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2.
1995年10月,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村委在编纂《白沙村志》时,发现崔继泽墓表碑。该碑为袁世凯撰文并亲笔手书。立碑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调查,此碑原立于巩义市北白沙村崔氏祠堂,后被毁为两段,上段因作它用凿有四孔,下段湮没地下。墓表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已佚。碑座束腰,高0.35米、宽0.79米、厚0.43米。碑身高1.5米、宽0.75米、厚0.43米。碑座、碑身均为石灰岩质。碑文楷书,18行,每行42字,边饰卷草纹。 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做过83天“洪宪”皇帝的…  相似文献   

3.
一简述绛州碧落碑现存于新绛县博物馆(原龙兴寺址,唐初称碧落观),1992年建碑亭予以保护。碑为青石质,通高2.55米,宽1.03米,厚0.21米。碑身长方形,高2.25米,底座0.30米。碑阳篆刻630字,共21行;碑阴上段刻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相似文献   

4.
长治南垂村发现一块唐代石造像碑长治市博物馆1987年5月20日,长治市博物馆的同志在本市北郊南垂村一居民院内发现了一块石造像碑。现介绍如下:碑系青石质,高1.17、宽0.25米,呈长方形;座高0.25、宽0.74米,呈长方形,带座通高1.42米,顶帽...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纪略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圣地之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面临高峡平湖的丹江口水库,背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东接闻名古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誉。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即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据载,武当山又名参上山、仙室山、谢罗山。自唐代后,历代封建皇帝曾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代时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封为“武当福地”;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封为“大岳”;明嘉…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的劝政碑李斌原阳县城南关新近发现了一通表明冯玉祥政治主张的珍贵碑刻。该碑是1927年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期间,由阳武县长李志宪刻立的。此碑高1.67米,宽0.65米,厚0.18米,圭形,方趺,单面镌刻无边饰,通体楷书,字径8公分,含款竖7行,...  相似文献   

7.
元初名臣刘秉忠书丹《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考释范玉琪在河北省内邱县神头村原鹊山神应王庙旧址,现露天屹立元碑一通,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颇高,值得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妥善注意保存(图一、二)。是碑通高2.08米,宽0.90米,厚0.30米。龟跌座。弧形碑...  相似文献   

8.
张志善 《文史月刊》2008,(11):23-23
日前,笔者在绛县博物馆发现一通距今已有499年的皇帝敕谕石碑。 此碑系青石质地,高23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长147厘米,宽92厘米,厚52厘米。碑上楷体阴刻着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山西按察司副使陈凤悟发的敕谕,共192字,内容为:  相似文献   

9.
景延宾起义史料的新发现李金鹏最近,在"扫清灭洋"起义首领景延宾就义遗址(威县西关外)附近,发现了一块记载景延宾起义有关史实的残碑,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该碑为青石质。残高1米,宽0.6米,厚0.3米,碑额为二龙戏珠浮雕,碑额篆文为"永垂不朽"四字;碑...  相似文献   

10.
戚继光登舍身台诗碑刘震诗碑系1984年在遵化市侯家寨乡禅林寺村发现的,现存于遵化市文物管理所。碑为青石料,长1.58米,宽0.79米,厚0.2来。阴刻,字体行草,潇洒大方,刚劲有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作者戚继光(1528年──15...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10号造像碑●项一峰麦积山石窟万佛洞(第133窟)10号造像碑,是北魏太和十年(486)至太和十八年或景明三年(502)所作,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是佛教碑刻造像中的艺术精品。造像碑通高136米,宽073米,厚010米,正面造...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道教作为道教的重要支派,千百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宫观、精美的像器和神秘的内家功夫著称于世。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武当道教的渊源自战国迄汉朝,武当山就已是中国宗教隐者云集之地,宗教活动十分频繁。汉代的武当山已有属于早期丹鼎派的道士或隐士隐居深山,师徒间传授道术,有时授徒达数十人,开始形成若干个神仙道教团体。武当道教直接渊源于此。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五斗米道的发展壮大,到武当山修炼、学道、隐居者也明显增多,武当道教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隋唐五代时…  相似文献   

13.
峨眉山万年寺前“第一山”碑,其书笔力圆润、雄健、清新、流畅,近年已成名山胜迹为人瞩目。万年寺“第一山”碑通高2.53米,宽0.95米,左角残缺,损年号,余皆完整。碑面镌刻“第一山”三字,字径约0.66米,署名米芾书。(附图)今有不少游人据书家生卒年代误为米芾亲笔书刻之宋碑。其实,碑面前后题记自有说明,现将志文钞录于后,以供雅赏者自断,志文云:  相似文献   

14.
蒲城县博物馆藏有清康熙年间"朝武当仝会碑",此碑文保留了立碑缘起、目的、过程、施砖人姓名等详细信息,展现了清前期真武信仰在北方民间的传播及朝山进香、建醮组织等方面的情况.碑身文字不仅有道教经典的内容,还掺杂了佛教故事、民间传说等,彰显了民间工匠的技巧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我国秦巴地区优秀民间文化与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庄严典雅的气质,醇厚浓郁的韵味,南北交融的特色,佛道融合  相似文献   

16.
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金石学家张澍先生,同友人到凉州大云寺游览,在寺中无意发现一座被砖封闭几百年的古亭。人们都说:这个古亭不能打开,否则,将会给凉州带来莫大的灾难。张澍先生认为这是谣言,三番五次到寺中说服僧人,并强行家丁打开了碑亭,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西夏碑。此碑后移置文庙,如今在武威市博物馆保存。 西夏碑,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两面正中用汉文和西夏文篆额,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翩翩起舞,动作优美,造型生动。舞女胸和手腕上有饰物,赤露上身、双脚,下着长裙,面形肌…  相似文献   

17.
梧州市河滨公园鹤冈(又名白鹤冈、鹤奔冈、飞鹤冈)山顶原英国领事署(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门前右侧,屹立着一座高2.9米,宽0.93米的“还我河山”碑。“还我河山”4字刻在碑的正上方,碑的右边为“梧州市河滨公园记”。此碑为1932年6月立,原在离现址不远的路旁,1988年重修公园时移至现址。碑文为当时任梧州市市长的黄同仇所撰。黄同仇系广西平乐县人,1900年出生,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及爱丁堡大学深造。回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广西邕宁县县长等职,1931…  相似文献   

18.
武当庙探微     
刘玉新 《民俗研究》2003,(4):165-168
在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为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9.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20.
西武当     
湖北有个武当山名扬天下,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大西北的甘州境内也有个武当山,名曰:“西武当”。西武当在张掖城南近百里处的祁连山中。在很久以前,那原是一座无名之山。传说北宋末年,朝廷腐败,战乱纷起,有不少文官武将弃官解甲之后寻找边远的地方隐居,过着清静的田园生活。其中有一个叫杨茂秀的文士,离开了湖北家乡,携儿带女跋涉万里,来到了远离尘嚣的祁连山下。那杨茂秀身在大西北,却断不了思乡之情。多年之后,他曾两次远行万里,返回老家探望,并登上武当山朝拜。回乡的路程实在是太远了,头一次他的身骨尚健,一个夏天就返了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