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洁 《旅游纵览》2013,(2):88-89
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在中国各地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之可观,随着城市旅游给游客带来的特殊体验的增强,许多学者意识到城市旅游的重要性。本文广安市的城市旅游为例,通过对城市旅游理论的阐述,以及对广安市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城市旅游市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行业博物馆: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绮辛 《攀登》2007,26(3):101-103
独特的城市文化使城市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也成为各个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举措。博物馆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设施,博物馆旅游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陶冶游客情操、满足游客高层次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的旅游形式。行业博物馆充分地展现了某一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城市工业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四川境外游客构成及旅游流向和流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良 《人文地理》2002,17(6):24-27
选取部分来川旅游的境外游客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分析四川入境游客的属性特征、行为特征、客流流向和流量的变化特征。四川境外游客以港澳台、亚洲客人为主,中青年男性游客居多,他们来川的主要目的是观光或商务旅游,滞留时间较短。境外游客来川旅游的流向结构单一,流量集中,但因游客类别不同,对旅游服务仍表现出兴趣的个性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热点旅游城市旅游国际化水平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飞  王娟 《人文地理》2012,27(2):145-150
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两大方面入手,构建了4层3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了中国27座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国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最后分析了各城市旅游国际水平的优劣势和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旅游功能建设重要过渡期,文章提出从规划机制的协调、资源环境的维护、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入手为城市旅游化发展构建保障。一、城市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2011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显示,入境过夜不立即出境游客中30.8%在所在的省(区、市)内继续游览;55,6%流向中国经济发达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省(区、市),如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和陕西等地区。同时,每年数量庞大的旅游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直以来游客众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周边游客,也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四川省峨眉山市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了不少热点旅游目的地,当地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还有著名的特色文化,如佛教文化、茶文化、武术文化等。当前,峨眉山市在自然景观的开发方面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在依靠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提升上还不够完善,文旅融合的水平不够高,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才能使峨眉山市的旅游特色更加丰富,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旅游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军辉  赵永宏 《人文地理》2019,34(6):136-145
在雾霾天气频繁影响旅游业发展背景下,本研究以西安为案例地,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卡方检验方法,从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阶段,系统探究雾霾天气下国内游客的旅游意愿、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当前旅游发展阶段,受旅游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国内游客普遍对旅游城市雾霾天气影响重视不足,且不同旅游阶段游客旅游意愿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同时,游客对旅游城市雾霾天气的响应特征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且游客对雾霾的关注率、知晓率和游后意愿行为等均受其婚姻状况显著影响,而与其惯常生活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8.
郭婉 《旅游纵览》2023,(8):97-99
旅游业具有脆弱性,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于城市来说,在经历危机后,基于游客旅游偏好转变重塑城市旅游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以携程软件上2020—2022年的武汉旅游网络游记为样本,借助火车头采集器及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进行词频分析,结果表明,自2020年后,武汉市多了一层“温暖”的城市印象,游客的旅游偏好发生改变,以休憩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增多,人们偏好选择周边游、就近游,偏好选择开放性景区游览。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重塑旅游形象,发挥品牌优势;发展智慧旅游,让技术为旅游赋能;保护自然资源,挖掘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旅游企业X为例,总结小型旅游企业在面对小众旅游市场时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小型旅游企业在当前多变的旅游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目前,旅游市场结构逐渐细化,小型旅游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小众旅游市场游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习惯、喜好等,选择和自身契合特别是核心理念契合的目标市场,抓住企业核心游客群体。同时,通过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及时满足游客需求,采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保持核心游客群体的忠诚度和活跃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旅游纵览》2023,(4):109-112
康养旅游开发是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良好契机。山西省大同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型,既有交通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神泉堡康养作为大同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康养文化旅游项目,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健康养生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带动大同康养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游客满意度研究入手,围绕神泉堡康养旅游资源、市场环境和旅游产品,分析影响神泉堡游客满意度的因素,针对神泉堡康养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大同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主题策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杜海忠 《人文地理》2005,20(4):74-77
主题策划是旅游景区开发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应有其特定的主题。旅游规划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旅游景区可供选择的主题线索非常多,如何提炼出既能体现景区资源特色,又能迎合旅游市场需求的主题类型是旅游景区开发中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的模式,以指导旅游景区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厉新建 《人文地理》2004,19(2):43-46
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指出了其逻辑上的问题,从新角度研究了旅游产品的特点,指出应该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旅游者自身的生产消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出了旅游经历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差异;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消费技术的可移植性和旅游消费的时空规定性,要以高于重视工业产品的消费问题的态度对待旅游消费技术的问题,从而论证了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历史文化的观光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3.
厉新建  张凌云  崔莉 《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之后,很多地方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或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有效的战略措施,同时也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本文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个全新的概念,并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真正做到在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同时重视国民休闲度假地的建设,从而既满足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又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诉求。最后以北京为例,指出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旅游产业的战略价值、重视旅游产业的体系依托、完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加强目的地在线声誉监测。  相似文献   

14.
传统基于个体旅游视角构建的旅游理论和模型,无法有效阐释亲子旅游等"群体旅游"现象。理解游客需要将其放置到"生理因素-个体行为-交往-关系-组群-社会"的社会复杂性连续层面,及其在不同旅游情景中的不同角色功能。通过研究城市家庭亲子旅游行为,以期回答"群体旅游"中个体成员内部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家庭旅游活动成为家长精心组织和策划的,以"出去玩""见世面""涨知识"为鲜明主题,以加强儿童教育作为主要动机,以促进家庭关系作为次要动机的一种休闲安排,"以儿童为中心"的亲子旅游决策特征非常明显。通过神情专注和情感涉入,父母收获了"好的父母"的身份认同和"共同在场"带来的家庭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的摄影透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曹小曙 《人文地理》2000,15(2):45-48
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旅游方兴未艾,世界及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本文从摄影的角度对城市旅游作一探讨。初步分析了摄影与城市旅游的关系;摄影的城市旅游景观类别;城市旅游摄影的功能以及城市旅游摄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分析了在城市旅游的研究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观察与思想的研究成果,当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明珠  王伟 《人文地理》2010,25(6):150-153
公共性旅游资源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其既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又要兼顾社会福利。目前公共性旅游资源在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发挥资源保护职能的政府规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政府规制理论,通过剖析政府在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价格、进入、环境、税费和信息补偿方面的规制内容体系和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方面的规制执行体系,以期有效实现公共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目标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谢朝武  李玉红 《人文地理》2010,25(3):134-138
综述了旅游形象口号设计的研究进展,并以我国第一批54个优秀旅游城市为例,对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以网络知名度作为评价依据,遴选出排名居于前15位的优秀旅游口号,对口号的语词内容、句式特征、语言风格、诉求主题等设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应该在推动形象设计与口号设计的一体整合、控制口号数量与质量、发挥形象口号的管理作用、注重口号的优化设计、提升口号的想象空间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卢松  陆林  徐茗 《人文地理》2005,20(5):70-73,36
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村镇旅游进行研究和探讨,涌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村镇旅游资源特点和价值,传统村镇旅游开发,传统村镇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对传统村镇的影响,传统村镇旅游流和客源市场,传统村镇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同时,我国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理论,结合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相关研究资料与研究成果,构建了长江三角洲某特定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该文应用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分别对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长江三角洲6座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的旅游流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这6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流流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