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故称耀州窑。铜川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坐落于同富县黄堡地区的耀州窑已具规模,以烧造丰富多彩的低温釉瓷为主,尤以黑瓷数量大,种类多,三彩陶亦有影响。五代时,耀州窑以烧造单色青瓷为主,兼烧黑、白、茶叶末、白釉绿彩等瓷器,其中有相当精致的带“官”字款(朝廷贡瓷)的青瓷。北宋熙宁年间(1065-1077年)耀州窑的青瓷烧造技术达到最高峰,式样  相似文献   

2.
鉴别宋元江西三大名窑的黑釉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釉瓷是以铁为着色元素的单色釉瓷.在我国的生产历史相当悠久。根据考古发现,东汉时浙江省上虞窑已经烧造黑釉瓷,其后是东晋时期的浙江德清窑,早期黑釉瓷的烧造,杂于青瓷的烧造之中。至唐代.黑釉瓷的烧造始成规模。主要集中于陕西的耀州窑,  相似文献   

3.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名窑,以宋时烧制的刻、印花青瓷最为著名.该窑还曾经成功地烧制出仿玉效果的月白釉瓷,不但为文人雅士所偏爱,而且进入封建贵族上层社会.建国以来,耀州窑月白釉瓷多有发掘出土,在窑址之外的窖藏和墓葬中亦有发现,但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拟就耀州窑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7,(4)
<正>一、耀州窑发展概述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卜店村、玉华村及耀县塔坡等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场"(1)之称,是耀州窑的中心窑场。黄堡镇窑场于唐代创烧,凭借靠近唐都长安的优越地理条件,该窑场不仅生产当时各个窑场普遍烧造的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青釉瓷等十几个品种的日用瓷器,还专为长安宫殿烧造三彩和琉璃  相似文献   

5.
闻长庆 《收藏家》2011,(3):61-68
二.浙江黑釉瓷文博界传统观念认为浙江的黑瓷只有德清窑曾有烧造而且到南朝时期就已停烧。笔者发现浙江以上林湖窑为中心的周边宁、绍、杭等地区,从商周战国开始原始瓷的生产时已有黑褐色瓷,这是华夏黑釉瓷的始祖,到汉代它的制瓷工艺技术已很先进。汉代以黑为贵,  相似文献   

6.
黑釉瓷的佼佼者——曜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远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黑瓷。东汉时不少窑口能烧制黑瓷。晋至唐黑釉瓷已较成熟。到了宋代,黑釉瓷已相当普及,名窑名瓷相继问世。福建的建窑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黑釉盏。其它一些地区,如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浙江、广西、广东、江苏、四川等地也烧制出许多不俗的黑釉瓷。其后,虽然各朝各代都有烧制,但其数量、质量已明显下降,并逐渐被彩瓷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澄城尧头窑是近年来关中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古瓷窑遗址①,从窑址采集的元代青釉印花盘标本判定其始烧年代不晚于元代.该窑明清、民国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青花瓷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以明清刻印花青瓷最具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天青釉"的称呼最晚始于南宋,明清时流行。耀州窑五代时期的天青釉瓷是迄今最早烧制成功的产品。釉色天青或粉青,釉质温润如玉。按胎土可分青灰胎、灰白胎、浅灰胎三类。其中灰白胎天青釉瓷胎釉含钾量都高于其他品种。青灰胎天青釉瓷10世纪初就已出现,多见于10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灰白胎天青釉瓷或可追到10世纪中叶,大量见于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浅灰胎天青釉瓷主要见于11世纪上半。  相似文献   

9.
陈华珍  戴群 《南方文物》2006,(3):135-136
吉州窑是我国民间的著名古窑,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产品,独特的纹饰而闻名于国内外。它的黑釉瓷与福建省建窑的黑釉瓷一样,似一颗明珠在陶瓷业中大放光彩。现将吉州窑黑釉瓷简述如下:一.吉州窑黑釉瓷的胎坯种类1.黑灰色的胎坯:这种胎坯有炻质的也有瓷质的,炻质的胎坯中有杂砂,  相似文献   

10.
丁文俊 《丝绸之路》2012,(14):42-43
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藏着一些耀州窑瓷碗,其纹饰优美,刻花犀利洒脱,印花清秀婉约,工艺先进,是宋代青釉瓷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瓷碗,更是宋代文化、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对于研究宋代耀州窑在麦积区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0,(4)
正黑釉瓷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古陶瓷研究者也会遇到许多疑问。笔者试答其三,以求教于方家。一、德清黑釉瓷的褐色现象东晋时,德清窑的黑釉瓷(图1)名噪一时,以黑亮如漆、色泽深沉稳定而著名。但经观察可以发现,在器物的口沿、流口等釉层较薄处所呈现出来的釉色为酱色,有人也称其为褐色。有专家认为"黑釉烧过火就成酱色釉"。但学者张福康通过化学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唐代黄堡白瓷的发展──从黄堡白瓷与河南唐白瓷的比较中说起王小蒙白瓷是唐代黄堡窑场的重要品种之一。50年代出版的《陕西铜川耀州窑》一书中报导:唐代地层中共发掘瓷器标本7000片,黑瓷6000片,白瓷700片,其它瓷类总共只占300片.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3.
通常用 :“南青北白”概括唐代瓷业特点 ,其实不然 ,唐代北方地区除烧白瓷外 ,也烧青瓷、黑瓷、黄釉瓷 ,并且还创烧出花釉瓷、绞胎器、三彩器等陶瓷新品种。大量考古资料表明 ,当时窑场增多 ,制瓷规模扩大 ,成型技术、花纹装饰、烧造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这些事实有力说明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得到飞速发展时期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宋元黑釉瓷的外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南方文物》2005,(3):80-82,94
黑釉瓷自汉、晋以来,就与青瓷并驾齐驱,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里一支与青釉瓷争艳的奇葩,大放异彩,名驰中外。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盛行,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普通黎民的喜爱。宋元时期,可以说是黑釉瓷发展的极盛时代,在北方形成了以磁州窑产精美的黑绘花器为代表的黑釉瓷系;在南方则有建窑的鹧鸪斑、曜变、油滴、兔毫为代表的名贵黑釉瓷和吉州窑的玳瑁斑、虎皮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等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黑釉瓷系;各窑新颖独特的墨绘与光怪陆离的窑变以及深黑如漆的釉色,均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张红娟 《文物天地》2023,(1):112-117
1954年陕西彬县瓦缸窖藏出土五十余件宋代耀州窑青瓷,保存完整,出土时间、地点清晰,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二十余件,器物类型有碗、杯、盏、洗、罐等,以圆器为主,造型艺术精湛,装饰题材和构图丰富,青釉晶莹润泽,橄榄绿青釉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是研究宋代耀州窑青瓷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博物馆藏耀州窑瓷器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玲  王勇 《收藏家》2006,(10):59-62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唐宋时期著名民间瓷窑,其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村和玉华村等地。铜川因为旧称同官,在唐末天钓、五代后唐同光年间以及宋代均属耀州治,故文献中称耀州窑。解放后至今,考古工作者对耀州窑遗址中心区黄堡镇经过几次大面积的发掘,收获颇丰。通过考古发掘的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碑石等资料研究表明,耀州窑烧瓷始于唐代,发展于五代,盛于宋代,金代继续烧造,元代以后逐渐衰落,终于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其烧造历史经历七个朝代、800余年之久。青釉瓷自始至终持续烧制不断,是耀州窑的主…  相似文献   

17.
耀州窑在唐代处于初创阶段,工匠们不拘一格的探索与创新,使其产品丰富、种类繁多.瓷塑是唐代耀州窑的一个重要生产品种,出土数量较多.本文拟从耀州窑唐代瓷塑的种类、用途、制作工艺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耀州窑在宋代大量生产青中闪黄的橄榄色青釉瓷.橄榄色刻花、印花青瓷成为耀瓷的代表.以刻花刀锋犀利、线条自然流畅,被誉为“宋代刻花青瓷之冠”.印花圆润华丽、活泼生动,“印花纹饰在宋代印花瓷器中最为出类拔萃”.由于耀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的刻花青瓷便风行于大江南北,仿效这种风格的窑口四面八方,促使了以耀窑为代表的“耀州窑”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热膨胀仪、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川渝地区宋代黑瓷胎釉的组成配方、烧成工艺及成瓷机理,并与吉州窑、建窑宋代黑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科学判别川渝地区黑瓷与吉州窑、建窑黑瓷的产地特征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探究各窑口在黑瓷制作工艺方面的交流传播提供了参考线索。中国烧制黑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20.
陶瓷雕塑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规模不断壮大,瓷塑这一传统工艺在耀州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就耀州窑唐宋时期瓷塑的釉色品种、制作工艺、装饰手法及时代特征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