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物》1980年第1期刊载的《河南潢川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简称《蔡国铜器》)一文中,将两座墓葬出土的十三件蔡国铜器,误为一座墓葬出土,只报道了七件铜器。读后,感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特补正于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潢川县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潢川县陆续发现了几批春秋战国之际的铜器。其中有上油岗公社老李店磨盘山出土的黄国铜器,隆古公社高稻场出土的蔡国铜器和彭店公社刘寨出土的潘国铜器(图一)。潘国铜器已在《文物》1979年第9期作了介绍。现将黄国铜器和蔡国铜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山西省定襄县中霍村砖厂东周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2000年6月,原忻州地区公安处收缴了3件铜器,经了解,这些铜器出土于中霍村的古代墓葬。现将3件铜器介绍如下。 鼎 1件。高19.8、两耳最大径22厘米。近球形,深腹。身子口,盖已失,附耳,圜底,矮  相似文献   

5.
1977年12月,陕西澄城县城郊公社串业大队的南串业村,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这是解放后澄城县首次发现的商周青铜器。据发现铜器的社员叙述,同出的还有人头骨。我们经过现场调查,得知铜器出土于一个竖穴墓中,现场还残留墓葬的一角,填充五花土。铜器大小共十八件,计鼎一件、簋一件、銮铃四件、铜鱼十二件。这个发现,为我们研究西周青铜器和周人活动范围,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2016年7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九明湾村朱家堤湾发现的一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石室墓,出土了瓷器、釉陶器、铜器及铁器等10多件器物,另有铜钱700余枚。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应为北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九明湾村朱家堤湾发现的一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石室墓,出土了瓷器、釉陶器、铜器及铁器等10多件器物,另有铜钱700余枚。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应为北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8.
信阳发现两批春秋早期吕国铜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七四年春,信阳县长台关公社甘岸大队彭岗生产队社员在村西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件铜盘和两件铜匜。出土铜器的地点,位于淮河北岸三里许的一处高台地上(图一)。根据钻探和调查情况分析,出土的这三件铜器不是窖藏,而是墓葬的陪葬品。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了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700余件(套),其中铜器300余件(套)。更为重要的是,部分铜器铸有铭文。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此墓地的发掘简报已在本期刊布。我们特约请有关专家笔谈,对墓葬年代、墓地性质与文化属性、出土器物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5,(1)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商代铜器,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铜器的埋藏性质很有可能是墓葬。从形制和纹饰上来看,这批铜器具有鲜明的商代晚期特征。此次出土的铜器,均为典型的殷墟式铜礼器,应来自于商文化核心分布区。子洲关王岔出土的商代铜器,是近年来陕北地区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商代铜器群之一,为研究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出土随葬器物33件,有陶器和铜器.其中陶器包括鼎、陶屋,铜器有铜镜、钱币等.为粤东客家地区东汉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于2006~2008年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主要由封土堆、白土垫层、墓坑和墓道、墓底埋葬等部分构成。随葬器物十分丰富,以铜器、彩绘陶器、石器、玉器为主,还有少量几何印纹陶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共400多件。另有已腐朽的大量漆木器和2000多件"土偶"。根据出土器物的组合和形制,此墓具有比较典型的春秋时期特征,在出土的铜器上还发现有铭文,推断此墓葬的主要是春秋时期钟离君"柏".  相似文献   

13.
楚墓出土铜器的年代与铜器所在墓葬的年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已为许多考古材料所证实。但是,要弄清一座墓葬里出土铜器的年代早晚情况,却并非易事。出土的铜器只有极少数的有绝对年代可考,大多数铜器只有相对年代可考。这类铜器出于墓葬里,有的铜器的年代与墓葬年代一致,有的则要早  相似文献   

14.
西安北郊枣园大型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北郊枣园大型西汉墓位于西安市北郊,2003年3~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清理发掘。M1为大型墓葬,出土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M1应属西汉早期偏晚的贵族墓葬。特别是 M1发现的2件铜锤。形体高大,通体鎏金,盖顶铸有朱雀,造型优美。其中1件(M1:11)铜锤内存留有26公斤透明的翠绿色液体,开盖后,酒香扑鼻,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汉古酒。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河北省三河市老辛庄村发现两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玉器以及铜钱等遗物,但未见墓志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将墓葬年代定为金代中晚期。将出土瓷器的器形、纹饰,陶器器物组合与纪年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元代。老辛庄墓葬的发现,不仅补充了廊坊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还表明元代廊坊和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相近,属于同一墓葬文化区。墓中出土一炉二壶的铜器组合应是进行"香花供养"的供祭之器,对于研究元代仿古铜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5年秋,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讷河县二克浅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的墓葬。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座形制、葬俗、随葬品与其它墓葬不同的M6。该墓出土了一些骨器和3件石镞,无陶器和铜器随葬。此外,在其它墓葬的填土中及墓地地表上发现了一些碎石片和石叶。M6中的石镞及其它石制品的工艺有些是属于压制石器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在江苏扬州市邗江县公道村柏树庄发现阮元侧室唐安人墓葬,现场已被破坏,出土玉器、金银器及铜器12件,后被扬州博物馆征集。征集文物中有玉柩和仕女白玉牌饰各1件。今就玉柩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章丘县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带有铭文。铜器出土地点较分散,出土单位也多不清楚,但仍不失为研究鲁北历史的重要资料。现择要概述其中的一批青铜器,并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铜器出土地点及器物种类小峨眉山地点:位于县城明水镇东南部的小峨眉山北侧。北约0.5公里为明水湖,东北0.5公里为绣水村(传为汉土鼓城)。此处未发现墓葬及居住遗迹,但陆续出土了铜器80余件,有甬钟、铙形器、圭形器、璧形器等。  相似文献   

19.
山东栖霞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栖霞县唐家泊镇石门口农民在村南小河南岸山脚下发现一座古代墓葬。为土坑竖穴,墓向东南。约宽1、长2米。墓内为松软的灰色土,有未尽腐朽的棺木。墓南端出土铜戈、铜剑各1件,铜镞约8件;北部发现铜鐏1件。还有陶豆3~4件,陶罐2件,发现时均被打碎。出土铜器已由栖霞县文物管理处收藏。经调查,附近曾出土过铜剑、陶罐等文物。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剑 1件,已残。中起脊,厚格,圆茎,上有二箍,刃多崩口。残长36.3厘米(图一:5)。  相似文献   

20.
1989年秋,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孙戚村村民在村边取土时,发现铜戈和残铜觚各1件。两件铜器制作精美,风格独特,是安徽江淮地区前所未见的新发现。经现场勘查,这两件铜器出土地点仅距大城墩遗址西侧200米,可能是一座土坑墓葬。为了解巢湖一带商周青铜文化,特将1984年在与此相近的孙家岗遗址上采集到的铜爵和铜戈各1件,一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