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诉说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诠释着各时代辉煌灿烂的历史、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民俗民风等,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中国古代壁画主要以洞窟壁画、墓葬壁画和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墓葬壁画在反映各个时期的丧葬习俗的同时,也揭示着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传承、艺术创作水平等,在绘画艺术和历史文化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受到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破坏或  相似文献   

2.
黄佩贤 《文博》2011,(3):9-14
笔者数年前曾经以汉代墓室壁画为题进行研究,采用的是考古学的角度与方法,研究重点是墓室壁画作为随葬文物的一个类别,在汉代丧葬文化中的角色。近年,各地区的汉代壁画墓陆续有新的发现,考古标本数量的增加、个别壁画墓的精美图像与相对良好保存状况。都为汉代及以后墓室壁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清晰的线索。陕西榆林及西安地区出土的几个汉代壁画墓的发掘资料与图版近年陆续公开,笔者重新研读和思考汉代墓室画像的资料与相关问题,对汉代壁画墓的源头地区以及汉代墓葬画像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有些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通过对江西汉代墓葬的分析,阐述汉代以后,赣境人们在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方面在与南迁的北方文化各种思想的长期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趋同以及汉代墓葬在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新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5.
看《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在北京展出,是文物考古界的一桩盛事。这是四十余年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很重要的展览。这个展览的特色是,不论从时代上和类型上来说,都是比较齐全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河北地区古代墓葬壁画的某些特点。从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上来说,它无疑是代表了自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1963年云南昭通后海子发现的霍承嗣墓,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东晋壁画墓。墓中壁画是汉代丧葬礼俗文化的延续,对研究晋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霍承嗣墓墓中没有棺椁,为用于招魂的改葬墓。墓室壁画装饰在基本的象征结构与汉墓艺术大同小异,如"仙境""四灵"等题材,但在具体的图像内容中又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绘画朴实简约、风格鲜明。通过对壁画象征性的分析,以及"灵座"存在的设想,可知整个墓室暗示了墓主灵魂的"二重"旅行以及转变过程。霍承嗣墓壁画艺术是汉代画像艺术的延续,丧葬仪俗亦是对汉墓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涉及的百家村村西区域的1座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邯郸地区汉代贵族墓葬结构、丧葬特点、等级制度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的发掘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举办《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召开了这次座谈会,各方面学者出席,共同研讨,将推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这次展出的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成果,将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河北省出土的墓葬壁画十分精彩丰富。汉代的望都壁画墓、安平壁画墓,北朝的磁县高润墓、茹茹公主墓、湾漳大型壁画墓,曲  相似文献   

11.
本次修复对象是北宋早期的墓葬壁画,该壁画的出土为弥补邯郸乃至河北宋代早期墓葬壁画实物资料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不同于以往揭取或整体提取的方法,该壁画采用切割砖体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保留文物结构上的完整,保护了壁画的安全,也为后期的二次修复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有象纹的汉代画像石主要发现于山东、江苏、河南,在陕西、四川也有零星分布。这种画像石始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时期。在汉代,驯象传入中原分别通过南越和西域两条路径,而出现在画像石上的象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壁画墓是汉墓的一种形式,其分区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汉墓的分区,出土壁画墓的区域,必定也同时出土有不带壁画的汉墓,两者的整体发展情况应该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壁画墓的数量在汉墓中只占少数,又集中出土于个别区域,具有  相似文献   

14.
墓葬壁画是一种重要的彩绘文物,对其进行揭取搬迁并加固修复是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而在揭取搬迁时,对壁画绘画内容和颜料进行数字化记录及特性分析,是后续壁画表层合理修复的重要依据。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属性与视觉同步感知的信息探测手段,可以用于壁画表面颜料层的高维信息记录与材质属性分析;同时,利用高光谱伪彩色显示技术可以实现颜料色彩的虚拟复原。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光谱分析与带通能量积分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修复方法,并利用采集的颜料光谱数据、壁画高光谱成像数据与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混合颜料光谱数据进行壁画颜料识别与色彩虚拟复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选取的唐墓壁画上的红、黄、蓝、绿四种颜料,其融合光谱识别结果是:武惠妃墓的红色颜料为朱砂/银珠、韩休墓的黄色颜料为石黄/雌黄、武惠妃墓的蓝色颜料为石青/青金石、韩休墓的绿色颜料为石绿的匹配度最大;同时,基于上述识别结果,得到了纯色复原和壁画基底绘制复原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复原结果,可以为壁画实体修复提供颜料层视觉修复的参考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在壁画保护及活化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南唐二陵壁画已有保护修复材料的种类,使用多光谱摄影技术分别对钦陵和顺陵壁画保护修复材料的分布区域进行探查,在紫外荧光图像中确定了保护修复材料的位置,通过红外光谱和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对材料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陵壁画所使用的保护修复材料主要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聚醋酸乙烯酯,还发现少量多糖类物质,为调和地仗石灰层所使用的糯米汁。该研究表明通过多光谱摄影技术提供线索,使用红外光谱、热裂解-气质联用确定成分是一种可靠的墓葬壁画保护修复材料分析方法体系,为墓葬壁画保护修复材料的鉴别提供借鉴,也为保护修复材料在墓葬壁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和劣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7年7月在邯郸华耀城建筑工地发现一座金代墓葬,经清理后发现该墓葬墓室内存留有大量壁画。作为邯郸地区发现数量较少的文物类型,此壁画的发现对研究邯郸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因此保留壁画实物十分重要且必要。为此,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按照文物保护修复规范流程,对壁画进行清理、预加固、加固、分幅、支撑、切割、搬运等操作,将全墓壁画分为17幅,全部搬运回文物库房。2020年6月开始进行后期保护修复,采取对砖体的二次打磨切割、脱盐、加固、翻转、画面层清理、补全、作色等操作,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7.
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是明清之际壁画艺术的重要遗存,正在引起美术史界的高度关注。以往回廊壁画的研究多为当地考古工作者的概括描写,同时对壁画内容也未作一个完整准确的辨识,对壁画表现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更少有涉及,本文考察了瞿县寺建寺史实,首次完整辨识瞿县寺回廊佛传壁画的内容,复原了不同时期壁画的次序,并就壁画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桂阳县城西刘家岭发掘了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等,并在甬道两壁、墓室门两侧、墓室四壁及券顶发现大量壁画,墓室内棺床上绘有地画。甬道壁画为世俗题材,墓室壁画主要为宗教和神话题材,地画图案具有装饰性。壁画与地画在方位上形成两两对应的布局,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20.
任何形式的古代壁画,其结构主要都是由基础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三部分组成。但各种类型壁画的制作工艺不同,所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壁画的地仗层下与支撑体黏接,上又是颜料层的载体,地仗层性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壁画能否长期保存,许多壁画的毁坏都是因地仗层的毁坏而引发的。本文针对陕西唐昭陵长乐公主墓壁画,河北湾漳北齐墓壁画、河南洛阳唐安国相王孺人崔氏墓壁画地仗层的保护修复,从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修复工艺、外观等方面详细介绍三种不同的墓葬壁画原地仗层加固方法,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