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外部环境等多种原因,中英两国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在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而导致了两国在民族国家建立后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华夏民族与国家的演进和互动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形成古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一性传统及民族意识中的民族与国家认同相一致的深层价值结构,同时也导致古代中国独特的政治地缘与民族地缘的特征。它使中国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呈现重要特点:即族别上的兼容性、民族统一与国家安全的一致性、文化的开放性。近代以降,传统家天下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受到严峻挑战,其认同观念面临断裂和重新阐释、再塑的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主题表面上是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人和社会、人和生态的和谐,究其根本,其主题仍旧是国家利益的分配。因此,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与化解国家利益分配问题,力求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利益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程守艳 《攀登》2013,(1):48-52
本文从中国社会转型的平稳性、平和性出发,通过对少数民族认同的三个不同对象的剖析,即对政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进行分析,试图全面把握少数民族认同在政党、民族、国家三个层面的逻辑关系和本质内涵,从而加深我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帮助分析现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政治以及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的一种国家学说,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霍布斯和卢梭这两位社会契约论的典型代表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得出他们在哲学基础、对自然状态的描述等方面有较明显差异。通过探讨二者在契约理论上的差异,大致总结出两位思想家对西方政治实践以及政治理论发展的不同影响,最后探讨两者对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具体模式的构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源自现代世界体系的政治建构。国家领土范围的确定性和生活在领土上的人民的非均质性,是族际政治存在的既定前提。探索不同种族文化集团在民族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和睦相处,讨论如何公正地对待各个群体和个人,正确处理群体之间的利益和关系,求同存异,在共同接受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是族际政治的目标和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岳蓉 《史学月刊》2006,2(9):59-6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从权力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可以发现,中世纪王权在权力政治发展中的演变历程正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积累过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家原则对封建原则的消解;二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冲突与斗争。在这两方面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王权在国家原则的制约下巩固与发展起来,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决定性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茂森 《攀登》2015,(1):33-38
撒拉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融入稳定期、剧烈变革期、稳定发展期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撒拉族基层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状态特征。不同的国家权威塑造方式决定了撒拉族政治参与和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这为今天促进撒拉族有序政治参与及基层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浅谈汉民族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6,(1):72-80
一汉民族的形成 我们常把国家民族连在一起来说,其实国家和民族是不同的。一个国家可以有多个民族,一个民族也有分隶几个国家的。但多民族的国家必有一个主要民族。列宁更从政治上来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非洲国家民主化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民主化对非洲国家的双重作用、地方民族主义的解决办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具体阐述。文章认为,基于存在不同诉求目标的地方民族主义的现实,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制定适宜的民族政策,非洲各国的民族建构过程才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民族地区政治认同度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轨迹,在此探析基础上提炼梳理70年民族地区增强政治认同的经验与启示,由此提出,应当从明确政治认同的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发展民族经济、强化执政的价值追求、制度运作、增强民族工作成效、整合党的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疏解,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对党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属于国家民族主义,以建立巴勒斯坦民族国家为目标。与犹太复国主义争夺领土的斗争的失败使巴勒斯坦丧失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机会,形成了包括本土和流亡等不同群体的独特民族。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组成多元,主流思想是世俗的民族主义。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主张武装斗争,在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巴勒斯坦的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巴解组织就是民族国家组织的雏形。然而,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及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巴勒斯坦民族独立运动和建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民族与宗教问题考察团历经欧洲和非洲主要国家,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以及各国家政府解决本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政策和措施。考察团通过与专家交流、实地参观等形式,对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形成几点体会。主要有:民族问题是国家政治永恒的主题,解决民族问题是各国政府长期的任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在欧洲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宗教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国家的宗教政策直接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相互的接触、相互的交流中经历了兴衰、消长、流动、分合的复杂过程.在形成今天各民族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历史时期,各民族因为形成的时间、地点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等诸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也就形成各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概念与国民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永浩 《满族研究》2003,(1):28-30,35
本文认为,民族概念与国民概念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学概念;国民则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民族成员与民族整体、民族分体与主体之间,没有权利及义务的关系,也就是不存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关系;相反,国民与国家之间,存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就是一种政治和法律关系。加强国民意识,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晁天义 《史学集刊》2021,(2):93-105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传统文明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伊斯兰传统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决定了中东现代化进程之区别于其他诸多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特殊道路。土地所有制的非国有化运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社会界限的淡化和法律地位的趋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民族主义、极权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标志着中东现代化进程的长足进步。世俗化并非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所谓的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西方宪政制度的移植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民主,现代伊斯兰主义运动构成中东诸国下层民众的广泛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挑战极权政治的重要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小青 《安徽史学》2001,(1):38-40,46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困境。笔者认为,在近代国家观念建构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两个层面上,梁启超的政治文化认同出现了分离,即双重认同,这使其民族国家思想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进而使自己陷于两种选择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上旬在成都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00多名,与会者他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①各民族(包括种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政治上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与行动,民族主义塑造出了民族。民族主义强调他者意识,强调民族的政治权利,也强调民族内部的平等。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创建。民族国家被证明优于之前的政权组织模式,因此民族主义又成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来源。民族国家创建之后,民族主义依然存在,还会以爱国主义、分离主义等形式表现出来。对那些只具备了民族国家外表而没有实现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超越其他认同的国家而言,缔造或者深化民族主义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