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党政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一党专政",具体形式表现为在中央实行"以党统政",在地方则实行"党政分开与合作"。这从某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制度在地方运作的缺陷。本文试图从国民党组织的结构和特点出发,分析国民政府中央"一党专政"形式的形成和地方"党政分开与合作"形式的演变,最后揭示出党政关系演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1928—1937)的地方党政纠纷问题进行探讨,考察了边远地区、内地和国民党直接控制地区一些省份党政纠纷的表现,分析了党政纠纷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地方党政纠纷的结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稚晖这个名字在大陆已经不大提起了.他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我们的史书上通常将他视为国民党政客.他虽早年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却到国民党里做了官,1927年又极力赞同蒋介石的血腥镇压.  相似文献   

4.
试论抗战前国民党组织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27年至1937年是国民党统治的头十年,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情况如何呢?对此,一些西方学者往往喜欢引用蒋介石的一句话,看作是对这十年内国民党的一个基本评价。1932年,蒋介石承认:“中国革命已经失败。今天,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恢复1924年时期中国国民党的革命精神”。应该讲,蒋介石的这段话道出了这十年内国民党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即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它的革命精神。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对战前国民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党地方层级的党政关系中,县一级的管理一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县党部与县政府一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国民党在基层统治的薄弱和政权的不稳定。对国民党县党部与县政府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如果将研究视线聚焦于县及县以下的国民党地方基层党部,可以在呈现国民党组织发展普遍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解释其在基层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从1927—1931年浙江国民党的党务发展中可见,即使如浙江这样的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域,其党务发展在城乡分布上亦极不均衡;但另一方面,国民党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发达地区和金华、衢州等相对落后地区又表现各异。"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农村无党"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各地党部往往借助旧议会的权力转移、宗族和地方派系深入地方,这也成为国民党党部尤其是落后地区党部嵌入地方的重要基础。通过考察发现,国民党在浙江发达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反而远不如落后地区;受"强人政治"的影响,浙江落后地区的地方党部往往在党政冲突中处于强势。浙江国民党的"嵌入史",可为重新审视国民党的党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有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不少投机腐败分子以“革命”之名混入了党内。一些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后,在国民党地方党部和地方政府里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于是发生了一些侵吞公款、虚报假账,乃至吃喝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是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90周年诞辰。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分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面对血的教训,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王国红  王建军 《攀登》2002,21(5):25-28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权力分配、制度建设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建立健全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制约体系应着力加强自我监督、强化上级监督、规范同级监督、健全党员群众监督、突出经济监督、实施联合监督。  相似文献   

11.
孙天放其人孙天放,生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安徽寿县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年经同盟会老会员管鹏(1927年安徽省政府主席)介绍加入国民党并推荐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6月进入广州黄埔军校一期第三队学习,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新县制实施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9月19日,国民党行政院公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称之为新县制。其理论上的来源,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县为自治单位”的学说。其实施的目的,是“要把地方自治制度在抗战中完成”。1927——1932这短短的五年间,国民党中央颁布有“40余种,条文957条”的自治法规及附属条款,但用于制订新县制的功夫,以前却不曾见。193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上作了《改进党务与调整党政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本组史料选自中央档案馆所征集的国民党本部秘书长谢持藏档,计为1923—1924年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孙中山与国民党本部及谢持、张作霖、章太炎等来往电文13件(含残件),其中去电12件,收电1件,内容涉及党政人事调整、对俄交涉、联合奉皖反直、沈鸿英叛变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1924年至1949年间,国民党为了对违纪党员进行惩戒,从中央到地方县市一级设立了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监察委员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机构缺乏清晰认识,如其设置缘起、内部结构以及人事更替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梳理一下这个话题。一、"师俄"的产物要探究中央监委会的由来,首先得了解国民党自身的演变历史。若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算起,国民党可谓是一个百年老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至1945年,可以说是蒋介石及其政党国民党当政的黄金时期。但随着1945年8月解放战争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却一败涂地,最终走向败退台湾的穷途末路。究其原因,几十年来,国内外政界和史学界认为,除了国民党军权膨胀、派系林立、贪污腐败外,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整个党内信仰缺失,导致党内组织涣散、党员管理混乱、价值观念坍塌,党内和民众对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党“清党”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7年春,蒋介石为了对抗武汉政府所采取的种种削弱其权力的措施,开始利用帮会势力曲折夺取所占领地区的党政权力。在与老资格国民党人反复磋商之后,出于另立中央、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目的,发动了所谓“清党”行动。全面夺权目标实现之后,另立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又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发动了影响面更大的第二期“清党”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没有达到初衷,反而因其所造成的各种权力重新洗牌的局面,以及事实上向改组以前回归的倾向,使得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部更加分化。  相似文献   

17.
正宋庆龄曾在1927年、1953年、1957年三次到访苏联。这三次访问宋庆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927年,她以孙中山遗孀、国民党左派领袖的身份到访,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她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访,先后与朱可夫、斯大林会面;1957年,她与毛泽东一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三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名伯循,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县。青少年时期就学私塾,1903年中举人。早年追随孙中山,1906年加入同盟会,创办报纸,宣传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8月,在孙中山授意下从上海到三原就靖国军总司令职,反对北洋军阀。三年间主办了一些男女学校,培养地方自治人材。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2年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相似文献   

19.
善治视野下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序明 《攀登》2010,29(4):68-72
善治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给政府管理改革带来了机遇,也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新的要求。善治要求调整党政机构的设置,实现党政关系运转的有效性;要求理顺党政职能的定位,提高党政关系信息公开的透明性;要求规范党政运作的方式,实现党政关系规范的法制性。  相似文献   

20.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