皇帝诵莲、赋莲、铭莲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流行于瓷器、绘画上西番莲纹的渊源。通过了解此件文物的流传经过,更加提醒国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5.
栾晔 《收藏家》2013,(12):19-26
沈阳故宫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自1926年11月16日成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备处"起,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这里除了建有颇具满族特色的皇家宫殿建筑群,还保存着数万件清代宫廷文物和明清时期艺术品文物,其中珍藏的清宫钟表,则是沈阳故宫院藏品中最具宫廷特色文物之一。在乾隆时期,沈阳故宫曾经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皇家收藏地。这里庋藏丰富;在宫廷藏品中,制作精美、风格独特的清宫钟表,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来自海外的西洋钟不仅造型精美,款式别致,而且做工精细,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6.
沈阳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御制"西番莲赋"刻石,是一件诗画合璧的珍贵清代宫廷文物,它再现了清代君臣雅聚赋诗唱和的历史真实画面,并揭示出乾隆皇帝诵莲、赋莲、铭莲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流行于瓷器、绘画上西番莲纹的渊源.通过了解此件文物的流传经过,更加提醒国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席卷全国的改革大潮面前,故宫博物院也需要改革吗?故宫人的回答是:故宫也要改革。 位处北京中轴、占地72万平方米、金碧辉煌的故宫博物院,是我国馆藏文物最丰富、以宫廷文物为主的古文物和宫殿建筑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单位及对社会开展文化教育、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明清两朝二十四代皇帝,曾在这里居住并实行统治近五百年。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故宫博物院,至今也已有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5)
正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清一代,都是理藩院直属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内地藏传佛教的宗教中心和管理中心,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厚影响。寺内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精品,精彩绝伦、蔚为大观,其中,在《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中展出的一幅清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此幅唐卡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回顾了其发展和研究的历史。指出故宫学的性质,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故宫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故宫博物院的历程等六个方面。紫禁城研究是故宫学研究的核心,但是故宫学在研究范畴和地位上不能等同于紫禁城学。最后明确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学研究中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帝师"名号在西藏的使用和含义变化之探析才让在《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帝师" 一词最早在西夏时有了藏文的音译词,并逐渐传入西藏,为藏传佛教界所熟悉。元朝历代皇帝册封萨迦派昆氏人物为帝师,帝师这一位高权重的职位给西藏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清两代中央同样对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实行册封,但皆无帝师之名号,而"帝师" 一词在西藏的使用却延续到了清代。文章认为,明清时期藏文中的"帝师" 一词,含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是将一些地方势力所供奉的宗教上师尊称为"帝师"。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佛书对考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许多明遗民迫于形势遁入空门,其记述论说逃过清朝严禁,以佛书的形式得以保存,故佛书成为研究他们的活动与思想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其二,清初顺治、康熙朝,若干僧侣入事朝廷,预闻要务,所以研究当时史事也离不开他们的作品,而这些著怍大多集中于《嘉兴藏》的续藏、又续藏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故宫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综合性学科,郑欣淼先生曾经指出,故宫学的研究范围大致有六个方面,包括故宫古建筑(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以及近八十年的故宫博物院的历程。本文内容属于上述第三个研究范畴"宫廷历史文化遗存"。作者拟透过对晚清大词人况周颐的一则故宫史料笔记的初步考察,说明历史文献是研究故宫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不可或缺的领域,而曾经在京任官的文人及其集部著作,正是研究这个范围的故宫学亟待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文献史料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祎 《收藏家》2011,(3):3-9
古代碑帖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等方面,为古代文学、历史学、文字学都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可与历史典籍互相补正。由于年代久远,书翰遗墨传世有限。碑帖保存了各个时代、众多名家的法书墨迹,呈现出各家流派的书法风格,篆、隶、真、草、行五体皆备,实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曼达噶”即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本文考证了乾隆时期所建的七处皇家“雅曼达噶坛”,分析了神坛的建筑特点与文物陈设状况,理清了这种重要的佛堂模式的特点。同时探讨了清富神坛与西藏寺庙的渊源及乾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藏传佛教中神灵众多。有一个庞大的神系。乾隆皇帝建七处雅曼达噶坛。说明了清宫廷对保护神大威德的特别崇拜,这种做法来自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直接影响。由此种神坛之模式可见藏传佛教曾对清代宫廷的文化环境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对茶马古道采取保护规划工作,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开展茶马古道保护规划工作对于茶马古道及其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归纳开展这项工作具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燕王府位置因与元明之际宫殿的营建相关,因而成为备受学者关注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历来有燕王府沿用元大内正殿与沿用元代西内两种观点。本文在对明初王府建筑制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燕王府的建筑制度的特殊性及其与元代宫殿制度的关联,认为燕王府当沿用了元大内的正殿,并以永乐朝北京宫殿营建过程中的历史事件为旁证,进一步论证了燕王府用元大内正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龙宫原为佛教文化意象,当其以文学意象的身份进入我国古代小说后,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文学形象。受时代的小说创作潮流、创作群体以及受众层次变化的影响,唐宋小说与明清小说中龙宫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旨趣产生变化。历代小说中龙宫意象即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丰富,构建起意蕴深厚的龙宫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8.
纪昀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复校事宜以及各阁<四库全书>的补遗工作,成为纂修工作中惟一始终其事而总其成者,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