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探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滞缓或促进作用,并以宁夏的区情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近20多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有影响的成果。实际上,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就是通过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或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揭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就试图分析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作用,从发展区域文化的角度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区域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金培 《攀登》2009,28(6):115-11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不失为一种有效保护传统区域文化的明智选择。然而,我国当前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从思想观念、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尽快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区域文化产业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与河南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淑玲  丁登山 《人文地理》2005,20(1):78-80,67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对河南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其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河南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原文化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振兴中原文化,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发展、延伸,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研究地域性传统文化,吸纳  其优秀成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究青海传统文化之特征、特质、转型问题,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海地域文化,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研究了青海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特质及其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厦、漳、泉地区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福建“三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对闽南经济文化圈的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活跃.在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今天,我们旨在通过对闽南文化的初步探讨,来诠释地域文化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因果关系,从文化视角上加深理解研究闽南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戍边屯田等政治措施对海南岛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竑  贾莲莲 《人文地理》2006,21(5):55-60
海南岛文化的发展除了受海岛独特区域地理环境、行政建置变更、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外,也多因国家政治措施的变更而产生不同影响。历代王朝戍边屯田等政策的实施,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开发方略,在漫长农耕文化时期,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原文化(如农田水利技术、建筑技艺等)在海南岛的传播和扩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海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启迪和推动意义。文章探讨了历史时期戍边屯田及现代农垦等政治措施对海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对海南岛屿型区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寻求历史期开发政策措施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家具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主要器具,家具的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不仅体现了该区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家具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探析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重要区域,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特征。文化的多元性促使该区域的居住者思想活跃,也提升了该区域创新能力以及文化表达能力。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脉,体现了该区域生活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孟召宜 《人文地理》2002,17(2):74-77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区域活性是对区域发展状态的一种模糊综合评判与描述。文化观念以发展主体为载体,影响区域活性各侧面,成为活性动力源。在具体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概而言之,区域文化观念在影响区域发展主体的同时,以区域发展主体为载体和中介,影响区域活性、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力,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开展,特色文化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文化小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本文以"老唐山风情小镇"为例,分析文化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特色文化小镇的建造、营运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利区域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与江苏经济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作为主导性地域文化的吴文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探讨在新世纪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中,如何进一步充实吴文化的内涵,以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静  陆林 《人文地理》2010,25(2):70-73
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城市文化街区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中心商务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文化街区的主要功能,认为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实质是一个不断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动态螺旋式发展过程;探讨了城市文化街区的功能演化机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文化发展是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的三大外部影响因素。认为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导入文化街区,是引导街区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代在"争于市朝"的政治策略下,韩、赵、魏的发展重点先后离开山西,同时使三晋文化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和急功近利的色彩。处于政治冲突中心的国家所承载的文化往往直接体现时代的风貌,与山西在历史变迁中自然形成的地域差异和自身文化特质有本质的区别。将三晋文化视为山西文化的直接源头甚至发展巅峰的观点是值得推敲的。  相似文献   

15.
宁夏伊斯兰教地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伊斯兰教地理的研究相对空白。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伊斯兰教徒、宗教景观、社区类型和教派及其门宦的地域性特征,伊斯兰区域主导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希望对伊斯兰教地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制定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海固区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米文宝  王梅兰 《人文地理》2000,15(4):68-71,79
西海固地区是贫困民族地区。文章认为西海固地区区域文化具有农耕文化和牧业文化交错过渡性,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主导性,区域文化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以及生育文化的独特性等特征。文章详细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摆脱贫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区域文化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述民歌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国民歌文化区形成的历史基础;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性。然后将全国民歌文化区分为七大区域,包括: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以及高山雪原上的民歌,作者还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助推作用;而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对江苏省经济与文化现状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以促进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