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表面坚硬附着物的清洗是出土瓷器保护的技术难点,现有的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蒸汽清洗等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对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片开展了微纳米气泡清洗研究,科学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能和清洗效果。使用色差分析、光泽度分析、釉面显微分析、裂缝显微测量等方法,对青龙镇出土瓷片及仿烧瓷片样品进行检测评估,验证了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的安全性。开展微纳米气泡清洗、超声波清洗、蒸汽清洗3种物理方法的效果比对试验,综合评估其在清洗出土瓷片的表面附着物、缝隙污染物、断面污染物和金属侵蚀上的效果,验证了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文物清洗是文物修复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质地疏松、时代久远、埋藏环境较为复杂的出土陶器,表面清洗是一种较大的挑战。本次清洗的对象是馆藏的汉代彩绘女陶俑,陶俑身上遍布黑斑,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为有效清除表面黑斑,尝试运用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工作。确定采用LQS模式下,输出能量为150m J,频率为3Hz的系统光学参数,并选择光斑直径在3~4mm的范围,用激光垂直照射液膜法进行清洗。结果发现部分区域清洗效果较好,而部分区域清洗效果一般。造成不同效果的原因,主要在于黑色污染物与基底之间的关系以及激光能量的选择。实验结果证明,激光清洗陶器表面的黑斑是可行的,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清洗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3.
激光清洗作为一种新型清洗技术,具有高效、安全、可控等优点。本研究使用激光清洗技术对壁画样品表面污染物进行清洗试验。通过模拟样块试验确定激光清洗设备的损伤阈值与清洗阈值;然后在损伤阈值与清洗阈值范围内,根据不同污染物采用不同的激光能量密度和辅助手段,对壁画样品进行激光清洗试验,最终确定有效的设备参数;在激光清洗同时使用显微镜和色度仪进行清洗效果评估。清洗试验证实激光清洗技术可有效清理部分壁画表面污染物,并确定部分有效参数,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已经经历过保护修复的14幅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展览,在全面的现场调查和修复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壁画实施了现场预保护、搬迁以及实验室保护修复。采取了比较成熟的保护材料Paraloid B72、Primal AC33对壁画进行加固回贴;并将蒸汽清洗、激光清洗引入到壁画的表面清理中;同时改善了灌浆材料;采用了贴木浆纸、预先刷涂乙醇等改良工艺。在上述措施的综合使用下,壁画再次保护修复后效果良好。此保护修复方法可对类似需要再保护的壁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明正德款绿彩龙纹小缸的清洗为研究案例,通过判定粉尘沉积、修复材料残留、金属氧化物色斑等污染物种类,选择超声波与相应化学试剂结合的方法实施清洗操作,分析了瓷质文物常见污染物的类别、成因及影响,总结了相应污染物、附着物的清洗原理及操作方法。同时,作者就目前瓷质文物清洗过程中缺乏的工艺规范及效果评估标准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确立这一规范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常用的几种清洗方法对石质文物模拟污染物的清洗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了石材文物表面污染物的病害及污染物成因。对化学清洗、蒸汽喷射清洗、粒子喷砂清洗等常用清洗方法的优劣及清洗效果进行了比较。对几种特种清洗方法的适用性及清洗效果进行了分析,几种特种清洗需要相互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去除石质文物表面有害污染物,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做到彻底清除,从而为后续保护和加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激光清洗应用于青铜文物上有时会使其表面颜色及其他一些物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何优化这种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为此,本工作将琼脂凝胶-激光联用作为一种可能的优化手段,首先研究了凝胶对激光能量和作用的影响,包括以能量计测量激光穿过凝胶层后的能量减弱幅度,以及通过热敏纸和文物样品上的烧蚀斑观察凝胶对激光烧蚀结果的影响。其次在不同类型的青铜文物样品上将之与普通湿法激光清洗、机械清洗等手段做清洗效果的对比实验,并以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发现,凝胶能小幅度降低激光能量,减轻激光引起的青铜文物表面微观结构的改变,为清洗操作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选择。凝胶-激光联用的方法在实验的文物样品上取得了理想的清洗效果,兼顾了操作的效率性和安全性,是在今后的应用中可被考虑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首先的工作就是对器物进行清洗,虽然现阶段清洗工艺的效果不错,但使用的试剂与手段造成污染较大,对人体与环境都会造成损害.因此,寻找新的清洗材料与清洗手段,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本研究应用干冰清洗技术,工业级清洗机器对在一件晚清胎质较厚、釉质较好的瓷器上进行了清洗实验,并对清洗工艺进行了实验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干冰清洗技术应用在清除瓷器表面的环氧树脂及污迹效果显著,可谓立竿见影,对瓷器的釉面未造成损害,并且整个清洗流程非常的环保、无污染,清洗完毕只剩下污迹。虽然深层次的环氧树脂清洗效果不明显,但随着今后进一步改善操作技术与清洗工艺,为最终实现环保而可持续的文物修复流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出水文物的科学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表面各种附着物的清除是出水瓷器清洗的难点,现有的机械和化学清洗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试清洗实验中,微纳米气泡展现了存在时间长、传质效率高、表面电荷形成的ζ电位高等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出水瓷器具有优越的清洗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该清洗技术开展科学的安全性评价。选取打捞自"南海一号"的18件瓷片样品,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病害检测,使用色差分析、光泽度分析、显微分析、显微测量等方法开展了安全性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未发现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会导致出水瓷器自身的颜色与光泽度产生明显变化,未发现其会导致瓷器釉面损伤,也未发现其会对瓷器已有裂缝产生影响。现有的评价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对于出水瓷器是基本安全的,为该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洗是鎏金文物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步骤,须根据器物的本体材质、病害种类及保存状况等多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材料工具。文章针对一件清代藏传佛教鎏金度母站像的清洗,筛选出三类安全、有效且环保的清洗材料开展清洗对比实验,并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下的清洗效果,得到最佳清洗配方,佛像清洗完成后效果良好,能为今后其他类似病害的文物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理岩是古代石刻和建筑的主要石材之一。随着近现代工业发展,很多大理岩石刻文物表面出现了大量黑色结壳——不仅严重影响了文物外观审美,而且会不断吸附各种污染物,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造成文物的进一步劣化,因此亟需清洗。在前期对北京地区石刻文物本体及黑色结壳科技分析的基础上,选用碳酸铵法、乙二胺四乙酸法、物理法进行清洗试验用于对比,并于北京不同区域的6处典型石刻上进行现场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优化改良。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光测色仪、显微镜和离子色谱仪对清洗前后状态及可溶盐含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碳酸铵法对大理岩石刻文物表面黑色结壳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清洗方案比较高效合理,有助于相关石质文物病害的清洗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用于古建筑琉璃瓦保护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分子聚合物用于古建筑琉璃瓦的保护研究,采用所选择的9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对现代黄釉琉璃瓦进行保护处理,分析保护材料的耐光性能及保护后琉璃瓦的憎水性、耐冻融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同时选择性能较好的材料用于胎体酥粉古琉璃瓦的保护,分析憎水性、耐冻融性、耐折、抗压强度、透气性以及进行保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材料丙烯酸类材料的Primal SF和1372耐光性能较差;用于现代琉璃瓦保护的Primal SF憎水性和耐冻融性较差;有机硅的耐酸碱性较差;聚氨酯和硅丙乳液的憎水性和耐碱性能较差;氟碳清漆、氟树脂和复配材料的各项性能相对较好;含氟聚合物及其氟树脂为主的复配材料用于胎体酥粉古琉璃瓦保护的憎水性、耐冻融性、耐折、抗压强度和透气性等性能相对较好,保护材料以良好的渗透能力渗入古琉璃胎体内部,有效提高胎体强度,起到填充空隙和防止水分破坏的作用.综合几项指标,含氟聚合物及其复配材料的各种性能优良,为选择中国古建筑琉璃瓦的保护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